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星期一宣布將中國移出“匯率操縱國”名單,這顯然是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一部分。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美財政部去年8月將中國放入該名單本來就是荒唐的,因為中國只符合美財政部對匯率操縱國三個指標中的一個,即對美存在大規模貿易順差。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當時短期內劇烈波動完全是美國升級對華貿易戰引起的。
準確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違反了美國法律,華盛頓當時把它當成了向中國施壓的一根蠻橫棍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都認為這頂帽子對中國來說名不副實。該做法無疑損害了美國的聲譽,讓國際社會進一步看清了華盛頓不講理的時候是個什么樣子。
盡管如此,美國財政部最新決定仍然值得歡迎。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在即,美國又開始講了一些道理。然而北京顯然沒有理由因被移出匯率操縱國名單而感謝美國。很多中國人和國際觀察家們會想:如果中美未來再起爭端,華盛頓會不會在匯率操縱國的問題上故伎重施呢?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中國有很多理由被美國的無理施壓激怒,與美國無節制地斗爭下去,但是中國沒有那樣做,從而使得中美關系同時走在了沖突與談判兩個軌道上。我們在尋求維護自身利益與緩和中美矛盾之間的平衡。
這種理性是需要實力予以支持的,實力給了中國人更多自信和從容。回顧過去兩年,中國對美國發動的貿易戰的反制不是絕望中的發作和泄憤,而是與談判相互交織的冷靜出手。貿易戰與談判實際上合二為一了。
中國海關總署星期二公布,2019年在對美進出口下降10.7%的情況下,中國貨物貿易總額按人民幣計價上升了3.4%,其中出口增長了5%。這反映出,中國的確是個“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大國,我們的回旋余地能夠很大程度上消化來自美國方向的損失。對中國來說,世界的確不等同于美國。這樣的實力和能力幫助了中國實現與美堅決斗爭與化解矛盾之間的平衡。
中美貿易減少10.7%,從年度經濟心理的角度來說是個大數,但從歷史的大角度看是個小數。中美關系全線緊張,美國宣泄了大量對中國不滿的情緒,但兩國對彼此關系真正下刀割肉剛剛開始。這個時候雙方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相當于及時止損。2020年雙方貿易有可能大規模反彈。
中美經貿關系在走了一段嚴重的彎路之后,正在嘗試著往回扳正。這將是充滿挑戰的工作,因為促使貿易戰開啟的很多因素并沒有真正消失,迄今貿易戰給美中雙方造成的損失也都是有限的,換句話說,它有些像是在“尚未打透”的情況下走向第一階段協議的。
中國經濟打不垮是我們與美一起推動談判進程繼續前進的基礎,在中美走向協議簽字桌的時候,這一點我們切不能忘記。中國2020年必須全力搞好國內經濟,全力擴大國內市場,確保我國經濟是大經濟體中最具活力的之一。這是經濟,更是政治,是國際大政治。中美經貿談判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環球時報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