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玲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汽車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616)
《底盤系統的檢測與維修》課程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本課程總學時為162學時,其中理論學時58學時,實踐學時104學時。該課程采用的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底盤四大系統的基本結構、原理、維護和修理方面的系統知識,具備對汽車制動、轉向、行駛、傳動等系統進行結構分析、檢測、常規維護和修理的基本技能。本課程以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從事汽車維修和服務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為疫情的原因,調整了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將四大系統純理論的學時采用網上授課的方法進行講授,但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晦澀難懂,線上教學又存在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學習狀態的問題,學生如果不能主動有效進行課前預習,將會加大課程講授難度。因此,任課教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配合提高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及興趣。
微課是一種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教學內容突出、相對完整的一種教學資源。微課視頻一般不大,知識點也較集中,在云課堂課程設計過程中,既可以作為一種課前資料發給學生,也可以作為一種課后要求資料發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在線下自主學習時反復觀看,既可以作為知識的預習過程,又可以作為一種課后復習材料的存在。同時微課視頻制作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圖片、動畫、視頻素材,這些素材又組成一個教學資源庫,學生可以從教師的云課堂中自主下載學習。以《離合器的結構與原理》微課融入云課堂為例講解微課資源在課堂中的應用。
《離合器的檢修》這一章節是《底盤系統的檢測與維修》課程中四大系統之一的傳動系統一個很重要的章節,而離合器的結構與原理又是課堂講授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果要對離合器進行故障檢修,首先應該了解離合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但是因為線上教學的原因,學生沒有辦法直觀地觀察離合器的外觀、組成及安裝位置,在講解離合器的結構和原理時,學生不能正確建立離合器結構的空間想象,就很難理解工作原理中壓盤的運動軌跡,不能理解離合器的工作過程,在教學中有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在于,離合器的自由行程過大或者過小,到底能夠引起離合器分離不徹底的故障還是離合器打滑的故障,學生很難分得清。因此,在該節次課程講授前,教師首先將離合器的結構與原理這一章節的文字版上傳到云課堂的課前環節,同時編輯本次課程的課前要求,著重要求學生將《離合器的結構與原理》微課視頻與文字部分的《離合器的結構與原理》結合預習,同時該部分資源也上傳在職教云的教學資源庫中,學生可以隨時下載學習。課中講授時,教師先以圖片的方式直觀展示,然后采用微課視頻邊播邊講的方式講解離合器的結構與原理,同時在課中設計多種課堂互動方式,可提問、可討論、可頭腦風暴讓學生重視課前的預習,能夠發現問題并思考。帶著問題上課,課堂效果明顯提高。接下來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講解離合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此時,大部分學生基本可以理解本次課的內容,教師再一次播放《離合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微課視頻,進行鞏固學習。課后在職教云中提出課后要求,不理解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本次課的微課視頻,同時也可以根據微課視頻尋求教師的答疑。而該微課視頻也可以作為學生復習的一個重要資源。微課資源與職教云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在課前有目標的預習,在課中帶著問題學習,注意力更加集中,課堂參與率明顯提高,在課后主動復習鞏固課堂內容。
日后線上教學會成為一種趨勢,疫情后課堂課程的講授過程中,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也將成為一種主流教學方法,而微課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圖片、動畫、視頻等素材,即完成了微課資源,又完成了素材資源,將這些資源全部應用到線上云課堂的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更能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技術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