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貴玲
電教媒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能調動學生全體參與、全程參與、多種器官參與。發揮電教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優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利用電教媒體,激發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征及作文內容的需要,有意識地利用電教媒體的特殊作用,通過悅耳的聲響,色彩鮮明的畫面調動其多種感官,創設作文情境,渲染氣氛,能使學生“觸景生情”,“入境動情”,達到“怦然心動,思如泉涌”的最佳狀態,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而激發寫作興趣。
如我在指導學生寫“家鄉一處你所喜歡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點細致描寫”這次習作中,就借助電教媒體,采用典型引路法,先播放電視片《峨嵋山》,指導學生按照鏡頭視線的轉移這個順序觀察,聽著解說員那熱情洋溢的語言描繪,看著那精美的畫面.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思維也變得開闊了。電教媒體觸發了他們似曾有過的內心體驗,產生了把自己獨有的感受和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欲望,這時,當老師要求學生把這種感情傾注于筆端時,他們的寫作激情不斷高漲,達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于是一篇篇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熱愛家鄉的習作就誕生了。
二、利用電教媒體,再現生活素材
平時習作大多數教師都是先讓學生課外觀察,然后再到課堂上指導怎樣寫,由于小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他們的觀察往往是隨意的、粗略的,雖然命題是同學們聽到的、看到的熟悉的內容,一旦提起筆來,卻感到無話可說,或者只是憑著頭腦中所記的大體印象三言兩語,說和寫的內容不具體,針對這種現象,我利用電教媒體,再現生活素材,指導學生觀察,彌補了其中不足。以《包餃子》一文為例,課前先要求學生親自參與并體驗這項活動,在具體指導作文時,過程如下:
教師首先放映活動的全過程,旨在幫助學生回憶,加深活動的整體印象。然后放包餃子的特寫鏡頭,旨在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解決如何寫具體的問題。尤其是在放映的過程中,當畫面上出現搟餃子皮、包餃子、包好的餃子這些特寫畫面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縮小觀察范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采用緩放或定格的方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
經過充分討論以后,啟發學生簡列提綱,把握中心。提綱列好后,指導學生注意重點突點,詳略得當。如:像開始學包餃子和結尾體驗這項勞動的感受可略寫,包餃子這一過程重點寫,又可分為三部分,搟餃子皮和打褶可側重寫,放餡過程可詳寫,自己在包餃子過程中的心理感受也可側重寫,這樣,有一簡單提綱,可以大大減少作文中的重點不突出、條理不清晰、詳略不得當等現象。
三、利用電教媒體,指導作文修改
學生在完成習作之后,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但普遍存有一種急于知道教師如何評價自己的心理欲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利用電教媒體,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提高寫作質量。
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作文自改能力,教師在習作中挑選出好中差作文各一篇,抄在投影片上,‘并提出不同的修改要求。對中心明確、條理清楚、詳略得當的好作文,可只作個別語句的修改或適當增添一些修辭方法,基本保留原作原貌;修改中等作文主要指導自改方法,讓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文章的不足之處,修改從審題、立意、結構、過渡等方面改起;對較差作文的修改,主要發揮全班學生的作用,按照習作的要求,開展認真地議論,肯定其習作中的閃光點,并中肯地指出不足之處及如何修改,然后請作者朗讀修改后的作文,并用原稿進行比較,從中體會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激發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對于習作中共性的問題,可利用電教媒體進行具體指導:選擇和學生習作類似的范文,讓學生聽錄音,與范文對比,找不足之處,也可選出成功之作,讓學生聽,吸取別人的優點,培養和提高修政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作文教學中,適時而又靈活地引入電教媒體,讓學生始終處于動眼、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而有效的發揮,不但激發了寫作興趣,增強了寫作自信心,而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了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