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富貴
水利興,則倉廩實、農業穩、民安居。近年來,長治市壺關縣堅持把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利支撐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大力發展農村民生水利作為重要抓手,堅持把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作為總基調,堅持把改善水利基礎設施作為安全保障,堅持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作為“三農”切入點,實施四大引水工程,供水深井由5處8眼增加到10處21眼,新建城南三水廠,引進辛安泉大水網,實施東水西調八泉峽引水特大供水工程,徹底解決了千百年來壺關人民的缺水問題。
如今,漫步壺關大地,一座座防洪堤壩護衛河湖安瀾、一道道水渠通向田間地頭、一縷縷清泉流進千家萬戶潤澤百姓心田……壺關水利人大筆如椽書寫出一篇篇利國惠民的錦繡水文章,一座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水利工程,與天光云影交相輝映,映射出壺關興水治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農村飲水問題一直是農村群眾面臨的最直接、最實際的生活問題。
石坡、樹掌、鵝屋、東井嶺不但是壺關縣的偏遠鄉鎮,還是有名的“旱山村”,曾經供水矛盾突出。
如今,再訪石坡鄉,早已不是當年模樣。北平頭塢村的申大爺笑著說:“現在家家通了自來水,自來水接到灶臺邊,熱水器接到洗澡間,這都得感謝黨的好政策。”來自老百姓樸實的話語,折射出鄉村接通自來水后翻天覆地的變化。
申大爺只是壺關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數以萬計的受益群眾之一。壺關縣在推進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中,以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強供水工程建設與改造,實施單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321處,實施深井集中供水改擴建工程6處,提高和改善了全縣的安全飲水條件,徹底解決和改善了全縣25萬余農村人口和10萬余城市人口的吃水問題。
在聚焦民生水利中,壺關縣圍繞農村水利、水資源合理利用、水生態文明等內容,加快推進全縣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建設進度,構建了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發展格局。
為了讓農民喝水更放心,壺關縣不斷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體系,加強對供水單位出廠水、末梢水的水質監測,逐步實現了從喝水難到喝上水再到喝上優質水的目標。
壺關大地,民生水利正轉化為萬千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涓涓細流滋潤著群眾心田。
從人挑馬馱取水到逐步實現“飲水不愁”,一座座水庫成功蓄水,一個個水池破土而出,一根根水管鋪設搭建,一股股清泉進村入戶……幾十年來,壺關縣水利人接班奮斗,用苦干實干的拼搏精神換取人民群眾的滿意笑容,決勝脫貧攻堅水利基礎得到有效夯實,全縣飲水安全問題不斷得到解決。
新中國成立后,縣委、縣政府采取蓄挖引提等措施,在修建張公堰、惠澤池、西池等舊有設施的基礎上,從1958~1975年間,修建杜家河、西堡、龍麗河、莊頭等13座中小型水庫;
20世紀70年代,掀起“戶戶打旱井,村村建旱池”全民解水荒高潮,全縣達到旱池409個,旱井43000眼;
1977年,開掘壺關縣第一眼修善深井提水工程,此后,相繼實施了橫貫全縣的南水北調、東水西調提引水工程;
20世紀90年代,全縣興建了30余處深井供水、飲水解困工程;世紀開元后,又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飲水安全工程。至此,全縣人畜飲水基本解決,縣城實現立體化供水。
特別是去年以來,壺關縣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積極謀劃、爭取實施了一批重大水利項目——總投資3.7億元的八泉峽供水工程;總投資3499萬元的壺關縣供水工程調蓄池項目;總投資954萬元的農村飲水安全計量設施安裝項目;總投資998萬元的龍麗河清淤工程;總投資3000萬元的七里棧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總投資2475萬元的莊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3500萬元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一大批打基礎、管長遠、利發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支撐,也帶給百姓的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水生態文明建設正日益成為綠色發展理念在壺關的生動實踐。
這些年,保護與治理齊頭并進。
壺關縣致力于實現依托水利建設優化全縣環境質量的生態目標,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水利部門注重生態保護,在依法管水治水方面下大功夫,切實讓全縣人民群眾既用得上水,又望得見水。
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實施黑臭水體治理、河道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攻堅戰行動,抓好石子河、陶清河流域治理,推進龍麗湖水庫清淤,確保河口斷面常態退出劣V類。
這些年,水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
大做水文章,做好水文章。壺關縣城修舊利廢,把干涸的龍麗河水庫改造為碧波蕩漾的水上公園;把在峽谷中流淌了數千年的小泉小水,開發成水中畫廊、泉中世界,勾勒了一幅峽谷山水甲天下的美麗畫卷,創造了令世人感嘆的旅游產業。
有了水,就有了生機與活力。壺關縣深井采用的地下水是優質礦泉水;地表引用的山泉水是深山峽谷流淌的沒有一點污染的水質達標的優質三類水。大山里的農民利用小泉小水水資源,開拓致富門路,辦起了各種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場。有的村還利用本地特有的寶貴泉水資源辦起了礦泉水加工廠,既增加了收益,又促進了旅游業發展。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賦予壺關無窮魅力。東部峽谷之水,原是壺關的“匆匆過客”,白白流走。現在利用這里的水資源,建成了國家5A級景區,年接待中外游客220萬人,社會總收益30億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了壺關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一座座水利工程從無到有、巍然屹立;一個個水利項目拔地而起、潤澤山川;一條條河流清澈見底、歡快流淌;一股股清泉進村入戶、潤澤萬家,一幅治水興水、節水護水、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正在壺關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