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yer
哭是我們從娘胎里帶來的技能,我們一旦到達這個世界,無需學習和經驗就知道用哭聲表達所求。哭聲能傳播高級語言無法傳播的信息,能表達情緒和引起共鳴。許多影評人用哭戲來評價演員的功底,許多影視作品的高潮片段演員含著淚或有讓觀眾流淚的本事。
我印象深刻的一場哭戲來自一位男演員,當時他在舞臺上拿著電話聽筒,無聲地抽泣,現場布景昏暗,話筒里依稀傳出上司指責的聲音,他整個身體哭態盡顯,卻不敢發出一絲一毫令人察覺的聲響。他的臉因大氣不敢出而憋紅,他無聲的哭泣卻有直擊我內心的力量,他遇到的阻礙,他身上肩負的重任,都因這一“哭”而合理化。
對許多成年人而言,放聲哭是專屬于孩子們的自由,而無聲的哭泣才是他們被逼到墻角時的無奈反抗和放手一搏。
社會中有外向的人和內向的人。在社會活動中,外向的人更容易發出聲音,成為領導者。網絡時代有“大V”向外界傳播信息和觀點;網紅文化中的“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用自己的見解影響相關群體的購買行為,足以產生讓人咋舌的商業價值;短視頻和自媒體等平臺鼓勵人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且設法用這樣的聲音占據盡可能多的“流量”。
從TED演講到《奇葩說》等綜藝,大眾崇拜成功的人、有獨到見解和邏輯的人,更崇拜能夠把思想和觀點大聲說出來、讓其他人聽到的人。網絡時代仿佛無處不是聚光燈,讓人眼花繚亂,絕無看見光圈外黑暗下那些人的可能。
誠然,把觀點和成就說得清晰、大聲和富有說服力本身就能創造社會價值,比如我能想象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聽企業家伊隆·馬斯克Work Every Waking Hour(《在每個醒著的時刻奮斗》)的演講感到斗志滿滿,讀著名女性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號召女性lean in(向前一步)而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但在他們因為話語被人們所關注、追隨之前,在他們成為我的偶像之前,他們已經擁有了成功的企業和完美的生涯。那份努力哪怕沒有在聚光燈下被慷慨激昂地演講出來,沒有被社交網站記錄下來,也是我最想學到的寶貴經驗。
2019年網紅KOL之首莫過于李佳琦,他在直播領域的成功展現在頂級的流量和能夠變現的商業價值上,他的話術和口頭禪火遍大江南北,但背后支撐這份價值的,是他在直播領域數年無休的堅持、做歐萊雅美妝師時的經驗,以及他對美妝的理解。無論什么行業,意見領袖最怕沒有意見,而意見本身最怕毫無沉淀,空空弄出聲響。
我相信沉默的力量,不僅是在于情感表達,更在于對自己的耕耘。無論外界多么熙熙攘攘,有多少事物爭相搶奪我們的注意力,有多少言論值得我們發聲或反駁,我都不該忘記暫時的沉默永遠是一個有力的選擇。
如果哭聲、笑聲、談論聲和慷慨激昂的聲音是萬能的,那李后主何須“無言獨上西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