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 白城廣播電視臺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水平逐漸的提升,信息技術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在科學技術的帶動下,新媒體時代已然悄然來臨,人民群眾獲取新聞資訊的速度得到了提升,廣播電視臺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廣播電視臺主體新聞地位逐漸被撼動。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狀況,廣播電視臺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重組,但是由于部分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素養較差,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變化需求,致使廣播采訪節目我持續下降。因此,廣播電視臺必須將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培養作為改革的重點,為人民群眾取得更為高質量的新聞播報。
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過程中,一般會選擇合適的采訪地點、采訪方式、采訪人物,營造良好的采訪環境,但是在突發狀況出現后,需要對環境背景進行臨時調整,這種調整的幅度與調整的大小一般無法由新聞記者掌控,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與反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突發事件下完成理想的采訪效果。對于新聞記者來說,在采訪過程中突發意外可能是一種機遇或挑戰,而作為一名專業的新聞采訪人員,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對于采訪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很多記者將采訪的重點放在深度挖掘新聞素材上,卻忘記了新聞素材與新聞關聯人的關系滲透,這就導致新聞采訪過于僵硬死板。若氣溫記者能夠實現脫稿采訪,對突發事件進行合理化處理,以幽默風趣、生形象生動的方式,為觀眾展示更多的新聞資訊,引導觀眾接收積極的新聞內容,新聞采訪自然會受到人民群眾的追捧,廣播電視臺收視率也會水漲船高[1]。
應變能力對于一名合格的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而言,是一項基本具備的綜合素養,這就需要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開始之前,就對新聞事件走向做出合理預估,并根據自身多年采訪經驗、或前輩領導的指導意見,提前預設多種突發情況,并根據每種情況設定一個大致應對方案,這樣一來,在突發問題出現后,新聞記者就可以進行第一時間反應,及時處理后續采訪工作,保障采訪工作可以合理的進行下去。知名主持人崔永元曾經談過自己的采訪經歷,他每次進行采訪之前,不會主動與采訪對象進行直接接觸,可能通過司機、服務人員、工作人員去側面了解采訪對象,進而對采訪對象有了具體了解,而且在與其他人接觸過程中,崔永元還會收集采訪對象別樣信息,準備多套采訪方案,所以,接受過知名主持人崔永元采訪的人員,對其都擁有較高的評價,而且節目質量效果也擁有一定的保證[2]。
隨著融媒體新聞時代的到來,人民群眾通過移動智能終端獲取新聞資訊的時間更多,廣播新聞電視臺逐漸被人們所遺忘,致使部分新聞記者開始忽視自身工作價值,對于采訪工作慢不上心,對待采訪對象態度也較為惡劣,從個人思維意識中抵觸廣播電視臺新聞采訪工作,希望廣播電視臺轉播工作,能夠與融媒體技術相結合。針對這種情況,廣播新聞電視臺管理人員要加強對于新聞記者的思想引導,使其能夠了解廣播電視新聞的重要性,促使其能夠積極端正工作態度,以此來提高新聞采訪綜合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確會逐漸遺忘新聞電視所帶來的便捷,這猶如當年新聞電視代替傳統廣播新聞的時代,這既是人民群眾的選擇,也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而作為一名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必須恪守自己的職責,做好每一場新聞報道,不枉費觀眾對于新聞價值的探索,若如此做,傳統電視廣播新聞播報工作,才能以自身獨特的魅力與融媒體新聞技術相抗衡[3]。
新聞采訪過程對于新聞記者而言由如家常便飯,但是對于被采訪者而言,可能是“人生頭一遭”,部分參與新聞采訪人員,難免會帶有緊張的情緒。為了避免受采訪者做出別樣舉動,新聞記者在開始采訪之前,需要與采訪人員進行深入的了解,暢談一些簡單的話題,或為采訪人員將一些實際采訪小故事,都會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當受采訪人員接受心理疏導后,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會有所加強,采訪質量也會隨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