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體育局
近年來,寧波體育產業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占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的近20%。寧波積極開展相關體育活動,連續舉辦中國(寧波)體育產業博覽會、第七屆浙江省運動休閑旅游節和全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大會。同時,圍繞城市國際化和“一帶一路”試驗區建設,辦好寧波國際馬拉松、國際劃聯龍舟世界杯、亞洲舉重錦標賽、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等賽事及中國女排寧波北侖主場,著力打造“一區縣(市)一品”賽事體系。
政策不斷加碼。在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之后,寧波市政府于2016年1月出臺了《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作為對我市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該《實施意見》明確了今后較長一段時期(2016—2025年)我市體育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2018年4月,寧波市全域旅游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了《關于加快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我市要推動體育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基本形成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的體育旅游產業體系和產品體系。今年,為應對疫情影響,幫扶體育企業,寧波適時調整了產業引導扶持方向,明確了制造業、服務業以及新型業態的具體扶持對象及標準,專門設立了疫情紓困類申報項目。
發展不斷加速。據統計,目前我市進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機構名錄庫的體育機構共7778家,體育企業達5132家,個體戶2646家。2016年,我市體育產業總產值319億元,2018年為503億元。2016年,我市體育產業實現增加值99億元,2018年為169億元。2018年,我市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51%,超過全省平均水平0.21個百分點,超過全國0.4個百分點,對經濟貢獻度持續上升,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目標。同時,寧波建立了重點體育企業名錄庫,目前入庫企業181家,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總值達283億元。
示范成效顯著。全市各地以創建為抓手,主打體育元素,不斷提升體育與文化、旅游、教育、醫療、養老等的融合度,打造體育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加強對經濟的帶動力。目前我市已成功創建2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寧海、北侖),1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寧波國際賽場),4個省級運動休閑小鎮培育單位(寧海縣胡陳鄉、寧海縣深甽鎮、海曙區龍觀鄉、北侖區春曉街道),4個省運動休閑旅游示范基地(東錢湖、浙東第一尖、九龍湖、達蓬山),1條省運動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和10個省運動休閑旅游優秀項目,2家省體育用品制造業示范企業,2家省體育服務業示范企業,2家主板上市企業(大豐實業、牧高笛)。從2018年起,每年都向社會公布一批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目前已經對外公布兩批20多條國家登山健身步道,不僅推動了全民健身,更帶動了步道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平臺引資不斷推進。2017—2019年連續舉辦三屆中國(寧波)體育產業博覽會,既展示了我市體育產業發展成就,又為體育企業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商品、服務和貿易平臺,帶動了體育消費。2019年,赴深圳舉辦寧波體育專場推介會,10個區縣(市)共推出37個項目,突出戶外運動、航空航海、水上、賽車、冰雪等綠色、新興和時尚項目,初步達成意向合作項目資金170億元。
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體育產業,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寧波在全省率先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建立了產業資金項目庫。至2019年,市級入庫項目總數達到178個,其中省級入庫項目67個,幾千萬的產業資金帶動了幾十億的社會資本投入。同時,體育彩票銷售規模不斷擴大,目前網點數為1276家,2016—2019年總銷售額為90.37億元,市本級籌集公益金6.81億元,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我市體育產業呈現持續快速發展態勢,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體育產業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從總體上看,體育產業規模仍較小,在寧波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較低,尚未充分發揮出新興產業的潛力和優勢;體育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依然較低;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性矛盾仍然較為突出,市場機制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體育市場尚不成熟,產品有效供給不足;體育消費觀念有待引導,特別是公共場館免費或低收費政策受眾面過小,一方面讓最優質的場館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市場價值的體現,不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另一方面隨著運營成本不斷提高,財政負擔也不斷加重;體育產業政策體系亟待完善,高素質的體育產業人才匱乏,等等。
經歷了疫情沖擊,市民的健康意識普遍增強,參與健身運動的熱情不斷高漲,體育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寧波將積極謀劃,加快發展體育服務業,促進體育消費。力爭到2025年,寧波體育產業總產值達1000億元,體育服務業總產值達300億元,占比達30%,年均增長15%,爭取成為國家體育消費首批試點城市。
培育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培育一批長期落戶寧波的國內外頂級體育賽事、體現寧波特色的自主品牌體育賽事、社會體育賽事以及職業體育賽事。力爭到2025年,全市每年舉辦50項全國級以上品牌體育賽事,形成2項國際頂級的品牌體育賽事、10項全國知名的品牌體育賽事和2項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頂級職業體育俱樂部聯賽主場賽事。
加強體育場館建設運營。提高大型體育場館運營效能。通過創新機制,激發體育場館活力。推廣中體運動產業城模式,建設改造一批體育綜合體。推進體育主題公園建設,到2025年全市建成50個體育公園。推進智慧體育場館建設,打造全民健身大數據平臺,提高公共體育場館服務水平。
促進運動健身休閑。積極創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每年培育1—2個省運動休閑小鎮,3—5個省運動休閑旅游優秀項目、示范基地和精品線路。大力發展水上、航空、冰雪、山地戶外、汽摩等運動休閑項目。
加大體育教育培訓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技能培訓,大力推廣“一人一技”體育技能培訓,不斷擴大體育人口,培育體育消費市場。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每萬人擁有體育社會指導員3.2名。
加速運動康復推廣。加強體育科研,開展運動健康、運動醫務、運動康復培訓,普及健身、預防等知識;擴大國民體質監測范圍,國民體質合格率達94%以上;開展青少年脊柱側彎篩查及矯正;開設運動康復門診,推廣運動處方,開展運動損傷預防和治療。
推進體育貿易發展。辦好中國(寧波)體育產業博覽會,打造體育用品貿易和消費平臺。鼓勵體育用品企業不斷增強研發能力,開發智能裝備,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促進“互聯網+體育”貿易渠道建設,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造體育用品集散中心,推動傳統貿易方式的轉型升級。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