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錦旗是一種榮譽,是人民群眾對干部工作的褒獎;錦旗是一種認可,是人民群眾對干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肯定;錦旗更是一種鞭策,讓干部時刻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2020年12月1日,省委信訪局駐浮梁縣黃壇鄉南溪村駐村工作隊在村委會正與村“兩委”干部研究部署工作時,突然一陣敲門聲打斷了他們的談話。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謝敏連忙去開門,來的是南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萬錦文一家。萬錦文手持一面“扶貧助困,大愛無疆”的錦旗,連聲道謝:“感謝謝書記、羅主任和村委會的幫助,去年我妻子住院你們不但到醫院看望,幫忙協調我們辦理住院及報銷手續,還幫我安排公益性崗位。要不是你們關心,我真不知該怎么辦。最近我妻子病好后,她一直說要親自來感謝你們,這不,我就推著輪椅帶她來了。”
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中都飽含著一段真情,每一段真情里都賦予著群眾的一份信任、一份認可、一份贊許,這已經是省委信訪局駐村工作隊收到的第七面錦旗。
近年來,省委信訪局高度重視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精準脫貧戰略,立足信訪部門職能特點,發揮群眾工作優勢,著力在宣傳群眾聚人心、幫扶群眾斷窮根、服務群眾解難題上下功夫,有效應對疫情洪災等不利因素影響,以定點幫扶工作的實效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當好富民惠民政策的宣傳隊
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制勝法寶。駐村工作隊堅持把宣傳黨的扶貧政策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拓展運用信訪部門“八上門服務”“民情家訪日記”“村民說事室”等群眾工作機制,上門面對面宣講、走村入戶解讀,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宣傳新時代黨的惠農富農政策,宣傳身邊脫貧摘帽的先進典型,積極開展“三講一評”活動,激發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當好黨建引領攻堅的突擊隊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駐村工作隊按照“連心、強基、模范”的要求,發揮信訪部門黨建工作優勢,把群眾工作中的組織引領力、黨員服務力和干群融和力,有效融入抓黨建促脫貧工作實踐,積極開展共學先進理論、共創先進組織、共建精神文明活動。圍繞黨建引領農村治理和服務的總體思路,按照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要求,運用黨建“五心工作法”,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規范黨員活動室配置,公開便民服務代辦事項清單、公示牌,積極引領村“兩委”和黨員干部爭做人民群眾的“主心骨”、脫貧致富的“引路人”、黨群關系的“連心橋”,提振基層黨組織攻堅克難的精氣神。突出建班子強隊伍,持續抓好村支部黨員培訓,一對一講、手把手教;借助支部組織生活會等平臺,組織黨員學政策、謀發展,改民生、轉作風,營造基層支部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深化“黨建+精準扶貧”,結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帶領村“兩委”干部到外地學習考察村集體產業發展情況,推廣“合作社+農戶”產業扶貧模式,組織志愿者種植40畝馬家柚,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致富,提振基層黨組織攻堅克難的精氣神。全體黨員在解決群眾所需所困時敢擔當,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打頭陣,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2019年南溪村黨支部被中共浮梁縣委員會授予“全縣先進黨組織”。
特別是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駐村工作隊主動請纓參與抗疫,配合村委加強疫情防控,帶頭值班值守和捐款獻血,自發募捐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醫療物質,參與村委志愿者服務,筑牢同心戰疫保民生的有力防線。今年2月份,貧困戶洪查田查出疑患腫瘤病情,因疫情防控不能去省城復查而使他心力交瘁、情緒低落。駐村工作隊在疫情緩和的第一時間,就用私家車專程把洪查田接到省腫瘤醫院檢查治療。在了解到洪查田經濟困難時,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會議研究盡可能對洪查田給予更多地幫助。為使老洪安心治病、戰勝病魔,第一書記謝敏主動找主治醫生了解治療情況,耐心開導洪查田不要有后顧之憂,鼓勵洪查田積極配合治療。看到比自己親人還親的駐村干部忙碌的身影,老洪流著眼淚說道,“共產黨真好,信訪干部真親”。通過治療,洪查田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7月15日,洪查田特意趕到村委會向駐村工作隊送來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當好為民排憂解難的工作隊
駐村工作隊堅持以為民服務為己任,駐村幫扶在哪里、群眾工作就做到哪里,用心用力辦好聽民情、化民憂、解民難的每一件事,真正聚人心、得民心,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他們發揮好信訪訴求代辦員、社情民意信息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的群眾工作角色,約定每周至少要進一次老鄉家、上一次群眾門,收集民情民意、了解群眾困難、調解矛盾糾紛,常態開展“助學幫困”“學雷鋒月”“下基層送健康”“慰問困難老黨員”等活動,先后協調駐地部隊、景德鎮鐵路局、江西玉風瓷業公司等單位開展多項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孤寡老人送去200床棉被,爭取災民救災款20萬元。近年來,一些扶貧領域問題交織疊加并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引發少數貧困群眾重復上訪。駐村工作隊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大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實踐“網上信訪”“最多訪一次”“訪調對接”等方法路徑,及時就地解決貧困群眾信訪訴求,協調化解“兩不愁、三保障”信訪矛盾,讓“群眾貼心的人”辦“群眾操心的事”。去年年前,駐村工作隊到江六發家走訪時,發現老江眉頭緊鎖、唉聲嘆氣。得知他因交通事故賠償問題,信訪無果而一籌莫展時,駐村工作隊隨即與當地信訪部門溝通聯系,幫他辦理事故認定,爭取救助補償,最終解決了江六發的信訪問題。江六發專程向駐村工作隊送來了錦旗表示感謝。
當好精準幫扶脫貧的戰斗隊
針對南溪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增收渠道狹窄、自然條件相對較差、村內部分交通設施年久失修等問題,駐村工作隊按照全面小康一個也不掉隊的要求,將“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兩不愁、三保障”轉化為具體行動,堅持問題導向、下足繡花功夫,圍繞民生改善、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持續用力,確保幫到點上、扶到根上。在產業項目上,他們把發展村集體產業作為幫扶的主渠道,與村“兩委”研究長遠規劃,協助培育致富帶頭人,大力發展有機米種植、果園和茶園、“老油坊”、“釀酒坊”等項目,各項產業項目先后帶動就業62戶112人,涉及村精準扶貧對象17戶22人,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享受產業分紅,促進脫貧攻堅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不斷鞏固脫貧成效。在資金籌措上,協調局機關投入專項幫扶資金,主動加強與省直有關單位以及市、縣兩級地方政府的協調溝通,先后爭取資金200余萬元,用于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村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等。在消費扶貧上,他們及時對接“五進”活動,協調局機關和社會各界定點采購南溪村有機大米、茶葉等農產品,幫助群眾增收近 14 萬元;以全省扶貧產品展示對接會為契機,邀請省級專業團隊打造扶貧產品銷售、鄉村旅游推介宣傳方式,加快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打通消費扶貧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今年清明節前夕,受疫情影響,南溪村合作社種植的500斤有機茶葉銷售受阻,直接關系到貧困群眾的全年收益。駐村工作隊得知實情后,第一書記謝敏連夜召集村“兩委”一起商討銷售策略,大家都主動要求擔任“推銷員”。他們分頭帶著茶葉樣品前往省城有關單位、企業和商場,不怕吃“閉門羹”,不怕遭冷眼,逐個耐心介紹推介產品。第一書記謝敏還通過參加“最美第一書記帶貨啦”和“中國村播大會”等活動,通過電商平臺打開了茶葉銷路,謝敏因此被大家戲稱為“茶葉書記”。
在省委信訪局的幫扶下,南溪村黨支部的凝聚力不斷增強,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村集體收入穩步增長,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作者簡介:韓曉珊,浮梁縣黃壇鄉組織干事。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