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西華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有機化學是高校化學化工專業重要課程之一,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1]。一般來講,化學化工專業學生學習有機化學學時為一學年,對應有機化學實驗課程也為一學年。其中,有機化學基礎實驗主要學習有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如蒸餾、重結晶、薄層色譜、柱色譜等。掌握基礎操作后,很多高校都會開設一些簡單有機物制備。比如我校學生第一學期開設課程為《基礎化學實驗Ⅱ》,旨在掌握有機化學基本實驗操作,第二學期開設課程《有機制備》,旨在鞏固應用基本操作,學會簡單有機物制備一般方法,加強實驗技能訓練,更好適應未來工作。然而,調查研究發現,我校《有機制備》課程效果遠遠不及開課之初設想。
一次完整的《有機制備》實驗課程從學生的實驗預習開始。據調查,我校學生實驗預習普遍都是從教材中“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步驟”照搬到預習本上。整個預習過程學生只是單純的抄寫,完全沒有思考實驗相關事項。這樣的實驗預習不僅耗時,還未見成效。實驗課程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學生預習不充分。
在課上教學中,老師在學生操作之前主要講解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步驟,實驗注意事項等內容。實驗上課地點在實驗室,其中有實驗儀器,實驗臺面,非標準教室。一般情況下,一次上課學生40 人以上,常常有同學因為視線受阻會選擇站著聽課。因此受上課地點和人數影響,部分同學沒辦法較好的聽課。全課講解大約需要30~45 分鐘左右,一次實驗課往往是一上午或一下午,教師講解完后沒辦法給學生演示實驗操作,對難度較高的實驗學生聽課后仍然未掌握實際操作。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從藥品投料到裝置搭建,需要20 分鐘以上。有機制備實驗中,反應時間長,部分學生在這段時間會玩手機,并不去思考反應結束之前需要為下一步操作所做準備。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實際參與度不高。
完整實驗課程,在學生預習、課堂實驗之后還要求書寫實驗報告。我校目前實驗報告由“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藥品及儀器、實驗裝置圖、實驗步驟、數據處理、問題與思考”這幾部分組成。學生實驗報告和預習報告書寫相差無幾,只補充 “實驗裝置圖、數據處理、問題與思考”部分。據學生反應,實驗報告書寫時會花費大量時間畫裝置圖。然而,通過對實驗報告的批改發現,學生裝置圖根本沒有反映出實驗中應當注意細節操作部分。此外,“問題與思考”部分答案存在嚴重抄襲情況,并且學生缺乏自主提問,主動思考的能力。
針對我校《有機制備》實驗課程中問題,我們大膽設想將微課教學模式引入該課程教學中,以期解決目前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
微課是運用信息技術呈現學習內容、過程及學習相關素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也開始出現在高校教學中[2]。國家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規劃明確指出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課在課堂教與學創新應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目前,微課在高校實驗教學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3]。結合我校開設《有機制備》課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我們對微課在這一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初探。我們以“三苯甲醇制備”這一具體實驗實施微課實驗教學探索。“三苯甲醇的制備”這一實驗內容為:反應瓶中加入1.4g 鎂屑和一粒碘。在滴液漏斗中加入溴苯(5.3ml)的乙醚為溶液,數分鐘后溶液微沸,繼續回流反應至鎂屑幾乎作用完全。以上步驟碘引發制備格氏試劑。隨后,冰浴下緩慢加入二苯甲酮(9g)乙醚溶液,回流30 分鐘。冰浴下滴加40ml 飽和氯化銨溶液。分液,低沸點蒸餾除去乙醚。重結晶提純得白色晶體三苯甲醇。三苯甲醇制備過程需要無水無氧操作技術,后處理涉及到分液、低沸點蒸餾、重結晶等多種基礎操作。整個實驗過程用到溴苯、乙醚氣味重、毒性大,操作復雜,難度大,課時長。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在本次實驗教學中采用微課教學進行改進。課前,教師將“三苯甲醇制備實驗”課件共享給學生,課件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及裝置、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五項內容。此外,我們錄制了無水無氧操作實驗短視頻,課前一并共享給學生。告知學生本次實驗不需要寫預習報告,但需要認真預習本次實驗課件及視頻教學,到實驗室后老師不再進行課前講解需要直接開始實驗,如果有危險操作,本次實驗機會將會取消,只能觀摩其他同學實驗。實驗過程中老師對每個學生提問檢查實驗預習情況。課中,要求學生對自己所安裝裝置圖拍照留作課后報告使用,課后報告對裝置圖中關鍵、細節部分加以注釋,而不再是學生自己畫裝置圖。
通過一個班的試驗,收集匯總學生課后反饋信息發現在《有機制備》課程中引用微課教學模式切實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多數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預習充分,提高學生積極性。本次微課試驗采用分享教學課件和視頻,學生在手機終端就能隨時隨地對實驗內容預習,學習時間自主選擇,可多次重復預習,教學課件和視頻學習資料相對傳統教材資料新穎,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少同學反饋曾多次觀看視頻資料,對整個實驗過程更加了解,做到各關鍵步驟銘記于心。微課預習方式改進傳統寫預習報告枯燥乏味性,使預習變得生動有吸引力,避免了預習報告“一大抄”的現象。其次,節約課中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課中采用直接實驗,省去老師集中講課時間。采用危險否定制度,學生擔心自己實驗資格被取消,每個學生都有認真預習,不少學生多次觀看視頻,對實驗過程已經非常了解,不再像以往“照方抓藥”,這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試驗中,最后完成實驗的同學累計耗時也僅用4小時,效率比以往的5 小時凈提高20%。再者,課中提問,增強監督。利用學生實驗時間,對每組學生指導提問,既關注到每組學生實驗情況,又對學生預習起監督檢查作用。現場問答,督促學生自主思考,避免傳統教學課后報告思考抄襲,同時解決了學生課上玩手機嚴重問題。總之,引入微課教學模式后,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主動積極參與實驗,在課堂中真正掌握了實驗技能,操作能力得到切實提升。微課教學在我院實驗教學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教學經驗不足,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善。如課件直接分享給學生,對課件要求很高,不應有任何不適和紕漏,因此,課件制作環節需要和有經驗的教師溝通,提高課件制作水平。實驗視頻錄制過程中除完整展示實驗事項外,還應增加視頻趣味性,讓更多的學生對課程感興趣。
《有機制備》課程是為了學生在基礎有機實驗技能進一步提高。該課程傳統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如課前預習不足,課中參與度不高,課后缺乏思考等。微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課程資源豐富便捷,學習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這種新型教育模式較好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微課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還能督促學生自主思考。目前,微課教學還處于初級階段,微課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增強課程趣味性,切實改進高校有機化學實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