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顯珍 國家能源蓬萊發電有限公司
集控運行系統可針對各項步驟進行檢測,從而更有效地提出針對性措施,火電廠內部的集控運行系統能夠得到更為科學的管理,運行起來更加高效。但是集控運行系統并不能滿足存在故障的內部設備的維修需求,這一工作往往要由專門工作人員負責,維修小組應當結合各種不足與實際情況,對生產電力的各個結構單元進行巡查,及時拿出解決措施。
電廠的集控運行模式,是指對機(汽輪機)、爐(鍋爐)、電(發電機)進行統一集中式的控制管理。一般情況下,一個值設一個值長;相鄰的兩臺機組為一個單元,設置一個單元長;每臺機組設置一個機組長,下屬配置主值班員、副值班員,在必要的情況下,還會額外設置巡操員。機、爐、電均需經由主控室的集散控制系統進行操作,且每套機組處于“分開”的狀態,每兩臺機組共用一個主控室。除此之外,值班員崗位實行 24 小時不間斷值守,全方位控制機器進行生產作業。目前,我國發電廠集控運行模式分別設有 4、5、6 個班組,實行輪班制。盡管汽輪機系統運行過程較為復雜,但隨著技術的持續更新以及管理理念的提升,目前已很少采用人工操作,幾乎全面覆蓋自動化、智能化運行系統。在集控運行模式下,電、汽的輸送、停止均由主控室的值班人員統一操作,可調整的內容在于:監視鍋爐燃燒情況,保證供應至汽輪機的蒸汽處于穩定狀態。
集控運行管理模式的優勢在于:
(1)使電廠的正常生產過程及原料投運、設備的啟動及停運等均處于可控狀態,發現任何問題時,能夠及時進行干預,避免出現大規模停工停產事故。
(2)為設備的定期檢修、維護作業創造安全環境(不包含對設備的直接維修)。
(3)通過輔控運行,對包含燃料、化學、除灰、脫硫在內的所有必要運行過程加以梳理,提高生產效率。
(4)對所有資源進行統一調配,一旦單臺機組出現事故時,迅速將之“斷開”,防止進一步對其他正常運行的設備造成影響。
構建集控運行、機組協調控制系統是有效控制電廠生產過程的必要前提。因此,電廠工作人員必須要加強集控運行、機組協調控制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此舉可有效控制不同工作的開展要求。對于電廠生產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來說,加強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的應用能夠加強問題解決的針對性,尤其可針對安全隱患問題高效處理。當今時代的大數據信息化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很多地區的火力發電廠已經將信息技術引入了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系統,信息技術所支持的控制系統可大大提高電廠生產過程中的信息采集、利用效率,控制工作落實起來也就更為容易。
電廠生產過程中的緊急保護系統的職能在于保障機組與工作人員的安全、降低生產風險。工作人員應當在充分結合系統功能特性此舉可有效縮小設備故障的影響范圍,后續的處理工作開展難度也就會大大降低,在實際的生產設備運行中,緊急保護系統可幫助工作人員及時了解設備的運行工況,此舉可大大加強生產設備保護措施的針對性。
現階段機遇、挑戰對于電廠生產實踐來說是同時存在的。傳統意義上的控制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要想在當今時代保持良好的生產狀況、確保生產計劃順利實施,優化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的控制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工作人員要全面掌握傳統意義上的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方式中的應用優勢,電廠可組織相關人員監督、控制這一工作開展,要加強新興控制方式的技術含量。
電廠的生產應用與集控運行、機組協調控制密不可分,提高此類工作的效率有利于降低生產風險、優化機組功能。筆者對火力發電廠中的鍋爐問題、汽輪機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從生產控制、設備保護等角度對電廠集控運行、機組協調控制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廣大電力工作者能夠充分把握管理要點,為優化我國的電廠生產實踐控制方式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