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星宇
(朝陽華瑞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遼寧 朝陽 122000)
遼寧省某高速公路大橋的建設總里程20.18km,設計速度100km/h,其中樞紐互通和分路互通設計為雙向六車道、雙向四車道,設計荷載為公路Ⅰ級,工程基準期設計年限為100a,副孔橋引橋及路基寬、主橋寬為32.5m和38.2m。項目區包括主線、閘道收費站各1處,分路互通立交1處和和管理分管中心2處,養護工區和服務區各1處。項目建設總投資42.06億元,總工期49個月,開工及完工日期為2010年8月、2014年9月。
項目區為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點為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該區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542mm,降雨季節性分布不均且多集中于4-9月,10a一遇最大24h降雨量216.02mm,無霜期165d,多年平均風速2.0m/s。土壤以棕壤為主,公路沿線地貌類型為平原地貌,林草覆蓋率21%。水力侵蝕為引起土壤侵蝕的關鍵原因,侵蝕程度為輕度,土壤流失容許值500t/km2·a,施工過程中棄渣場、取土場、橋涵工程區、路基工程區的土石方填筑和挖填極易引起水土流失,這些區域應作為水土保持驗收的重點區。
根據水土保持驗收規程規范和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從財務經濟、植物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3個方面,評估組對工程防治效果、資金使用情況和治理設施是否符合質量與設計規范要求準確評判,依據工程現場實際情況及其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意見[1-3]。
通過查閱水土保持方案等檔案資料和主體工程監理、施工、設計等原始紀錄,重點評估工程建設的投資執行情況以及相關的管理文件紀錄,評定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的檢測質量,經抽樣調查、現場查勘等綜合分析評估工程財務支出、防治效果、建設質量,完成工程項目的復核工作。經普查分析,評估組應用重點抽查的方式對重要的單位工程評估,采用植被樣方法、實地測量法完成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核查[4-7]。
工程建設期發生的防治責任范圍按照國土部門批復的文件和實測測量值,確定為211.56hm2,工程建設的直接影響區中的拆遷安置區、防治責任范圍為5.14hm2和206.42hm2。
主體工程的建設與水土保持措施同步實施,各項水土保持措施于高速公路大橋完工后相繼完建。其中,表土回填、表土剝離、土地平整等工程量為21.80m3、21.80m3、90.12m3,工程措施降水蓄水工程3516m2,拋石980m3,集水井225座,豎井7個,截排水管溝25716m,工程護坡9.70hm2。綠化植物種類包括白三葉、石楠、杜鵑、高羊茅、狗牙根、女貞、香樟、小葉梔子、蔥蘭、欒樹等。臨時措施工程量為無紡布苫蓋2510m2,薄膜苫蓋3812m2,土質排水溝和袋裝土擋土墻1580.4m、1736.2m。
依據核查分析和現場監測數據,為避免雨季施工該建設項目合理安排施工進度,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合理設計施工組織,施工過程中為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局部采取臨時苫蓋、表土生土分開堆放和表土剝離措施,有效的防止了項目區土壤流失[8]。
工程設計、監測、施工、監理和建設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中包含水土保持措施,同步實施主體工程和水土保持措施,高速公路大橋建設項目劃分的單元、分布和單位工程為391、115、64個。評估組重點查勘了棄渣場、取土場等重點單位工程以及各防治分區實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結合工程質量檢驗和質量評定記錄認為已按水土保持和主體工程要求建成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開發建設項目的總體質量合格,工程質量驗收評定和檢驗程序符合規范設計要求。
相對主體工程的施工進度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略滯后,植物措施的單元、分部和單位工程有160個、71個、52個。采取內業統計核實和外業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評估組核實了開發建設項目的綠化范圍;應用現場調查的方式評定與分析植物措施質量指標,如植物外觀質量、生長情況、覆蓋率、保存率和成活率等參數,其中喬木郁閉度、草灌蓋度等因子利用樣方法確定實測數據,林木成活率運用分地塊抽查法確定,參照相關標準采用加權方式確定成活率、總體覆蓋率等指標的質量等級。最終,對于高速公路大橋建設項目的植物措施,評估組認為其質量合格滿足工程規范要求。
根據工程建設資料,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為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時段,工程建設近3年時監測單位進場,該條件下無法反映項目前期的水土流失治理狀況。所以,針對未來類似建設項目的水土流失監測,建設單位委托監測單位的時間應在開工前完成。
結合工程建設合同要求和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工程施工過程中落實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各項措施和管理制度,符合工程設計標準和相關規范要求[9]。
由于植物和工程措施投資的增大,高速公路大橋項目的水土保持實際投資較方案批投資增加了2206.45萬元,即由批復的1588.06萬元增大至3974.51萬元。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較方案批復的投資增加了1051.46萬元,實際發生的工程措施投資為1825.70萬元,引起該變化的主要原因為評估中增列了混凝土蓋板邊溝、預制塊排水溝、路堤邊溝等截排水工程和三維網護坡、預制塊護坡、漿砌石框格護坡等防護工程的水土保持投資;植物措施較方案批復的投資增加了1225.64萬元,其實際投資為2108.53萬元,產生該變化的主要原因為注重公路兩側的綠化,建設單位實施了喬灌草綠化措施;臨時措施較方案批復的投資減少了7.20萬元,實際發生的臨時措施投資為40.28萬元;所以,該建設項目用于水土保持的建設資金符合科學合理性要求。
高速公路大橋建設項目的永久建筑物及硬化地表占地120.25hm2,項目建設區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8.07hm2,林草植被覆蓋80.22hm2,工程建設活動擾動范圍206.58hm2,土壤侵蝕模數設計水平年平均值370t/km2·a。根據計算結果,項目區林草恢復率與覆蓋率為99.51%、40.28%,攔渣率99.86%,擾動土地整治率和土壤侵蝕治理度和為98.29%、99.40%,各項參數值均達到或超過方案批準的預期值,從水土保持角度看該工程建設基本可行。
現場檢查后,技術評估單位要求建設單位硬化路線以解決路面坑洼不平的問題,將質量合格的道路移交給地方政府使用;通過播撒草籽為解決部分區域植被恢復不好、護坡土壤裸露等問題,滿足工程綠化要求;要求建設單位撒播草籽以解決防治區部分土壤裸露問題,符合棄渣場場地平整和水土保持要求。根據技術評估意見要求,建設單位督促施工單位逐項整改完善以上問題,歸檔整理各項設施的竣工資料和評估意見,針對整改完善后的現場情況技術評估單位逐一確認[10-11]。
該高速公路大橋建設項目的總體質量合格,財務制度管理完備及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完建,工程投資合理且各項指標達到標準要求,項目后期建設管理制度健全,水土保持項目自查初驗合格且程序完備,現場監測和工程驗收符合要求,當前該項目已正式投入運行。
通過合理評估高速工程項目的水土保持技術,施工生產生活區、棄渣場、取土場等主線外的臨時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情況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重點,查閱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等相關資料對比水土保持設計方案的執行情況,客觀、真實的評估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情況;另外,落實各項措施后建設單位還要將工程項目移交給地方,相應的水土保持臨時工程的防治責任也移交給接收方。對治理設施的科學分析,可為其它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設計和竣工驗收提供科學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