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修祥
閱讀理解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復雜的智力活動。閱讀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達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方面。搞好閱讀理解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進行多元化訓練。
加強詞匯教學。就閱讀理解來說,識記單詞并不是僅僅會讀會寫單詞表中的單詞,而必須要全面掌握與該單詞有關的問題。如一詞多義、詞類轉化、詞組搭配、特殊詞的特殊用法等。舉例來說,如果你搞不清forget to do與forget doing在意義上的區別,就無法把握句子的意思,對整篇材料的理解就會形成障礙。因此在正常的課本教學時,就必須對單詞教學高標準、嚴要求,對單詞的掌握常抓不懈。
一、進行多種必要的訓練
(1)限時閱讀。訓練目的是提高閱讀速度,讓學生快速捕捉材料的大意和基本要件,如人物、地點、時間、事件等。做法是根據材料的長短(即詞數的多少)確定時間,一般以每分鐘200單詞為宜。快速瀏覽,不認識的單詞和個別不熟悉的單詞直接跳過,只要求抓住材料的主要點。注意這種練習方法只能瀏覽,不要讓學生讀,因為無論是出聲讀還是默讀,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限時閱讀結束后,教師就文中的要點提問,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2)設置問題,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能力。做法是針對閱讀材料的內容提出問題(判斷、選擇答案、同義詞或近義詞選擇填空等),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仔細閱讀,給出答案。學生在閱讀中可能遇到個別不理解的詞或短語,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的意思來推斷,大體猜測出該詞或短語的意思。在核對答案時,讓學生說出所做答案是依據文中的那句話(甚至是哪個詞)做出的,既能防止學生亂猜答案的消極做法,又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提高學生快速準確把握材料主要語句,理解要點的能力。
練習必須要多樣化。只有練習多樣化,才能適應閱讀理解的最終運用目的,才能避免學生對此厭倦心理的產生。練習的基本類型有根據原文判斷所給句子正誤、選擇問題的正確答案、對縮寫文填空、選擇填空等。可以一篇材料一種練習形式,也可以一篇材料多種練習形式。可以一篇材料的一種練習形式變為另種練習形式。教師應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對閱讀材料中的可能引起歧義的詞、英美用法上有差異的詞給予必要的解釋。生詞較多的材料,教師可就難度較大的句子給予講解。在學生的做題方法與技巧上教師要逐步引導。
在閱讀理解教學中,要避免逢文必譯的不良做法。閱讀理解的目的是了解材料所表達的主題與事件等,把一篇英文材料譯為漢語來理解,不僅是很費力的事,而且也沒有必要,還會直接影響做題速度,因此,除確有必要外,一般不要讓學生逐句譯文。
二、要搞好閱讀理解教學,必須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
(1)根據材料的題目猜測材料的主要內容以及可能涉及的詞匯然后閱讀開頭部分,以驗證對材料的猜測,如發現不對,及時糾正。同時抓住文中的關鍵詞,更好的從整體上理解。
(2)快速閱讀,抓材料的大意和表層信息。通過what , who ,where , how ,when等特殊疑問詞捕捉事件要素。尋找主題句、歸納主旨、確定文章標題都離不開略讀。略讀要求讀者一目三字,兩眼一行。看文章前后,讀段落首尾,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對文章的粗略印象。
(3)細讀,深化對材料的深層理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材料所表達的細節只有通過細讀才能把握。在細讀的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⑴歸納動詞,顯示過程。⑵歸納時間,突出事件。⑶歸納人物,突出個體。⑷歸納因果,突出中心。⑸歸納差異,對比了解。
(4)通過首尾兩段和每段的首尾兩句捕捉材料的主題句。
(5)培養學生推測詞義的能力。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詞匯障礙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未學過的單詞,二是舊詞新義。一般可以通過上下文、同義詞、反義詞、構詞法等猜測詞義。如果同一個生詞在材料中多次出現,可求助于詞典。
閱讀理解是一個多因素的作用過程,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技巧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講求一定的策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一定能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