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國家能源蓬萊發電有限公司
我國電廠由于長期使用傳統脫硫廢水處理工藝,雖然SO2的排放量得以降低,但是,脫硫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部分水被加熱蒸發需要不斷補充,從而使內部裝置富集重金屬元素,內部脫硫廢水存在一定的弱酸性,含鹽量高,排放后容易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隨著人們節能減排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加強,需要對脫硫廢水進行一定處理,對其脫硫廢水處理工藝進行優化設計,確保其達到相應的污水排放標準,避免其中含有超標的懸浮物、重金屬離子和還原性物質,從而保證水質環境的安全。
去除掉廢水中的大多數懸浮物,可以保證脫硫系統運行的均衡性和水質的穩定性,設置廢水預沉池可以降低設備的污泥負荷,或者充當暫時使用的儲蓄水池,從而可以全面檢修系統設備。將廢水引入混合反應器中,并加入適量的次氯酸鈉進行混合,不斷進行曝光氧化,從而使廢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得以去除。
脫硫廢水處理系統一般分為3個隔槽,每個隔槽都設有攪拌器為使其充分溶解增加反應效率,隔槽裝滿廢水后就會溢出再進入下一個隔槽,在廢水進入第一個隔槽的同時加入定量加入的石灰乳漿液,將其pH值從5.5提高到10左右,從而使廢水中的大量重金屬在堿性條件下形成難溶性的氫氧化物沉淀。
經過前面的化學沉淀反應后,處理下來的廢水中還含有部分細小、分散的膠體物質和顆粒,主要為石膏顆粒、AL和Fe的氫氧化物,在第三個隔槽中加入適量的絮凝劑FeCISO,使其中的懸浮物形成大顆粒沉降下來,改善生成物沉降性能。在廢水反應池的出口處加入適量的陽離子助凝劑,進一步強化絮凝物的漲大過程,使細小的絮凝物慢慢成長為更大、更易沉積的絮狀物,同時也使池內的沒有凝結的懸浮物沉降下來。
絮凝處理后的廢水從反應池中流入裝有攪拌器的澄清池,絮凝物沉積在底部濃縮成污泥,并通過輸送泵傳輸到污泥調節池中,污泥調節池的作用是通過板塊壓濾機前端的調節池以調節污泥的性質從而改變壓濾機的運行,使壓濾機系統正常運行得到保證。絮凝物濃縮成的污泥經過污泥泵再次通過壓濾機,少部分會返回廢水反應池內,為沉淀提供所需要的晶核,凈水通過澄清池周邊的澄流口進入出水箱,箱內事先安裝有在線檢測儀表,實時監測凈水pH值和懸浮物,如果其數值和懸浮物達到綜合排水的標準則允許排出,如果達不到,則需要送回反應池繼續進行脫硫處理。
將廢水澄清過程中形成的氫氧化物泥漿在箱式壓濾機內脫水,再將脫水后的濾液回流至處理系統做進一步的處理,而脫水后產生的濾餅則通過污泥料斗送至運泥卡車內,再統一運送至電廠的貯灰場。
對于廢水中的懸浮物質或者膠體雜質,需要通過過濾的方法去除化學沉淀不能夠去除的微小顆粒和膠體等,并對CODcr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保證廢水的純度,從而保證廢水處理的后續進度。過濾水經過清水池,再經過清水泵排出或流回吸收塔使用,需要在出口設置電磁流量計或者在線濁度測量計,采用清水池處理反洗用水,排水留到預沉池。
電廠脫硫廢水直接外排會導致水質環境受到污染,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需要結合其他系統進行廢水脫硫處理。例如利用煙道氣處理,使得二者優勢得以結合,將脫硫廢水經過霧化之后直接噴到煙道氣內,其后再利用煙氣的熱量讓已經霧化的廢水就此蒸發,這樣待廢水中的污染物質結晶后便會隨飛灰直接被電除塵器處理干凈,可以一次性直接完成廢水脫硫處理的全部工作;或者通過水力除灰一起處理脫硫廢水,利用絮凝吸附的功能降低灰水中的重金屬或者懸浮物含量,從而對廢水進行綜合處理,從而達到脫硫廢水懸浮物和沉淀金屬得以去除的目的。
脫硫廢水處理是脫硫節能減排中的重要環節,需要在傳統脫硫工藝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優化設計,從而確保脫硫廢水達到排放標準??偟膩碚f,是要對傳統脫硫工藝的每個環節進行優化,可對脫水旋流系統進行優化,將石膏漿液旋流器放置在較高標高的樓層,脫硫廢水旋流器放置在較低標高的樓層,優化并布設兩者間的廢水給料箱,通過利用高度差從而節省能量,以此彌補管道水頭消耗的能量。
無機吸附分子篩是一種以氧化石為基礎原料的廢水脫硫處理設備,其具備的吸附性能具有較強的選擇性,而且具有較高的純度,在處理廢水中的離子和cod具有較為突出的效果。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結合超微過濾技術、超微納米氣泡發生技術和膜技術對廢水脫硫工藝進行優化設計,提高廢水離子處理效率的同時,降低廢水處理運行成本。
廢水脫硫工藝由于設備維修、藥劑、運行成本等問題,導致電廠廢水處理運行效率較低。相關人員要針對廢水脫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其脫硫工藝流程,并根據自身的實際對脫硫工藝進行優化設計,保證電廠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