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國際形勢影響,“外資企業正加快撤出或轉移出中國市場”的說法是不準確的。產業梯度轉移,資本向低成本地區流動是客觀規律,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制造業外遷的規模不大,基本上還是以中低端企業為主,對中國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勞動力就業方面的影響總體可控。
企業外遷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制造業企業在準備外遷過程中,必須把整個產業鏈的替代成本都考慮進來。中國有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世界第一,部分產業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產業配套能力強大。應該說,制造業企業放棄中國產業配套的機會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北京 小果)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此前透露,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技術指南》基本制定完成。此外,我國還將抓緊推動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確定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并在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中開戶,做好在發電行業率先開展交易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從當前各部門的動作來看,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已經在提速,有可能很快就會落地。據機構預測,全國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市場市值總規模有望達到1200億元,若考慮期貨等衍生品,交易額規模可達5000億元。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落地,相關公司有望迎來發展機遇。
(石家莊 梅子瑜)
當前,我國個人財富增加,信用體系不斷完善,隨著由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互聯網巨頭共同組成的百行征信拿到央行發出的首張個人征信牌照,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百行征信開始接入P2P網貸平臺中逃廢債失信人信息,我國的征信體系已逐步完善,有了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條件。
建立完善的個人破產制度,除了需完善信用體系等制度,也需制訂專門的法律。諸如,對個人破產是在滿足條件時由申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予以認定,還是僅在執行程序無法繼續執行時再由人民法院依職權轉入抑或依申請執行人申請轉入個人破產程序等認定標準與實施程序均需由法律作出專門規定,并在符合條件時強行適用,而非只能通過雙方自愿方式實現。
(廣東 林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