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指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為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指明了方向。九江市扶貧辦公室必將以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堅決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九江有信心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九江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按照“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的工作要求,從精準識貧開始,不斷夯實扶貧基礎;從政策落實入手,不斷充實幫扶措施;從創新機制著力,不斷凝聚工作合力;從壓實責任發力,不斷強化扶貧作風;從監督執紀出發,不斷保障群眾利益,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一是攻堅任務順利完成。建立健全貧困退出機制,嚴格退出標準和程序,修水縣、都昌縣于2020年4月成功摘帽,在貧困縣退出評估驗收中群眾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十三五”全市347個貧困村已于2019年底全部脫貧,高質量完成26.13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提高,農村“組組通”水泥路全面實現,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目標提前完成,行政村有線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目標提前實現,累計實施村莊整治項目1.2萬余個,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提升。二是脫貧基礎夯實打牢。截至今年11月,全市共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4084個,直接帶動貧困戶達4.4萬戶次;全市光伏扶貧電站裝機規模共計148.7MW,輻射支持1.9萬戶貧困戶;全市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11.83萬人,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全市10種重大疾病免費救治累計12.68萬人次,貧困患者住院報銷比例穩定在90%的適度要求,常見病、慢性病能夠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獲得及時診治;發放各類國家教育資助金11.55億元,資助各學段學生93萬余人次;投入7.6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591個,受益貧困人口8.6萬人,貧困群眾安全飲水得到全面解決;對所有失能弱能貧困群體實行兜底保障;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14萬戶,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得到切實保障。三是發展動能澎湃有力。全面強化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五年來,不斷加強對368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整頓,力促全面轉化提升;共選派190名機關黨員干部擔任軟弱渙散黨組織第一書記,幫助解決實際問題1073個,解決資金達1428.55萬元,全部消除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空殼村,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1554個,比例提高至88.5%。全省率先開展扶貧扶志感恩行動,幫助貧困戶樹立自主脫貧、脫貧光榮思想;全面推進“三講一評”頌黨恩活動,引導貧困群眾知黨恩、跟黨走。探索設立扶貧“愛心超市”,鼓勵貧困戶通過勞動積分兌換物品,貧困群眾自主脫貧、“我要脫貧”意識明顯增強。
堅決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九江硬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雖然九江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但全市還有貧困邊緣戶1896戶6360人,脫貧監測戶1437戶4379人,仍有少數脫貧群眾收入還不高,就業還不穩定。接下來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持續發展產業。持續培育壯大產業扶貧基地、致富能手、扶貧企業、扶貧合作社等四類新型經營主體,登記造冊、建立臺賬,注重長期培育,進一步提高組織化程度,緊密利益聯結;繼續保持產業扶貧資金投入,完善提升產業鏈條,從生產、加工、倉儲等各環節,推進產業扶貧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拓寬銷售渠道。堅持把九江市優勢特色產品,打造成帶貧效益好的扶貧產品,進一步優化產品供給、擴大產品規模。持續做好銷售對接,完善脫貧地區電商快遞網點建設,創設平臺、創新舉措,把消費扶貧專館與扶貧合作社對接好,促進扶貧產品銷售;把“三專”平臺與扶貧產品“六進”活動對接好,做大消費扶貧總量;把扶貧產品與貧困對象對接好,切實發揮帶貧益貧功能。三是做好穩崗就業。常態化開展摸排調查,建立工作臺賬,實行動態管理。落實分類幫扶,對普通脫貧勞動力,對接引導到園區企業和省外務工,減少臨時零工人數,實現穩定就業;對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幫助就近就地到經營主體和扶貧車間、公益崗位等就業;對從事農業生產的,針對性做好產業幫扶;對自主創業、發展生產的,繼續加大扶貧小額信貸、消費扶貧等扶持。四是激發內生動力。持續深化“三講一評”頌黨恩活動,定期評議貧困戶內生動力和感恩表現,繼續推行“增收激勵法”“愛心超市”“紅黑榜”“文藝扶貧”“農民理事會”等做法,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激勵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
堅決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九江強擔當
九江市堅持在“十四五”時期,保持政策舉措、財政投入、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夯實筑牢責任保障。繼續強化“市縣抓落實、鄉鎮推進和實施”工作機制,嚴格執行各級黨政一把手脫貧攻堅負責制,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大力培養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建強一支扎根基層、根植群眾“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二是夯實筑牢組織保障。加強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在強化落實鄉鎮領導干部包片、鄉鎮干部包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駐村、結對幫扶干部包戶工作格局的基礎上,積極推行“掛鄉包村制”等做法,深化鄉鎮扶貧工作站、村扶貧工作室功能,做到設置不變、設備配置不變、人員落實不變、機制運轉不變,保持基層扶貧工作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三是夯實筑牢投入保障。堅持扶貧投入與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工作需要相適應,全面加強各類扶貧資金和資產監管,優化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嚴格執行扶貧項目資金公告公示制度。
作者簡介: 朱云,九江市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