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浩源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在讀
朱向紅 廣東工業大學副教授
傳統民居建筑是我國人文景觀的重要體現,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住宿方式及體驗已成為影響人們旅游愉悅感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之一,傳統的酒店式住宿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旅客的進一步需求,因此我們在打造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旅游景觀時可以充分結合傳統民居建筑,推出新式民宿,推動旅游業進一步發展。
結合傳統民居建筑,結合旅游發展來進行民宿改進和設計是推動新時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總的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必要性。
第一,可以保留當地的傳統民居建筑類的人文景觀,推動傳統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傳統民居建筑是旅游中的人文景觀,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懷,在發展新式旅游業的同時加強對傳統民居建筑的融合,可以有效保護各地區的珍貴人文景觀。
第二,滿足游客對旅游住宿體驗式的多元需求,推動地區特色旅游業不斷發展。旅游住宿儼然成為游客選取旅游景觀的重要決定因素,推動傳統民居與民宿結合可以提升當地旅游業的競爭力和知名度,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此參觀,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第三,可以帶動各地區產業轉型,解決剩余勞動力。傳統民居式民宿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轉型,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如住宿的轉型發展可以帶動餐飲及手工制作等行業的轉型和發展,從而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各地區人民收入。
基于傳統民居建筑進行民宿改造和設計,首先我們要考慮民宿的基本功能,既要保留傳統民居建筑的民族文化特色,又要兼顧游客對民宿功能的基本需求。因此,在改造和設計中我們要加強對民宿改造中空間功能的運用和設計。民宿空間功能要考慮游客休息、娛樂、交通等基本需求,在臥室休息區、交通便利、公共娛樂等服務上做好區域劃分和空間合理設計,既富有簡單安逸的休憩空間,同時滿足游客對交通便利、娛樂等的心理需求,體現民宿的多元功能[1]。
任何建筑在建設及改造中都應圍繞所處環境進行,既不能破壞環境,也不能顯得與環境氛圍格格不入。因此,在加強傳統民居式民宿的改造和設計中,我們必須圍繞環境進行。首先,在外觀設計上要與環境相協調,風格一致,不得突兀;其次,在建筑建材的選取上應與正規渠道供應商合作,不得選用污染環境的建材;最后,要保證民宿與當地民族文化相統一,同時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外觀設計是民俗改造的重點和基礎,是吸引游客來訪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設計和建材使用上我們都馬虎不得[2]。
對民宿室內進行改造和設計屬于民宿創新的“點睛之筆”,在室內設計中我們應做好以下幾點。第一,確保室內功能區明確、整潔簡單、環境良好。功能區劃分是室內設計的基礎,由于傳統民居建筑的歷史性,在室內設計上我們首先應考慮對功能區的區分,使其富有傳統文化且可滿足現代生活所需。第二,室內改造要體現“體驗式”住宿特色。游客在住宿上選擇民宿基本是出于對當地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傳統習俗的好奇,所以在室內的風格設計及設施裝修上,我們需結合當地民族文化進行設計和選擇,如藏族文化的六字真言、苗族文化的銀器等[3]。
民宿是兼旅宿和民俗文化展示的一體化旅游產業項目,在民宿的設計和改造中我們可以適當結合民俗文化進行餐飲等附加項目的引進,打造多功能于一體的服務綜合性民宿,提高當地旅游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首先,在對傳統民居建筑進行民宿改造和設計中應將餐飲、娛樂、手工制作等衍生的功能區計入其內;其次,加強對附加項目的服務意識培訓和質量提升,使民宿更具當地的民俗風格,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滿足感和幸福感。
加強對傳統民居建筑進行民宿設計和改造是新時代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助于旅游產業的結構再升級和優化。首先,我們應加強對民宿改造中空間功能的劃分;其次,加強對民宿改造的外觀設計和室內改造;最后,融合相關服務產業,打造綜合服務性的傳統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