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 要:服務社會是高校發展的基本職能之一,同時也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責任與使命。我國高校要想進一步深化服務體系可以借鑒國內外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經驗。但目前我國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共同發現并指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學校也應注重科研與地方經濟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地方高校? 繼續教育? 地方經濟? 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b)-0251-03
Abstract: Serving the society is 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universit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service syst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can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We need to identify and identify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ocal economy to provide intellectu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Continuing education;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還是技術發展亦或是學生需求等,都發生了許多變化。繼續教育對中國終身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新時代對繼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繼續教育的成長仍需繼續努力。筆者希望院校通過交流彼此間的新思路、新觀點、新看法,為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1? 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地方經濟的優點
1.1 高校為地方經濟提供人力以及智力支持
學生畢業后留在本地就業的成功率遠高于外地,促使大批人才留在當地工作,這為地方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優質資源。而學校的優質科技人才和科學設備也為當地經濟提供了寶貴的可利用資源,區域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許多科研成果直接被運用到當地的生產和管理當中,這極大地提高了區域的經濟發展。
1.2 高校基礎設施提高地方經濟發展
高校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建筑工人、采購物資以及聘用學校基礎員工等,這些都推動了學校附近地方經濟發展。同時高校的發展過程中也會極大地帶動當地的餐飲、娛樂、文化等相關設施,促進當地經濟以及就業發展。
1.3 高校學生消費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年均消費至少在1萬元以上,平時聚會、考試、舉辦學術活動等都會給地方帶來直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學城內高校集中分布,學生數量多,每月消費都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組成因素。
2? 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地方經濟現狀
2.1 服務意識薄弱
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同時,高校繼續教育也是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師自身素質發展的必然要求。繼續教育同時也是終身教育,這個過程是永遠不會終結的,如果我們要不斷地提高和充實自己就要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來學習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和新教法。發展缺少長遠規劃,多數高校對于繼續教育只當成一種創收手段。高校沒有考慮到自身對于地方經濟發展要承擔的責任,而是固執的按照傳統的學校教育來培養繼續教育的人才,不懂變通,這樣教育出的畢業生之后在社會上也沒有辦法真正去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2.2 服務途徑少
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就是各個高校,為地方經濟培養各類實用型人才,培養出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的社會勞動者可以利用多種途徑。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服務意識薄弱,和地方經濟欠缺聯系,而是僅僅進行了短期培訓,因此無法發揮出高校教育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
2.3 服務內涵單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為擴大消費者需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來增強人力資源的開發,高校繼續教育承擔著發展地方經濟的責任,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高校教育只發揮了其表面學歷提升的職能,沒有考慮到各個行業的需求。因此,高校繼續教育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只是滿足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需要。
2.4 管理和辦學機制與地方經濟法發展存在矛盾
高校內部的管理體制沒有形成整合力,大部分高校繼續教育缺乏歸口管理。現階段,高校承認學歷教育的執行單位一般設在繼續教育學院以及成人教育學院,其組織的非學歷繼續教育,特別是教育培訓項目,其在高校中的表現是十分多樣的。在進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時候,有些高校中設置的繼續教育學院不僅是管理主體,同時也是辦學主體,兩個職能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此外,高校開展繼續教育的重點之一為教師隊伍的建設,數字水平與繼續教育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根據調查,但是有超過70%的高校在開展繼續教育時,其師資隊伍不夠穩定,基本是外聘教師來進行培訓的,穩定師資很少,有些高校由于嚴重缺乏師資,無法保證基本培訓質量。
3? 高校繼續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問題的主要原因
3.1 改革目標指向不明
高校繼續教育在轉型升級期間的目標指向在于提高消費者對繼續教育的接受需求。就業門檻、職業資格、知識更新等政策使得繼續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高校繼續教育若是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尊重市場發展。用經濟學的角度對高校繼續教育發展進行審視,需要將繼續教育內部中的供需形成依賴,供需矛盾相互轉化。現階段,高校繼續教育將需求側作為改革目標指向,其不僅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對于繼續教育轉型升級也產生了影響。高校繼續教育轉型升級問題的解決需要將需求側或是將供給側作為主要目標予以解決,并將其作為后續繼續教學發展的重要形式。繼續教育運行時,學歷政策效果下降,繼續教育需求無法被滿足,對教育供給產生了影響,同時教育資源配置低、供給成本高、無效的供給上升等問題制約了服務需求。
3.2 缺乏中長期教育制度供給
通過教育來積累人才,推動經濟增長。教育作為一項長期事業,如果高校繼續教育能夠持續的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就不能夠急功近利。高校繼續教育在轉型升級期間,需要穩定的制度來作為改革依據,若是缺乏長期高質量的改革制度,高校繼續教育就無法實現供給側改革,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也就無法達到。
3.3 政府角色定位不明
我國改革是在政府主導下完成的,高校繼續教育改革也是如此。高校繼續教育具有市場和公共雙重屬性,政府在對其進行轉型升級,進而實現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目標時,需要重點對管理和服務關系進行處理,不可“一刀切”。但是,實際上,政府對高校辦學管理嚴格,在繼續教育改革中產生的矛盾也沒有正確的干預、化解,政府政策在激勵和服務上不夠到位,對高校繼續教育的轉型升級產生了影響,轉型成本上升,使得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無法完美結合,教育不能夠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4? 高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措施
4.1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各高校要明確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嚴把質量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育人質量,加強規范管理,服務國家戰略。同時,招生與考試是繼續教育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是不可觸碰的紅線。依據繼續教育的行業發展,促進公平、提升質量,是公共服務體系的價值所在,政府和學校在繼續教育鄰域要做好正向宣傳,加強品牌形象的塑造,增強與媒體的合作。政府要加大高校繼續教育經費管理,將繼續教育經費投入列入政府預算中,專門劃撥經費為高校提供教育專款,并積極引導社會捐款,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繼續教育中,為高校提供更多的辦學資金。
4.2 創建大學生實踐,創業園區
在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是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地方政府應當面向該地區高校相關專業去設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實踐基地要供本區域高校學生實訓、實踐,讓大學生可以直接創業,讓大學生能擁有更多提前面臨社會的機會,并且政府要對大學生給予寬松政策,對其免費開放。
4.3 加強高校與企業人才交流
高校與區域互動發展中的重要組成因素是高校教師和社會上相關部門的企業人員。我們可以將高校教師派發到社會實踐部門進行學習,同時也要讓社會上的工作人員回到大學課堂。一方面,高校工作人員可以到有關部門實習以便從多角度方向來對高校教育過程進行研究與探討,同時高校教師也可以在地方工作中深入了解到企業對于畢業生的需求,之后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溝通。另一方面,社會上的工作者也可以深入學校豐富自身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將自身經驗傳授到校園中。通過這兩種方式,我們可以將高校課堂與社會事業部門相聯系,實現高校與社會經濟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4.4 利用高校繼續教育要素創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首先,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相符的繼續教育。在科學發展觀基礎上,我國要積極發展區域總體發展戰略,保證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為高校繼續教育發展起著直接的推動力,高校繼續教育將自身優勢發揮出來,因地制宜進行繼續教育。對于東部地區而言,高校繼續教育能夠為經濟增長積極轉型升級提供助力,促使經濟穩定增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其次,優化人力資源結構。高校需要了解到區域繼續教育的實際發展情況,準確定位,將優勢資源統籌起來,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4.5 加強制度層面改革,推動高校繼續教育轉型
一方面,對當前高校學歷繼續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進行改革。學歷繼續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目標在于多元考試評價模式,區域經濟的發展呈現不平衡性,需要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需求。國家也需要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提供招生計劃管理制度,高校要根據區域發展需求,基于省級考試,并與社會考試、職業技能測試等考試形式結合起來,形成多樣化的人才選拔錄取機制。
另一方面,改革當前高校繼續教育的學籍注冊一級畢業頒發,實行學習成果累計和轉換機制,強化校際之間對學習成果的溝通。當前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一級網絡教育學籍注冊一級畢業方法已經無法與當今的學習型社會建立要求相符,需要進一步改革。高校在進行多樣化選拔時,根據省招生部門的錄取名冊一級新生報到名單注冊電子學籍。高校對于畢業管理是參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學分銀行等制度實行的基于學分制的學歷繼續教育改革工作。每科課程只要合格就能夠獲取相應的學分證書,修滿規定學33分后,根據學歷層次畢業要求辦法,得到條件也可以申請學位證書。高校聯盟在學分做學習成果進行量化標準,利用信息服務網絡平加強建設工作,憑借信息化管理方式進行跨專業、跨院校的選課工作,完善課程學分的轉換機制。
5? 結語
綜上所述,服務國家戰略,打造優質課堂和培訓項目等是行業的共識,各高校也都要有自己的探索實踐。高校繼續教育應培養出創新技能型人才,參與到解決技術難題中,為地方經濟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來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長喜,陳茂春.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7(2):4-7.
[2] 徐金玲.教育現代化背景下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探究[J].成人教育,2019,39(12):13-16.
[3] 鄭麗,白雪杰.試論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J].現代經濟信息,2019(22):366-367.
[4] 張弘弢.地方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路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6(9):13-15.
[5] 張見,劉春艷.探析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轉變路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20):33-34.
[6] 張見,劉春艷.淺談高校繼續教育如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服務社會發展[J].中外企業家,2020(1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