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麗 彭永強
海外免稅業務叫苦不迭時,國內免稅店卻一枝獨秀。根據全球免稅龍頭Dufry公告,今年上半年Dufry營收為15.87億瑞士法郎,同比減少62%,7月-8月營業額減少了75%-85%。
另一邊,國內免稅市場保持良性發展,因疫情控制得力及免稅政策放寬,國內免稅銷售額大幅增長。自7月海南實施離島免稅新政起至10月31日,??诤jP共監管離島免稅銷售金額120.1億元,同比增長兩倍多。
申萬宏源證券資深高級分析師劉樂文認為,免稅行業是引導消費回流最直接手段。2019年,中國出口金額2.50萬億美元,進口金額2.08萬億美元,貿易順差4210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差額占GDP比重2.97%,服務貿易差額占GDP比重-1.82%,中國長期處于貨物貿易順差、服務貿易逆差過程中。免稅行業的產品定位消費升級的同時,其目標客戶精準定位為出入境人群,因此成為引導消費回流的最直接手段。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告訴《財經》記者,中國的奢侈品消費歷年都是全球最高,占據消費外流比重很大。根據要客研究院數據,2019年中國人全球奢侈品銷售額1527億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其中近70%在境外消費,消費回流空間巨大,免稅渠道成為吸引境外消費的有效渠道。
“大家傾向于海外消費主要因為價格實惠?!背瘸仁且幻毚?,她對比了國內外美妝、奢侈品的售價說,“國內專柜售價少則高出10%-20%,多達30%-40%。如果趕上國外折扣,疊加返稅可能會節省20%左右資金?!背瘸却彽纳唐?0%采購于韓國免稅店,因為折扣力度更大,而海南免稅店價格與國內專柜價格差距相對不夠明顯。
今年以來,為支持免稅經濟發展,多地政府陸續出臺文件。自3月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中國特色免稅體系后,上海、廣東、湖北等多個省市紛紛出臺文件來支持免稅經濟的發展。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公布?!斗桨浮分忻鞔_調整離島免稅政策,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并擴大免稅商品種類,這成為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實施逾九年來最大的一次調整,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海南購”的熱潮,自7月海南實施離島免稅新政起至10月31日,??诤jP共監管離島免稅銷售金額120.1億元,同比增長兩倍多。
付一夫認為,除了離島免稅店之外,市內免稅店也應成為促消費的重要抓手?!芭c機場免稅店相比,市內免稅店的優勢在于距離城市居民更近,節約時間與空間成本。市內租金也更低,可以提供更寬敞的展區面積,提升購物體驗?!?/p>
目前,北京等城市正積極布局市內免稅店。今年6月,王府井集團獲得了免稅經營資質,成為中國第八家擁有免稅牌照的企業。付一夫說,免稅業務的進一步放開,對于未來引導消費回流是重大利好?!懊駹I經濟是整個市場經濟里最具活力的因素,民營經濟參與免稅業務將有利于免稅業務市場化。”
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免稅店數量依然不夠。截至2019年12月,韓國國內共運營57家免稅店,其中市內免稅店22家,占比接近40%。“中國在免稅店上還有很大增長空間。一旦發展起來,對于海外消費回流一定有積極影響?!备兑环蛘f。
11月,歐美國家面臨疫情二次沖擊,法國、德國、美國陸續推出完全或部分封城令及緊急限制措施,這意味著出入境旅游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低迷。
在這樣的背景下,付一夫認為,消費“轉移”回國比一味地“挖掘”國內消費更容易,回流的消費既能壯大國內消費市場,強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又能為國內大循環注入新的動力?!艾F有問題是,從供給端來看,中國優質商品與服務供給偏少,這也從側面說明為什么有錢人更愿意去海外消費?!?/p>
因此,如何能將消費“轉移”至國內成為重點。橙橙結合代購經歷說,“很多款式國內沒有,消費者只能去國外或通過代購買。希望國內品牌更注重產品設計與質量,如果能保證品質,大家就不用涌向國外市場?!?/p>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對《財經》記者表示,鼓勵消費回流是一個漸進過程。首先是通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鼓勵企業創新發展來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功能與價值回報,從而在消費層面實現對國外品牌的替代。
其次是消費者理念要有所轉變。剛富起來的消費者往往缺乏理性,希望通過炫耀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經濟實力,從而購買溢價產品。當消費能力達到一定高度后,炫耀式心理會明顯減弱,更多回歸到對產品內在功能設計等方面的訴求。
盡管消費一直穩步復蘇,付一夫表示,在整個復蘇進程中,消費端復蘇進度始終慢于生產,這樣的趨勢在近幾年已有之,疫情起了放大作用,原因也很多。一是因為中低收入群體偏多;二是房價房租快速增長加重居民負債率,今年三季度中國居民的杠桿率達到61.4%,且在過去12年里,杠桿率由17.9%迅速飆升了43.5%,擠壓居民日常消費。
如何破解消費難題?付一夫認為,從需求端考慮,第一要做好收入分配,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第二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關乎到多數人利益的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從供給端考量,要繼續豐富和完善商品與服務質量來激發居民的消費意愿。此外,也要通過穩就業、扶持中小企業等方式保證居民收入穩定。從整個消費環境上來看,應該營造出公平公正的消費環境,打擊假冒偽劣商品,讓消費者能夠合理順利地維權。
趙萍建議,首先要保證收入持續平穩增長,在過去十年當中,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與GDP增速基本持平,維持在8%-9%左右,成為消費持續增長的最主要驅動力。只有消費能力增強,消費規模才會上升?;诖?,要加快收入分配與體制改革,使國民收入更多傾斜消費者,包括改革稅收制度、穩定就業政策來保障收入。
第二是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鼓勵企業創新發展補上渠道短板。消費者收入增加后可能會發現心儀物品買不到、價格貴、時間成本高。因此,要繼續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暢通國內供給渠道,讓消費者能以較為實惠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物品。
第三,在公共產品供給方面加強對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投入。中國人儲蓄率偏高,主要因為擔心養老、子女教育問題得不到保障,導致預防性心理較為嚴重,所以通過積極主動的儲蓄行為來提升抗風險能力。只有向消費者提供一個無憂生活環境,使消費者沒有后顧之憂,他們才能放心大膽地消費,不用擔心因生病、子女上學或養老等問題導致自己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雙循環”戰略的提出,以及鼓勵免稅消費等措施陸續落地,消費被擺在了史無前例的重要地位,但這不意味消費可以替代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說,國內消費市場將成為戰略基點,消費對國家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及新格局構建有重要的作用。就消費自身而言,消費已經連續六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動力。”趙萍說,但是外需的作用不容忽視,國內大循環是開放的,要積極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
趙萍認為,歐美疫情二次暴發導致主要經濟體陷入嚴重經濟衰退,中國進口受到較大下行壓力,出口則受到結構性影響,有挑戰也有機遇。
“面對國際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找到了新出口增長點,例如醫藥防疫物資、居家消費等,因此外貿呈逆勢上揚態勢。”趙萍說。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9萬億元,同比增長7.8%。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8%。
趙萍認為,中國在穩外貿方面的政策已經落地見效。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回暖,復工復產有序不間斷,國內供給能力與供應鏈恢復速度加快。在全球供應鏈轉移的前提下,由于國內供應鏈基本恢復,接單能力強,中國承接了出口大國轉移來的服裝、紡織、口罩訂單。
“不能因為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就放棄外需市場。國際需求出現結構性變化,但需求還存在。”趙萍認為,中國外貿企業有機會填補世界市場的供給空白,需要隨時跟蹤國際市場發展動態,抓住新增長點,不斷開拓訂單來源。“今后發展重點是進一步提升供應鏈反應速度。疫情可能使部分地區需求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傳導,然而一旦復工復產會大規模生成訂單需求,這就對我們的管理能力及產能擴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隨時滿足國際市場的突發訂單。”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橙橙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