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艷兵 夏宇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近年來,新余市始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推動全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加試題”,全市上下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一起打、完成剩余減貧任務和鞏固脫貧成果兩手抓,確保戰疫戰貧都要贏,如期奔赴小康之約。截至目前,全市34個省級貧困村出列,2.8萬貧困人口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部解決;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底的4331元增至2020年11月底的15668元,年均增幅52.35%。
聚焦產業扶貧,全面增強脫貧動能
近年來,新余市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新機制、新方法,促進產業扶貧實現“四大提升”。在發展模式上,新余形成“黨建+鄉鎮商會+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協會”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成立新余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協會和8個致富帶頭人專業委員會,搭建起產業發展專業化平臺。在育人舉措上,新余探索出“黨建引領、商會奠基、協會壘臺、眾籌發力、考核激勵”的精準育人新路子,形成“以業引人、以人引業,雙向引領、同向發力”的人業互動新機制。在眾籌方式上,新余鼓勵致富帶頭人、村集體、貧困群眾和社會各方以資金、資源、生產要素和勞動力等多形式、全要素參與眾籌,有錢出錢、無錢出力,“抱團”發展產業。在評價方法上,新余建立起扶貧產業眾籌雙向評價體系和雙向激勵機制,激勵更多致富帶頭人帶貧益貧,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產業眾籌,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新余市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932個,覆蓋95%以上行政村;31個涉農鄉鎮發展“一鄉一業”扶貧主導產業97個,實現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個扶貧主導產業,每個貧困戶至少有一個產業項目帶動,每個貧困人口至少有一份產業收益,貧困人口產業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
創新防貧機制,精準實施監測幫扶
新余市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加強部門參與長效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的實施方案》,探索出“常態化比對、聯動化預警、動態化監測、精準化幫扶”的精準防止返貧新機制。一是立足平臺,常態化比對。新余依托“智慧新余”平臺,運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系統,常態化開展信息比對,及時篩查返貧風險、精準識別監測對象、動態預警監測。二是部門參與,聯動化預警。新余發動全市32個部門參與,通過信息系統,定期篩查返貧致貧風險,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實現了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兩種預警方式的有機結合。三是信息共享,動態化監測。建立部門數據信息共享機制,每季度監測一次,每半年分析一次,動態掌握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程度、返貧致貧風險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作出應對。四是整合資源,精準化幫扶。新余統籌政府和社會兩種力量,整合扶貧政策與社會資源,充分發揮扶貧政策疊加效應,因戶施策,精準幫扶。
構建信息平臺,高效管理扶貧資產
新余市創新開展扶貧資產管理,探索出“信息化建設、陽光化監管,全生命周期管理扶貧資產”的新模式,實現扶貧資產全鏈條閉環式運行。一是創新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新余新開發扶貧資產信息化管理模塊和手機APP,將資產管理控制節點、控制指標等政策要求,融入系統管控流程,相互關聯、相互核驗,實時呈現、在線查詢檢查、及時糾偏補漏。二是精準再造信息化管理流程。新余通過流程智能規范、功能實時預警、數據自動分析,系統自動化分析扶貧資產管理成效,定期生成分析報告,提出整改建議,不斷強化資產保值增值監管。三是全程凸顯信息化管理成效。新余堅持以信息化為手段,實現扶貧資產管理決策陽光化、監督便捷化、績效最大化的管理目標,提高扶貧資金資產的扶貧效率和效益。同時,建立起經營性扶貧資產長效化管理機制,確保實現扶貧資產運轉穩定、績效最優的管理目標。2020年新余市投入財政扶貧資金同比增長29.8%,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產業資金占比75.6%。全市扶貧項目全部完工,項目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全市清查2016年以來各類扶貧資金12.32億元,形成資產金額10.22億元,如期完成全省扶貧資產管理工作試點任務。
夯實組織基礎,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近年來,新余市深化“黨建+脫貧攻堅”行動,推行市、縣、鄉領導“掛鄉包村”統一指揮機制,支持基層扶貧機構建設,穩定充實鄉村扶貧工作站(室)功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面夯實持續攻堅組織基礎。目前,新余市已向全市414個行政村選派駐村干部448人,建立了一支416人的村級扶貧信息員隊伍,累計舉辦扶貧干部培訓班985期,培訓各級各類扶貧干部57697人次。推行“黨建+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探索出以工哺農的有效發展路徑,全市414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預計將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實施多項舉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一是常態化開展返貧監測幫扶。結合疫情災情排查、專項調查、動態調整等時機,反復摸排,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動態監測預警,建立縣鄉領導“一對一”幫扶制度,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目前,脫貧不穩定戶全部消除返貧風險,邊緣易致貧戶312戶657人消除致貧風險,有效防范了發生返貧和新的貧困現象。二是持續深化扶貧扶志行動。新余以“曉康驛站”為抓手,穩定實施“勞動換積分、積分兌物品”的“增收激勵法”和“三講一評”頌黨恩、“紅黑榜”激勵約束,持續激發基層黨組織和貧困群眾兩個方面的內生動力,全市脫貧典型中有47人當選村小組長。三是凝聚社會力量積極幫扶。全市362個單位定點幫村、448名干部駐村幫扶、6505名領導干部結對幫扶,實現對所有行政村、貧困戶幫扶工作全覆蓋。新余發動“兩代表一委員”、商(協)會、民營企業、愛心人士等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探索建立社會幫扶長效機制。鄉鎮商會積極參與產業扶貧“溫暖接力”行動,今年出資近4億元,發展扶貧產業。商會、民營企業等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參與農民豐收節等方式,采購扶貧產品412萬余元。全年107家商會和民營企業,捐助貧困學生716人186.55萬元。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曉康驛站”建設,以“愛心積分”方式向驛站捐資696.2萬元。今年全市7萬多人參與扶貧慈善募捐活動,新捐款870.84萬元,幫助化解貧困群眾返貧致貧風險。
作者簡介:簡艷兵,新余市扶貧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