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到點了,到點了,媽,您快點!”12月26日11時36分,一對母女出現在太原地鐵2號線大南門站G站口,隨著人流徐徐進入……
“現在播報,太原地鐵2號線大南門站開始運行?!?2月26日12時整,山西首條地鐵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正式投入載客初期運營。一群已經迫不及待的年輕人,放棄了自助購票,手持“聽景”,直接刷進了地鐵通道,地鐵里就如節日般熱鬧……
太原地鐵2號線是太原市軌道交通線網中南北方向的主骨架線路,一期線路南起西橋站,北至尖草坪站,全長23.647公里,共設車站23座,全部為地下站。行車間隔7分30秒,每站停車約30秒,平均兩站之間僅需1分30秒。2號線沿途經過大型居民區、高科技園區、繁華商業區,是一條極具特色的交通干線。
這條剛剛運行起來的2號線,不僅讓太原交通告別了無地鐵時代,也用無數個“第一”刷新了太原交通的舒朗未來。
全國第一個首條線路即采用全自動運行的城市;全國首個承載全自動運行系統的云計算平臺;全國首條線路所有進出站閘機全部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臉識別技術……就是這些“高科技”,為太原市民打造了舒適、快捷的乘車體驗。
太原地鐵2號線全線采用全自動運行、城軌云平臺、云計算、互聯網支付等新技術,將運營生產系統、乘客服務系統、企業管理系統統一納入綜合數據信息平臺之內,以確保核心業務應用系統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
站廳里,最顯眼的地方當數閘機上的人臉識別系統和自助售票機。
據了解,太原地鐵2號線使用的是AFC系統,即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是整個地鐵運營系統中的“智能管家”與“忠誠衛士”。它集計算機技術、信息收集和處理技術、機械制造于一體,實現軌道交通售票、檢票、計費、收費、統計、清分、管理等功能,便捷和準確性大大優于傳統的紙票售票方式,是軌道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體現。該系統通過后臺AI算法的迭代優化,不斷提升人臉識別的速度和準確率,目前可支持乘客戴口罩刷臉乘車,不僅為乘客提供了多元化的乘車支付方式,也能夠有效減少接觸,提高防疫能力。
作為全國第一個首條線路即采用全自動運行的城市,太原地鐵2號線城軌云平臺也是全國首個承載全自動運行系統的云計算平臺。該平臺是以行車為核心,電力控制、環境控制等深度融合的綜合調度指揮系統,實現列車的自動喚醒、出庫、運行、進站、開關車門、離站、折返、洗車、回庫、休眠等功能,有效提升運行組織的靈活性和運維性。該系統正常情況下,無需人為干預,具備更高安全性及可靠性、更低的運營成本、全過程自動防護等優勢。全自動運行線路通過中心和車載設備對列車進行精準的啟動、制動控制,優化加速、減速曲線,達到節約行車能耗的效果,相比傳統線路能顯著提高行車效率,提升平均旅行速度,降低行車間隔。
2號線采用6編組A型不銹鋼的全自動運行車輛,配備車輛24列,每列車共設置336個座位,定員載客量為1984人,滿員載客量為2534人,列車運行的最高速度為80公里/小時。
為了方便市民出行,23座車站共建設出入口113個,新增接駁16條公交線網、優化公交停靠站點、增設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以期實現地鐵、公交無縫銜接,有效緩解地面交通壓力。此外,全線車站均配備便民服務箱、自動體外除顫儀、應急醫藥箱、擔架等,設置垂直電梯、殘疾人衛生間、站臺愛心乘車區等,以便在第一時間為乘客提供緊急救助服務。
當那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站名,變成車廂內標準的中英文雙語報站播音時,太原地鐵時代,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