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溪市作為江西省扶貧資產管理系統試點縣之一,今年3月份以來,集中人力、集中時間對2016年以來各級扶貧資金和各類社會資金投入資產開展登記管理,做到了扶貧資產“底數清、權屬明、信息全”。
強化上下聯動抓清查,把資產底數“摸”出來。一是建立責任體系。貴溪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扶貧資產清查工作,扶貧部門負責指導推進,財政部門負責整理核對項目出賬憑證,形成全市的資金支出底冊;農糧、水利、住建、交通運輸、民宗、林業等行業部門按照項目“歸口管理”原則,分別負責整理本行業項目,形成項目底冊。鄉鎮作為扶貧資產清查的第一責任主體,組織各行業站(所)對照項目資料逐一核實,厘清項目年度資金量、資金來源、資產狀況、所有者等關鍵信息。二是培訓業務骨干。扶貧資產清查業務性強,貴溪市從每個行業部門精選1-2名、每個鄉鎮精選8-10名業務骨干,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扶貧資產清查隊伍;采取分級分類、分期分批集中培訓的方式,對扶貧資產清查業務骨干開展全覆蓋培訓,確保所有業務人員熟悉扶貧資產清查業務。三是堅持試點先行。精心選擇一個扶貧資金量較大、項目數較多、工作基礎較扎實的鄉鎮開展扶貧資產清查試點,發現鄉鎮對扶貧資產分類不精準,不能準確區分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到戶類資產;對資產描述不清晰,資產核算容易產生誤差。貴溪市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分析問題原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為指導全市扶貧資產清查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截至10月底,貴溪市共清查資金項目3397個,清查資金5.62億元。
強化規范運作抓核定,把資產權屬“定”出來。一是分類分級確權。在分類上,根據資產屬性將扶貧資產項目分為經營類、公益類、到戶類三種類型。在權屬上,對到戶資產權屬到個人,對單村實施項目資產所有權歸屬項目所在村集體,村級聯建項目形成的扶貧資產按投資比例界定各聯建村的所有權,由鄉鎮召開“三重一大”會議,研究確定所有權歸屬。二是核定資產凈值。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一家第三方專業會計事務所,提供技術支援。對鄉鎮清查底冊中的項目,按照統一的財務標準進行資產凈值核定,提出意見建議,指導鄉鎮形成《扶貧資產登記臺賬》。三是核清資產狀態。對照扶貧資產“正常、閑置、流失、損毀、處置、司法處理中”等6種資產狀態,由村“兩委”干部對扶貧資產進行現場核查,拍攝資產現狀照片;鄉鎮扶貧工作站結合經營性資產實際,厘清資產收益分配程序、用途;扶貧部門會同第三方機構按照“資產照片拍攝清、資產方位標識準、收益分配方案細、資產當前狀態明”的原則對資產“過篩”。貴溪市共形成經營類資產195個6891.2萬元,公益類資產1487個32014.7萬元,到戶類資產1081個3280.81萬元,資產總價值4.218億元。
強化動態更新抓錄入,把信息平臺“建”起來。一是編制操作手冊。對照江西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扶貧資產登記要求,精心編制了《貴溪市扶貧資產登記系統操作手冊》,規范系統操作流程,明確錄入指標,為扶貧資產登記信息精準高效錄入平臺,實現信息化歸檔提供指引。二是錄入資產信息。對扶貧資產錄入情況實行“一日一調度”,鄉鎮利用3天時間將2763條資產信息全部錄入了江西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扶貧部門組織人員對信息錄入情況進行抽查,對發現的建設內容與實際不一致、原始投入資金與結算資金不一致等問題,督促指導鄉鎮及時修改完善。三是實行動態更新。扶貧資產的價值、權屬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貴溪市建立信息動態管理機制,對扶貧資產狀態發生變化的及時更新,每季度至少對扶貧資產狀態更新一次,保證每項扶貧資產“賬實相符”。
強化建章立制抓長效,把扶貧資產“管”起來。一是做好資產移交。鄉鎮行業站(所)根據各項扶貧資產在各村分配情況,逐村進行公示,全面接受群眾監督。公示期滿無異議后,鄉鎮行業站(所)形成資產移交清冊,向村委會進行資產移交;村委會形成資產移交清單,向收益村民進行資產移交。二是規范管理模式。出臺了《貴溪市扶貧資產管理辦法》,從“責任分工、資產登記、權屬界定、資產管理、資產經營、收益分配、資產處置、檔案管理、管理程序、監督管理、責任追究”等方面進一步規范扶貧資產管理模式,節約管理成本。三是強化監督管理。為確保扶貧資產正常運轉,長期發揮效益,將扶貧資產管理情況納入年度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紀檢、審計等監管部門的監督范圍,對資產移交確權、經營運行、收益分配、后期管護等實施全程監督。
通過規范扶貧資產管理,明確了扶貧資產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和監管權。資產權責更加合理,資產收益得到保障,脫貧成果得到鞏固,有效防止了扶貧資產閑置和流失,實現扶貧資產保值增值,為扶貧資產持續發揮帶貧減貧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簡介:朱加太,貴溪市扶貧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