
苗煒
2019年11月,中國有八所中醫藥大學被世界醫藥院校名錄給除名了,其中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等。這條新聞背后的門道可不少。
英國有一位歷史學家叫羅伊·波特,他主編了《劍橋醫學史》,還有一部著作叫《人類醫學史》,被公認為現代醫學通史中最好的一本,在這本《人類醫學史》的引言中,羅伊·波特就直截了當地說,我非常抱歉,這本書專注的就是西方醫學,因為西方醫學所走過的路在文化上大獲全勝。
西方醫學對印度傳統醫學的互動有三個階段,取用,統治,然后是詆毀。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醫療與帝國》就描述了這個過程。其中一個章節寫到印度,西方人在醫學上取得進步后,認為自己擔負著“文明開化使命”,認為自己在人種上更優越,要在全世界散播文明的光。在19世紀晚期,印度成為細菌學實驗和疫苗接種活動的熱點地區,印度人和英國軍隊要接種在印度生產的疫苗,來對付鼠疫、霍亂和狂犬病,英國人要先取得印度精英階層的支持,然后再向民眾普及疫苗的知識。英國人認為,要用科學知識和現代生物醫學,來治理印度人的生活和行為。西方醫學對印度傳統醫學的互動有三個階段,取用,先看看哪些能利用,然后是統治,然后是詆毀。
印度傳統醫學主要有阿育吠陀醫學和尤那尼醫學,都是以體液學說為根本的。阿育吠陀醫學認為宇宙由五種元素構成,以太、空氣、火、水、土,很類似中醫的五行說。阿育吠陀醫學也有自己傳承兩千多年的經典文獻,類似《黃帝內經》。英國人18世紀開始在印度建立醫院,而后在孟買、加爾各答、馬德拉斯這三個省府建立醫學院,學生受西方醫學教育,畢業以后可以進入政府開辦的醫院或者在城市里自己開業,工作好,收入高。到1916年,相關法律出臺,公立醫院必須用政府公立醫學院的畢業生,只有西醫才能使用醫生doctor這個頭銜,其他的醫生,不管你是阿育吠陀醫學還是尤那尼醫學還是別的什么門派,一律稱之為“走方醫”,這些走方醫,實際上是被邊緣化,被驅逐出城市,只能在鄉間行醫。在英國統治印度一個世紀之后,西醫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傳統醫學的聲望大大降低。
印度傳統醫學是師父帶徒弟的傳承方式,沒有正規的學院,甚至也沒有什么教材,面對西醫,他們的應對方式包括重新傳播印度醫學經典,辦雜志宣傳傳統醫學,要發揚傳統,講西醫雖然有科學的支撐,但西醫不是根植在印度土地上的,不適合印度人特有的體質。傳統醫學也開始學習解剖學,學著做手術,并且用現代藥物的方式,來生產傳統醫學的醫療產品。
當然,傳統醫學也會和民族主義相結合,復興阿育吠陀醫學復興尤那尼醫學,就是復興印度知識的往日榮光,就是對印度的文化認同。印度國大黨,就是主流的民族主義政黨,1920年開黨大會時,就建議以阿育吠陀醫學尤那尼醫學來主導印度的全民醫療體系,1921年,阿育吠陀醫學尤那尼醫學有了自己的專業醫學院,圣雄甘地出席了學校的開學典禮。在印度傳統醫學產品大規模商業化的同時,特別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那段時間,許多接受過西方訓練的醫生,開始尋找西方藥物制劑在印度本土的替代品。
現代西方藥物在印度受歡迎,但跨國公司主宰著藥物市場,制造本土替代藥物就成為印度醫生和藥劑師的慣常做法,我們看電影《我不是藥神》,知道抗癌藥物的印度替代藥品非常便宜,再看這本《醫療與帝國》,才知道印度替代藥品的生產原來是一件傳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