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華 紅河日報社
報紙副刊從誕生伊始就肩負著傳播文明、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進入新媒體時代,副刊的功能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其承載的以文化人、引領思潮、溫潤人心功能需要進一步強化,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多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就如何辦好新媒體時代的黨報副刊,談談個人的淺顯思考。
副刊以文藝作品的形式呈現,以潤物無聲的方式熏陶和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因此,副刊的輿論導向、傳播方向、價值取向顯得尤為重要。
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是提高媒體新聞輿論“四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都市類報刊、新媒體、副刊、專題節目都要講導向。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副刊的創作和傳播都必須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嚴把質量關,嚴格選稿制度,確保每篇副刊作品都徹底積極健康的價值理念,予人向上向善的力量。
副刊編輯要強化學習,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時刻注重以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切實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徹落實到副刊編輯工作中,不斷提高站位,廓清迷霧,明確好副刊作品的輿論導向、價值導向、審美取向。要通過文藝作品營造好的輿論,透過現象看本質,讓更多文藝作品發揮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作用。消除哪些隱藏在文字背后的錯誤言論,杜絕哪些類似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等“不好的輿論”,制止其披上文藝的外衣招搖撞騙、蠱惑人心。
副刊作者要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思想境界,創作更多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文藝精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等格言都說明一個道理,唯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體驗生活才能創作出受讀者歡迎的作品。副刊作者一樣,需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激情,深入基層體驗群眾的喜怒哀樂,結合深厚的寫作功底讓更多佳作“妙手偶得之”,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同時,副刊作者需要持續充電,不斷拓寬視野,才能在紛亂蕪雜的亂象面前保持清醒頭腦,保持定力,理性客觀看待問題,保持好文藝創作正確輿論導向。
要堅持文藝為民服務,關注和回應好人民群眾的關切。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報紙副刊工作者肩負重要使命,須時刻牢記文藝為民的要求,加大選題策劃,把對象聚焦廣大人民群眾,反映人民心聲、人民首創,歌頌人民奮斗,反映人民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切實把人民作為文藝作品的表現主體,及時反映好人民心聲,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新媒體時代,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為基礎,讀者的閱讀習慣也隨著改變,由紙質版的報紙、雜志閱讀轉移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機閱讀。技術驅動著內容呈現的改變,自然也對副刊的發展帶來沖擊和改變,要想持續贏得讀者,副刊創作需要與時俱進,主動適應時代的變化,引領文化的前行方向。
轉變副刊文風,增強讀者認可度。副刊創作需改變古板文風,創作更多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不斷增強文字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在快節奏的當下,需發揮副刊的優勢,彰顯文字的安靜力量,凈化和沉淀人們略顯浮躁的心靈,讓人靜下心來感受身邊的點滴美好,感受平凡生活的異彩紛呈。
加強選題策劃,突出價值引導。副刊的生命力在于作品的張力,其作品表達方式可相對活潑。副刊創作中,適時針對重點選題提前策劃,指引作者圍繞重點創作,編輯精美版面,方能讓讀者喜歡閱讀和品鑒。選題策劃既要貫徹中央大政方針要求,也要立足實際、突出本土特色,讓副刊作品有高度、有深度,也有接近性。
適應移動傳播,增強副刊粘性。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所有的閱讀習慣都在改變,有種得移動端得天下的趨勢。副刊的發展需防止陷入內卷化、封閉化,慢慢走入死胡同。主動適應移動傳播趨勢,讓副刊作品更適合移動端閱讀才是創新發展之道。部分媒體嘗試把副刊作品制作為音頻產品,讓讀者的眼睛得到解放,只需借助耳朵即可享受愉悅的閱讀樂趣,深受讀者歡迎。
媒體制作如同生產產品,關鍵靠專業人才的大力支撐。副刊作品同樣如此,需培養一批獨具敏銳眼光、文字功底深厚的生力軍,為副刊產品的制作提供好源頭活水。
培養專業隊伍,提升副刊質量。新時代的副刊,要想緊跟時代,打造精品,專業人才隊伍不可或缺。應立足媒體實際發展需要,培養一批專職副刊人才,專門負責副刊的版面編輯、平臺建設、選題策劃、陣地鞏固等方面工作,切實闖出新媒體時代副刊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要適時組織業務學習,掌握業界發展動態,還需走出去開闊眼界,才能逐步提高副刊的質量水平。專業人才要時刻緊盯中央大政方針,定期跟進策劃相關副刊選題,制作更多文藝精品,以優質的文藝作品去感染讀者、滌蕩人心,切實發揮好引導輿論、凝聚人心、助力發展的重要作用。
要加強通訊員隊伍建設,為副刊注入不竭動力。副刊的發展離不開大量通訊員隊伍的支持,很多接地氣的稿件只有靠離真相最近的人才能完成。每個地方的發展各有特色,每個地區的文化也獨具其意蘊,來自各地的通訊員隊伍最能詮釋其所在地的文化內涵,最能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辦好新時代的副刊,需要不斷壯大通訊員隊伍。要進一步完善通訊員聯絡制度,開展采風活動,鞏固好穩定的創作隊伍,同時及時吸納新鮮血液,為副刊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鮮活素材。
文藝副刊的魅力在于通過文字的張力鼓舞人心,特別是快節奏生活的當下,需要更多精品美文來沉靜人的心靈,傳播更多正能量,給予人們一份靜下來思考的力量。新時代的文藝副刊任重道遠,亦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