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在脫貧攻堅實踐中,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把貧困群眾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邁向小康社會、一起過上好日子作為脫貧攻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社會協同發力、合力攻堅,東部西部守望相助、協作攻堅,廣大黨員、干部吃苦耐勞、不怕犧牲,充分彰顯了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和犧牲奉獻。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繼續對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開展監測,持續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定期核查,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動態清零。要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繼續加強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拓展銷售渠道,創新流通方式,促進穩定銷售。要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加大對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強東西部勞務協作,鼓勵支持東中部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要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區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在搬遷地發展產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要加強資金資產項目管理,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持續發揮效益。要兜住民生底線,規范管理公益崗位,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依托,促進弱勞力、半勞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決就業,保障這些群眾基本生活。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來源:新華網)
胡春華強調 抓緊謀劃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胡春華12日至15日在甘肅調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確保如期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抓緊謀劃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甘肅是全國脫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胡春華先后到隴南市、天水市、平涼市和慶陽市,深入脫貧鄉村、農民合作社、種植養殖基地,詳細了解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鄉村建設等情況。
胡春華指出,脫貧地區從集中力量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各地要抓緊研究謀劃銜接的工作方案和具體辦法,確保平穩過渡。要鞏固好脫貧成果,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要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保障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要按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統籌推進鄉村規劃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產業發展、就業創業、村莊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等的政策,扎實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增強脫貧地區內生發展能力。
(來源:新華網)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舉行 黃坤明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并發表主旨演講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并發表主旨演講。
黃坤明指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中國黨和政府致力消除貧困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國際貢獻,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同應對疫情挑戰、合力推進減貧事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為辦好本次論壇提供了重要指引。
黃坤明強調,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黨和政府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中國減貧歷程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始終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立足國情探索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成功實踐,致力于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責任擔當。新起點新征程,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圍繞消除貧困的崇高目標,加強交流互鑒,聚焦共享發展,推進合作共贏,促進減貧成果在更大范圍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本次論壇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中央廣電總臺、中國社科院、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承辦,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余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
(文來源:新華網)
國務院扶貧辦:年底貧困人口將全部退出
12月2日,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上個月,全國剩余的52個貧困縣陸續宣布摘帽,至此,全國832個國家貧困縣已經全部脫貧摘帽,剩余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從目前情況看,到年底,所有貧困人口也將全部退出。
歐青平表示,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決定性成就,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集中了大量資源,投入到貧困地區,解決了多少年來想要解決但沒有解決的問題。脫貧攻堅結束后,絕對貧困問題解決并不意味著工作就結束了。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所作出的決定,下一步要從集中資源搞脫貧攻堅轉向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主。
歐青平介紹,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仍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要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繼續實行“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二是主要的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幫扶資源、幫扶力量總體保持穩定。重點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已經搬了將近一千萬的貧困人口,還有五百萬的隨遷人口,這部分人后續的幫扶工作需要資金的支持,需要資源的投入。還要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推動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不斷健全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同時,還要繼續強化各方面社會幫扶力量。
三是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據悉,為確保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時出臺了《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主要采取開發式幫扶措施,包括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等等。對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
四是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幫扶機制。初步考慮是在西部地區已經脫貧摘帽的縣中再選擇一部分困難的縣,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強這些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和內生發展動力。
歐青平還透露,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正在研究制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會同相關部門對脫貧攻堅期內原有支持政策進行完善調整,對相關工作進行研究部署。該《指導意見》出臺后,有關的工作安排會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一句話,大家擔心的問題會得到解決,政策會保持總體穩定,確保我們脫貧攻堅的成果不會弱化。”歐青平說。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優秀個人表彰會在京舉行
11月17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在京召開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優秀個人表彰會,對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20個先進集體和50名優秀個人進行了表彰,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定點扶貧事業,努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貢獻應有力量。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梁言順出席會議并講話。
梁言順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單位)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自覺擔負起定點扶貧政治責任,組織領導不斷增強,幫扶力度不斷加大,幫扶機制逐步完善,幫扶成效持續顯現。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最后階段,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強化政治機關意識,毫不松懈地擔負起定點扶貧政治責任,助力貧困地區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要把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脫貧攻堅的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貧困地區走向全面振興。要發揮政治機關優勢,持之以恒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建資源轉化為幫扶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要強化責任擔當,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幫扶工作,努力向黨中央交出一份圓滿的答卷,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工委副書記李勇主持會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夏更生出席會議,工委委員、組織部部長顧祥勝宣讀表彰決定。會上,6位代表作了發言,他們用鮮活的事例、樸實的語言講述了投身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示了廣大扶貧干部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擔當作為、勇于拼搏的精神風貌,扎根基層、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從不同側面體現了中央和國家機關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反映了中央和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中央和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工作機構有關負責同志,受表彰先進集體代表、優秀個人,以及黨員干部代表等,共350余人參加會議。
(來源:旗幟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 百余個國家級貧困縣開通鐵路
記者從18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鐵路部門努力推動建設扶貧、運輸扶貧和定點扶貧,14個集中連片特困等老少邊窮地區累計完成鐵路基建投資3.3萬億元,占鐵路基建投資總額的78%;投產新線3.6萬公里,占全國投產新線的83%。這些新投產的鐵路覆蓋了274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10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目前,鐵路網與全國鐵路154個無軌站覆蓋約600個國家級貧困縣,占全國832個貧困縣的73%。
此外,創新運輸扶貧模式。充分挖掘貧困地區旅游資源,2019年組織開行旅游扶貧專列594列,運送旅客37.6萬人次,有效帶動沿線旅游、商貿、餐飲等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國鐵集團定點扶貧的4個縣區和省級黨委政府部署的51個鐵路定點貧困村如期脫貧摘帽。5位來自國鐵集團的鐵路扶貧一線干部和典型代表圍繞“鐵路扶貧”做了分享。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副縣長周勝展介紹,國鐵集團在該縣新南村投資改建了89戶農家賓館,建起列車主題餐吧,打造了河南省首個鐵路小鎮。“如今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笑臉也多起來了。”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姚磨村工作隊員晁寧感到近年來村里有兩個特別明顯的變化。“一是老百姓的收入顯著增加,二是農村居住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今年10月12日,職工捐款修建的公路開通了。”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青崗坪村第一書記郭兵說,如今青崗坪村脫貧攻堅已取得階段性的勝利。
連接貴陽至南寧的貴南高鐵,承載著帶領沿線地區群眾脫貧攻堅的特殊使命。“貴南高鐵開工以來,已累計安排當地勞務人員就業7000余人次,采購當地生產生活物資累計9.1億元。”云桂鐵路廣西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周軍偉介紹。
20多年堅守在成昆鐵路5633次“慢火車”上的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列車長阿西阿呷表示,“慢火車”20多年來票價不變,被彝族老鄉親切地稱作“趕集車”“致富車”“求學車”。“我會和鄉親們一起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來源:人民日報 )
“十三五”期間,農發行江西省分行累計投放扶貧貸款1382.50億元 實現全省貧困縣投放全覆蓋
12月11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農發行江西省分行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扶貧先鋒主力軍作用,累計投放扶貧貸款1382.50億元,惠及貧困人口390.4萬人次。
據農發行江西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至11月,該行累計投放扶貧貸款304.55億元,同比多投放91.09億元,投放額為歷年最高,位列全省金融同行業第一,實現全省貧困縣投放全覆蓋。截至11月底,扶貧貸款余額1136.45億元,較年初凈增133.32億元,增幅13.29%,凈增額位列全省金融同行業第一。“十三五”期間,農發行江西省分行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五個一批”工程,累計投放83.75億元支持貧困地區易地搬遷,投放28.67億元支持農村安全飲水,投放543.39億元支持產業扶貧,投放726.69億元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
(來源:江西日報)
健康扶貧“工具”多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組織開展了基層健康扶貧典型經驗挖掘與總結研究,經過對征集案例進行多輪篩查、修改和編輯,最終全國共選出40個典型案例匯編成冊,我省撫州市、石城縣、豐城市等地的經驗做法入選。
2017年6月,撫州市借力“互聯網+智慧醫療”,創新探索實施智慧百鄉千村健康醫養扶貧工程,覆蓋市、縣、鄉、村四級共1740家醫療衛生機構,對群眾進行的健康體檢、預防保健、中醫理療等服務累計超過1300萬次。通過服務平臺,撫州市實現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機構開展遠程問診、接診、咨詢。
與撫州市利用信息手段不同,石城縣利用政策手段從源頭上預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石城縣探索建立了非貧困人口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制度,有效減輕參保人員的就醫負擔,防止因病致貧問題發生。
豐城市是江西省縣域綜合醫改試點縣、國家緊密型醫共體試點縣。近年來,該市強化龍頭醫院建設,與省級醫院組建醫聯體,圍繞薄弱專科,開展省縣學科共建,引進省級專家下沉幫扶,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同時選派醫療骨干到省內外三甲醫院進修學習,提升業務水平,將大部分重病、大病患者留在市內;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醫共體云平臺,全面打通縣、鄉、村三級醫療信息網絡。
據了解,我省先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再提升工程、三年攻堅行動和推進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全省因病致貧家庭減少26.7萬戶,累計減幅94.3%。
(來源:江西日報)
電影《秀美人生》江西觀影式舉行
11月19日,由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主辦的電影《秀美人生》江西觀影式在南昌舉行。這部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為角色原型的電影,感動了現場100多位扶貧干部。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不僅是黃文秀的青春諾言,更是她扎根基層、熱血奉獻的生動實踐。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黃文秀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傾情投入,埋頭苦干,積極帶領貧困群眾脫貧。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電影《秀美人生》展現了黃文秀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用青春芳華書寫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感人事跡。觀影期間,銀幕上呈現的一個個鮮活的脫貧勵志故事,令同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我省扶貧干部為之動容。扶貧干部們紛紛表示,通過觀看電影深切感受到黃文秀的榜樣力量,要把她勇于擔當、直面挑戰的精神傳承和發揚下去,要將心中的感動轉化為奮發作為的動力,扎實做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決勝全面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江西日報)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