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宇 范增光 楊建飛 周亞濱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炙甘草湯作為治療心系疾病的常用方劑,首見于張仲景《傷寒論》第1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1]。此方又名復脈湯,主要由甘草四兩(炙),生姜三兩(切),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三兩(去皮),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擘)等組成。早在2000多年前,炙甘草湯就已經作為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方劑使用,后世醫家逐步擴展其適用范圍,現已成為中醫藥治療心系疾病的著名經方,其臨床療效顯著,獲得醫家與患者的廣泛認可。現將此方在心系疾病的實驗及臨床研究進展綜述如下,以期對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有所裨益。
1.1 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李文紅等通過炙甘草湯干預大鼠心動過速及心律失常進行實驗,取雌、雄體質量相近大鼠若干,隨機分為3組,先給大鼠恒速注射烏頭堿,再分別灌以生理鹽水和炙甘草湯,每日1次,連續15 d,觀察大鼠心電圖變化。結果表明炙甘草湯對烏頭堿誘發大鼠心律失常的時間有明顯的延緩作用[2]。張曉云等通過缺血缺氧誘發心律失常豚鼠,用炙甘草湯進行干預,發現缺血缺氧可使豚鼠心電活動自律性發生改變,而炙甘草湯可使豚鼠心肌細胞快速恢復正常節律,這也進一步證實了炙甘草湯在治療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良好的療效[3]。娜幾娜·吾格提等運用血清藥理學方法結合電生理技術,將32只新西蘭大白兔平均分為4組,分別為正常對照組、正常血清對照組、炙甘草湯含藥血清組、炙甘草湯水煎液組,并對各組均進行心房顫動模型建立,檢測其右心耳組織場電位時程(fAPD),觀察炙甘草湯含藥血清和炙甘草湯水煎液對右心耳fAPD的作用,結果表明炙甘草湯含藥血清可以使fAPD延長,而這可能就是炙甘草湯抗心律失常發生的電生理機制[4]。
1.2 對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陳會君等通過實驗證明炙甘草湯能有效阻抑制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炎癥反應,且對小鼠的病理損傷有積極作用[5]。此外,鄺志斌等也做了進一步研究,利用對照實驗證實炙甘草湯可以抑制小鼠發生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癥反應,并發現本方還可減輕小鼠的心肌組織的膠原增生情況[6]。盧年華等將衰老大鼠模型分為對照組、模型對照組、炙甘草湯組和陽性對照組4組,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大鼠心肌及腦組織的AngⅡ、IL-1含量,得出實驗組AngⅡ、IL-1的表達較對照組有所上升的結論,表明炙甘草湯有通過干預AngⅡ、IL-1的表達從而抑制衰老模型大鼠心肌炎癥的可能,同時還發現炙甘草湯可能存在潛在的類似AngⅡ拮抗劑的效用[7]。
1.3 抗心肌損傷 胡因銘等研究了炙甘草湯對結扎大鼠實驗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響,取Wistar大鼠48只,雌雄不拘,將其隨機分為6組,分別為正常對照組、結扎再灌注組、炙甘草湯大中小劑量組、維拉帕米組,各組都在結扎前5 min給藥,持續灌注至實驗完畢。結果表明炙甘草湯可以對抗大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心律失常的發生,有效地降低心肌損傷發生率[8]。譚現花將70只Wistar雄性大鼠隨機分為7組,分別為對照組、運動組(A、B、C組)、運動中藥組(A、B、C組),后兩組進行為期兩周的力竭游泳,對照組如常籠養,在運動前分別給予對照組和運動組蒸餾水,給予運動中藥組炙甘草湯藥液,在最后一次力竭游泳后測定各組血清肌鈣蛋白Ⅰ(cTnⅠ)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結果顯示炙甘草湯可以提高運動力竭小鼠SOD水平,并能降低cTnⅠ和MDA水平,證明了炙甘草湯可以起到保護反復力竭大鼠心肌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心肌損傷能力[9]。
經過多年的探究,炙甘草湯的臨床運用更加廣泛,它所治療的心系疾病不再局限于“心動悸、脈結代”等簡單的情況描述,而是趨向于更復雜、更多種類的心系疾病,且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冠心病心絞痛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中醫學“胸痹”的范疇,以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為主癥,同時伴有心悸、水腫、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蒼白等癥狀。多因寒邪內侵、飲食失調、情志失節、勞倦內傷、年邁體虛等因素引起。炙甘草湯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時具有顯著的療效。陳嬌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陰陽兩虛證患者時,按入院先后順序取40例患者,前20例為對照組,用穩心顆粒治療;后20例為觀察組,采用加味炙甘草湯治療。用統計學方法進行療效比較以及生活質量比較,得到加味炙甘草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陰陽兩虛證效果優于常規的結論,且加味炙甘草湯組患者生活質量比對照組明顯提高[10]。董梅進行炙甘草湯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觀察,將選取的80例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常規治療,另一組炙甘草湯治療,結果表明炙甘草湯組療效比常規治療療效更加顯著,能明顯改善患者胸痛、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11]。
2.2 PCI術后 PCI是指一組經皮介入技術,對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療具有實際意義。但PCI治療后患者仍可能會出現胸悶、胸痛等不適,并可能會形成再狹窄及支架內血栓,因此,PCI術后的進一步治療顯得尤為關鍵。炙甘草湯在PCI術后患者中運用效果良好。王緣等做了氣陰兩虛型胸痹患者PCI術后治療的相關研究,選取60例PCI治療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根據指南進行規范化治療及基礎疾病治療,實驗組在其基礎上加用炙甘草湯治療,結果顯示與單純西藥治療比較,炙甘草湯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主訴癥狀以及左室射血分數[12]。申思也通過臨床研究證實炙甘草湯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心肌微循環有改善作用,通過抗炎、擴冠減輕了患者心肌的再損傷,改善了心功能[13]。李剛選取了18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行PCI治療后,將其分為A、B組各90例,A組予以脈血康膠囊治療,B組在A組基礎上予以炙甘草湯治療,結果證明ACS患者行PCI術后應用炙甘草湯后能有效控制低血壓癥的發生率,并改善患者心絞痛癥狀[14]。
2.3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或激動次序出現異常,在中醫學中屬于“心悸”的范疇,常以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癥,其病因大多為體質虛弱、飲食勞倦、情志所傷、藥食不當及感受外邪等。炙甘草湯在心律失常的治療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張斌應用炙甘草湯配合西藥治療心律失常,并對患者血漿AngⅡ水平進行觀察,證實炙甘草湯與西藥相合能明顯改善患者血漿中AngⅡ水平,提高治療有效率[15]。姜明輝通過研究也證實使用炙甘草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6]。何小蓮等通過對服用炙甘草湯的病竇綜合征患者的動態心電圖進行觀察,發現炙甘草湯能明顯穩定患者心室率,改善心臟功能,減輕臨床癥狀[17]。安娜曾做過炙甘草湯治療室早的臨床觀察,得出炙甘草湯可有效減少室早發生頻率的結論[18]。杜明遠等進行的相關Meta分析也闡述了炙甘草湯治療室早的可靠療效,并展望了未來更深一步的研究方向[19]。畢穎斐等用炙甘草湯加減配合西藥成功將Ⅲ度傳導阻滯的患者轉成竇性心律,開辟了炙甘草湯治療房室傳導阻滯的新思路[20]。
2.4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臟導致心肌出現病變,其致病原因以柯薩奇B組病毒最為常見,當屬于中醫學“心悸”“胸痹”范疇[21]。張序文等對炙甘草治療病毒性心肌炎進行了理論梳理,證實炙甘草湯對病毒性心肌炎恢復期陰陽俱虛者可以發揮抗病毒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療效[22]。陳婷等選取了病毒性心肌炎(氣陰兩虛證)患者76例,分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加用炙甘草湯,獲得了炙甘草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較之常規治療效果更加顯著的結果,證明此方可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心肌細胞損傷,促進其修復[23]。同時,炙甘草湯和生脈散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遷延期的療效也較好[24]。此外,朱常貴也進行了炙甘草湯輔助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研究,結果表明此種治療方式總有效率更高[25]。
2.5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病位在心,主要病機為心氣不足、心陽虧虛,多起于久病耗傷、外感、情志以及勞倦內傷,久之導致氣虛、血瘀,瘀血化水發為水腫,進而形成心衰。在治療心衰時,應用炙甘草湯前后的療效有著顯著的差異。孫天才收集了114例慢性心衰氣陰兩虧型患者,分為常規西藥組以及炙甘草湯觀察組進行治療,結果發現炙甘草湯組心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常規組,證實炙甘草湯加減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氣陰兩虧型患者,并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26]。王紅輝通過心脈隆注射液治療心力衰竭與心脈隆聯合炙甘草湯治療心力衰竭的對比,證實炙甘草湯治療心力衰竭具有積極作用,且有降低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的效果[27]。另有試驗研究表明炙甘草湯與西藥合用,可明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竇性心動過緩患者的心臟舒縮功能,降低患者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改善其心臟功能,具有良好療效[28]。
2.6 擴張型心肌病 擴張型心肌病在中醫中并無明確的病名,不過根據其心室擴大導致心功能障礙的特征可以將其歸于“心脹”“心衰”的范疇[29]。劉海峰等進行了炙甘草湯加味治療擴張型心肌病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研究,結果提示常規西醫治療聯用炙甘草湯加味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前者可顯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數、降低左室舒張末期內徑、改善心臟NYHA分級、縮小心胸比、增加6 min步行距離、改善左室質量指數、緩解心肌纖維化程度,這些數據充分體現出炙甘草湯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特點,并對改善患者遠期心臟功能有積極的趨勢[30]。張歡等將60例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縮的患者按奇偶數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常規西藥治療以及常規西藥加用炙甘草湯治療,觀察各組相應指標并進行對比,發現炙甘草湯聯合西藥對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早的治療作用要明顯優于純西藥治療,且相對安全沒有不良反應[31]。
炙甘草湯為《傷寒論》的經典名方,最早記載其可治療“心動悸、脈結代”,后世醫家對此方的應用不斷進行完善、擴充,現已發現炙甘草湯對各種心系疾病的治療具有確切的療效。結合前人研究,筆者認為各種心系疾病在其不同發展時期,可能均存在氣血陰陽俱虛的病機,根據中醫“異病同治”的原則,此時采用炙甘草湯治療各種心系疾病,能起到益氣溫陽、補血養陰的作用,并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但由于炙甘草湯治療疾病的機制尚不十分明確,因此對其研究還有繼續深入的空間。另外,目前炙甘草湯治療心系疾病的樣本收集還是偏少,可能會導致結論有所偏差,因此,在未來研究中,宜著重加大樣本收集量,進一步明確其治療疾病的機制,以完善炙甘草湯的臨床使用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