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內法規的生命也在于實施。建立健全黨內法規的實施保障機制,將直接影響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成效。因此,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建黨100 周年時,要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高效的黨內法規制度實施體系、有力的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保障體系”等三大體系。基于此,本刊以“黨內法規實施保障機制”為題,對其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章程〉保障專門制度論綱》一文認為,要確保黨章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中的最高效力,需要建立健全黨章保障專門制度,主要包括修改限制制度、專項解釋制度和審查監督制度。尊崇黨章,捍衛黨章的核心價值和精神實質,是黨章保持權威的基礎。無論是內容還是程序,黨章的修改都應當有嚴格限制。黨章專項解釋是指有權機關依照規定程序對黨章規范的內涵、外延以及邊界作出正式的說明。專項解釋屬于有權解釋。為保障黨章全面有效實施,應當由有權機關依照規定程序對抽象規范、具體行為是否符合黨章規定和精神進行判斷和糾正。
堅持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是健全黨內法規執行機制的內在要求。《黨內法規的執行構成及其要素優化》以“系統論”為基礎,提出黨內法規執行是由一系列要素所構成的系統,主要包括執行主體、執行客體、執行資源、執行監控等四個方面要素。執行主體在黨內法規執行中起統領全局的作用。作為執行客體,黨內法規是支撐整個黨內法規執行系統的軸心。執行資源是推動執行系統持續運轉最主要的物質保障與動力來源。執行監控是對黨內法規執行主體、執行結果等實施檢查、督促、問責和評估的活動。要將黨內法規內含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管黨治黨的實際效能,應當提高執行主體綜合素養,構建科學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優化執行資源配置,增強執行監控力度。
完善懲處追責機制,明確保障黨內法規執行的懲戒性規定,是形成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的激勵約束機制的題中應有之義。《論黨內法規責任條款及其規范設置》一文認為,作為黨內法規責任的外在形式,黨內法規責任條款是構建政黨領域責任制度的重要載體。通過對當前中央黨內法規進行梳理,黨內法規責任條款存在設置缺失、規范對象疏漏、內容籠統等問題。因此,應當設置依據合規、邏輯合理、結構完備、表述規范、符合目的、與時俱進的黨內法規責任規范體系,通過對應模式、歸納模式、簡易模式等典型的責任條款表達方式,不斷完善黨內法規責任條款的規范設置。同時,黨內法規責任條款應當體系化,實現規范銜接的貫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