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嘉儀
棟梁之材、網紅人設,抑或一介凡人,青春時期的我們,更愿意成為怎樣的人?在這樣的年華里,我更喜做一個凡人,哪怕小如無名花,亦可散清香。
兒時的我們,總會將偉大的人物作為自己的偶像。疫情期間,鐘南山、李蘭娟等院士更是成為眾人膜拜的對象。成為這樣的大人物,是多少人的夢想?人不可以無大志,將大人物作為自己的偶像無可厚非,然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成功地走上偉人之路?于我而言,做一個平凡的、沒有光芒的普通人,做一個默默奉獻的人,不失為一種最佳的選擇。至少,可以成為滿天繁星中的一顆,為世界獻上微弱卻又是盡己之能的光芒。
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成了抗疫阻擊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一線”,一個多么偉大卻又可怕的詞,無數90后甚至是00后,義無反顧地加入前線大軍。“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這樣的神話,無非是廣大工人勞動者默默創造而來的,他們以自己的樸實、熱情,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就如其他成千上萬的普通人一樣,在這樣一場全民皆兵的戰爭中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許微不足道,或許無人稱贊,但這是一種使命與責任感,是千千萬萬平凡人的不平凡的心。
他們,是春天的無名花,沒有名花之奇香,卻有悠然之淡香。
他們,沒有光芒,卻勝過光芒。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魯迅先生這樣說道。誠然,做一個普通人又何妨,平凡人同樣可以心懷天下,同樣可以點亮一方。擁有自己的使命感,同樣可以成為一個英雄,成就自己人生道路上不平凡的一部分。在國家危難、社會動蕩之時,如古之士人齊心報國,在國家有求、社會有需之時,如今之凡人挺身而出,挑起一份責任與使命。這樣的使命是自己設定的,不需夸贊,不足以道,活成一個對社會、民族有用的凡人,足矣!
如果有機會,我也愿意成為“最美逆行者”,以一己之力,帶上一份責任與奉獻。
如果有機會,我愿做一個凡人,一個心懷天下的凡人,成為我所期待成為的偶像。
我想,做一朵無名花,亦可散清香。
點評
作者緊扣當下疫情背景,借“默默奉獻”的“無名花”表達自己的志向。本文第一段開門見山直接寫明自己的選擇,后又在平凡人與鐘南山、李蘭娟等大人物的比較中進一步凸顯自己選擇的理由,之后用魯迅的話討論平凡人在危難中的獨特價值和肩負的責任,結構上層層深入,觀點表述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