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盟恩 郭以安

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
深耕網絡安全領域15年后,如今的周鴻祎,已從昔日個性鮮明的“顛覆者”,演變為在“大安全”新形勢下倡導協同作戰的“賦能者”。與之同時,這一賽道下所面對的競爭對手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友商與同行,而是入侵網絡安全的破壞者和網絡犯罪組織、網絡黑產從業者。
作為第一代互聯網創業者,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是一位極具話題性的互聯網行業大佬。在PC時代,周鴻祎曾帶領360以顛覆式挑戰者與創新者的姿態,采取開創性的“免費殺毒”企業戰略,站在行業之巔,引領了中國互聯網的網絡信息安全新格局。如今,隨著5G、AI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和數字化時代的技術升級迭代,周鴻祎與360也轉變戰略,致力于成為智能科技與數字化時代的“安全衛士”,以及政企安全領域的守護者,并愿意分享自身經驗和大數據能力,倡導共建行業合作生態,協力維護網絡安全,做“大安全”時代的行業賦能者。
“大安全”理念由周鴻祎2017年提出,是強調當互聯網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設施以后,網絡安全的問題更應該被重視。在今年多個公開場合演講中,周鴻祎也提出數字化時代將面臨“大安全”全新挑戰,因為新基建的本質是數字化新基建,在高度數字化的時代,安全將會被重新定義。
360自2005年創立以來,以互聯網安全為業務核心未變,但隨著時代變化,業務場景發生了變遷,在歷經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如今已步入的數字化、智能化時代,360將其政企安全集團定位于新時代的網絡安全運營商,在確保原有互聯網安全主營業務有序開展的同時,全面開啟了政企安全戰略。去年9月,360宣布政企安全戰略進入3.0時代。
無論是提供免費殺毒服務的1.0時代,還是到側重于政企用戶終端安全的2.0時代,再到如今以“共建、賦能、投資、培訓”為發展模式的3.0時代,在周鴻祎看來,360集團始終保持一種創業精神,并且應時而變、不斷進化,伴隨著數據和經驗能力積累,所承擔的網絡安全責任與使命亦更大。在外界看來,如今的360業務模式已從提供產品向提供服務轉型,面向的主要群體亦從C端向B端傾斜。
近日,周鴻祎接受《財經》專訪,暢談360在新時代下的戰略轉型,在政企安全領域的競爭格局與核心競爭力。他認為,360作為國內最早涉足政企安全領域的企業之一,其創立15年來積累的海量數據優勢和技術能力,以及培養和聚攏安全領域的頂尖人才都構筑成了核心競爭力的護城河。
不過,他也強調,在“大安全”時代,沒有任何一家公司、一項顛覆性技術或一款產品可以單憑一己之力、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網絡安全問題。“只有構建網絡安全產業生態,把碎片化的單點防御變成整體的協同聯防、深度防御,才能共同應對時代挑戰。”周鴻祎說,在政企安全3.0時期,360更加致力于促進行業內知識共享和協同防御,通過為行業企業及政府機構賦能,共同構建抵御網絡威脅的大安全生態。
“以往的網絡安全理念需要有所改變了,如今不再是單點防御的‘小安全時代,不再是碎片化的修修補補,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傳統殺毒時代的應對方式是編個程序軟件,裝設防火墻,但未來面對的是星羅棋布、且可以移動、無線互聯的眾多智能終端,這就需要借助行為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專家判斷,有全新的應對策略。”周鴻祎在專訪中認為,如今的安全產業需要轉變思維,當務之急是鋪設城市級的安全基礎設施,推動城市和社會多層面建立一套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網絡安全大腦體系,并及早形成標準體系與全新規則。
據介紹,360自開啟政企安全戰略以來,打造了以360安全大腦為中樞的新一代網絡安全能力框架體系,并賦能給政企合作伙伴。如今,360已經與國內多個城市,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連接服務達成戰略合作。
在專訪中,談及360向政企安全戰略加碼的緣起,周鴻祎表示,這既是基于360自身定位的主動選擇,又是對數字化時代帶來“大安全”新形勢挑戰下的積極應對。
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背后,將會帶來全新的網絡安全形勢與風險挑戰。這是周鴻祎對安全領域的一個前瞻觀察判斷,也是360轉型政企安全戰略的緣由之一。他表示,隨著數字時代的不斷進化,網絡安全也在被數字化重新定義。因為在數字化以及萬物互聯的時代,虛實空間邊界被打通,一旦出現漏洞,數字世界的攻擊也能變成對物理世界的傷害。

周鴻祎認為,數字化和智能科技力量帶來的社會發展與便捷生活有目共睹,技術進步和人類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但也要同步正視技術發展帶來的全新挑戰。“進入數字孿生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數字人、透明人,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都面臨極大挑戰。”在他看來,數字化的基礎有三個: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數據驅動業務。換言之,是“軟件正在重新定義這個世界,數字化正在重塑這個時代,而軟件后面可能出現的漏洞就會成為威脅網絡安全的隱患”。
周鴻祎說,這促使360運用多年的數據知識積累和攻防實踐經驗,來完成這樣的轉型,進入政企安全領域,打造一套網絡安全大腦。“這相當于新網絡安全時代的預警機和反導雷達,真正能夠看到威脅,并且采取封堵和阻斷這些威脅與風險隱患。”
其實,就網絡安全而言,早在2014年便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但是隨著新一輪科技產業深入發展,網絡安全環境變得日益復雜,為整個網絡安全產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如此,對于一些企業機構而言,依然缺乏足夠的認知和重視。在周鴻祎看來,網絡安全的整體行業格局依然是“炒著熱、吃著冷”。他期待各行各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應該把網絡安全的基礎服務搭建好。正如他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所言,“網絡安全已從數字化的附庸產業轉為新基建的基石產業,因此,要把網絡安全當作新基建的‘基建。”
而歸根結底,網絡安全的本質還是人與人的對抗,人是網絡安全中脆弱的因素,也是網絡攻擊中相對薄弱的環節。而技術作為為人類服務的有力工具,卻猶如一把雙刃劍,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催生出新的問題。對此,周鴻祎認為,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可能負面影響最終還是要由技術來解決。“這就像是矛和盾以及貓捉老鼠的持續游戲過程。”而且他相信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社會必然會出現新的法律規制與維持科技時代的新秩序。
在如此的“大安全”時代下,更需要行業的同心協力。“安全行業真正的‘敵人不是友商、不是同行,而是網絡攻擊和犯罪組織。只有通過合作、協同聯防才能成功地抵御‘敵人對網絡的入侵。”周鴻祎說。
面對這樣的時代特征與挑戰,從事安全領域的企業都應重新思考和界定企業價值使命。“在‘大安全時代,單純與商業同行的競爭和成功已經沒有意義,安全行業真正商業成功的前提是能幫助政企機構和社會解決網絡安全威脅。這才是優秀卓越企業的真正使命所在。”周鴻祎說。
根據360的攻防經驗,“網絡攻擊猶如看不見的戰爭,‘敵人在暗處,我們在明處,不宣而戰是當今網絡攻擊的特點。”周鴻祎表示,對于現實世界的大眾而言,網絡攻擊依舊遙遠而陌生。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激烈的網絡攻防博弈已在真實上演。與之同時,沒有任何一家公司、一項顛覆性技術或一款產品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網絡安全問題。只有構建網絡安全產業生態,把碎片化的單點防御變成整體的協同聯防、深度防御,才能共同應對新時代的網絡安全挑戰。

為此,進入政企安全3.0時代的360,也希望賦能安全產業生態。除了發揮核心技術方面的價值以外,也打造出以安全大腦為中樞的新一代網絡安全能力框架體系,來“看見”高級別的網絡攻擊和威脅。而且360還轉變價值理念和戰略思維,打破了傳統的產品思維,提倡用實戰經驗與數據積累為整個安全行業賦能,倡導行業企業攜手作戰、協同聯防。
“360希望以 ‘共建、賦能、投資、培訓等方式,將關鍵技術、攻防經驗、大數據能力,賦能給眾多政企客戶,以建立自己的安全大腦,提高發現網絡威脅和網絡攻擊的能力。”周鴻祎說。
隨著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市場規模也相應快速擴大。日前,由工信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取得積極進展,2020年產業規模將超過1700億元,較2015年翻了一番,增速領跑全球。
如今的360,不僅面臨著“大安全”的時代性挑戰,同時也面臨著行業市場擴大以及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雙重挑戰之下,周鴻祎認為,其實同行間的競爭相對簡單,因為對標同行,比拼的是誰能把制勝策略執行到極致,其本質是一場零和博弈。而當下的真正難點在于行業間企業機構能否通過合作、共享為整個行業賦能,建立信任默契體系,進而形成協同防御,以應對更為嚴峻的網絡安全新情勢。“相比較而言,要贏得這種看不見硝煙的網絡安全攻擊更難,但是這場戰役對社會、企業與大眾的價值意義也更大。”
縱觀360公司15年的發展歷程,一直在安全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專訪中被問及有何領軍之道,周鴻祎首先自謙地將其歸結為“運氣”。作為第一代互聯網創業者,他幾乎見證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他認為自己創業采取“免費安全”戰略,為之后的政企安全時代提供了深厚積淀,實為不曾想過的“偶然因素”與“機緣巧合”。對于不喜歡炮制“雞湯成功學”的周鴻祎來說,這也許正是他的真實感受。
但現實中任何成績的取得,僅憑運氣是遠遠不夠的。周鴻祎也承認,在360壯大發展的過程中,有其所持守的信條。就企業核心競爭力而言,360公司作為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和安全服務提供商,創業15年來持續深耕安全行業,積累了海量網絡安全大數據、全世界最大的網絡攻擊樣本知識庫,培育和集聚了東半球最強的“白帽子軍團”。因此,周鴻祎堅定地認為,“這是一件非我莫屬、舍我其誰的事。”當360已成為政企安全領域的核心力量時,周鴻祎也認為“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360需要在安全行業繼續精進,以更好為構建安全產業生態而服務。
從企業戰略和管理者方法論角度,周鴻祎介紹稱,堅持用戶和客戶至上是企業經營的首要原則,即要永遠關注用戶和客戶痛點,并解決它們的剛需問題。另外,持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堅持不懈的韌力。“堅定一個方向、堅持一種長期主義,遇到困難不動搖,總會得到一些回報和結果。”
但相反而言,“如果你堅持了,卻沒有運氣,可能也未必能做成功。我經常也感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時作為一個企業家,可能不該過度用結果來驅動自己,而更應以過程和價值來驅動。”周鴻祎說,換言之,盡自身最大努力把用戶體驗做好,把差異化做好,從用戶的角度來思考產品定位,“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對于企業家而言,其角色決定了每一天都要應對和解決不同的問題。那如何應對壓力甚至焦慮呢?在周鴻祎的慣性經驗中,首先是學會調節自身心理狀態,能應對高強度壓力,其次他會通過聽音樂、看電影和射擊等興趣愛好來調劑自己,還有一些時候,當陷入困局,他覺得需要帶有足夠耐心地“熬”過去。作為從事網絡安全的360公司以及掌舵者周鴻祎,其安全感來自于“不斷做出好的產品,不斷解決用戶的問題,帶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地來試圖解決社會和時代的共性難題。”
因為在他看來,企業最重要的使命是能夠為客戶、為社會解決一些真實的問題。最近他看到一篇文章,其中的觀點讓他頗有同感,文中的大意是:只有解決問題的企業才更有價值,也進而可以更好地實現員工福利、滿足客戶需求,以及為股東創造效益價值。
盡管周鴻祎創業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但他樂于以創業者自居,同時也將360定位為一家創業公司,他希望360也能永葆創業精神。作為一個資深的互聯網創業老兵,他對今天的創業者亦有建言。
他認為,創業者首先要有責任感,要堅持價值使命,還要有愿景。“遠大的使命和目標,會給企業的創業者提供很多力量,不僅能幫助你在難處中堅持下去,也能鼓舞你的團隊。相反,如果創業只是為了解決財務問題,那么遇到痛苦時,可能不愿意為此忍受,也就會放棄,創業團隊可能就解散了。”
但他也坦言創業之路不易。有時不僅要經歷九死一生的事件,擁有向死而生的心態,更要“忍平常人所不能忍”。因此,他建議創業者不要脫離實際、好高騖遠,“不要老想著一炮走紅,而應該是不斷地積小勝于大勝”。
而作為創業公司,一定要堅持創新突破。周鴻祎提醒說,這里的創新可以是用戶體驗微創新或技術產品小革新,也可以是顛覆式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走差異化路線,才有可能在巨頭林立的行業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正如他在自傳《顛覆者》中所言,未來屬于那些肯在沒人注意的角落默默耕耘的創新者。
對于年輕創業者,周鴻祎認為他們應該認識到創業維艱的真實性。畢竟創業成功神話并非人人都能譜寫,創業失敗和風險的教育也應適度普及。“不能光講企業家的‘過五關斬六將的風光經歷,也得講講創業中‘敗走麥城的經驗教訓,這會讓創業者們對創業有真實的認識,有利于堅持下去。”
這正如周鴻祎所言,“人總要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影響”。他認為,創業更需要韌性。“有人把創業當手段,我不是很贊同,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你要決定創業,就應該把它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并為此恪守堅持。”周鴻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