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恬恬 江西廣播電視臺
在新時代背景下媒體行業的變革尤為顯著,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并逐漸將一些傳統媒體的位置取代,在這種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各種傳統媒體所面臨的挑戰極大。廣播電視媒體領域的相關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自身承擔的重大責任,看清社會形態的變化趨勢,和社會的實際所需相結合第一時間革新運營模式,積極融合全新的新媒體技術和寶貴的工作經驗,同時將自身的新聞節目制作水準提高,以拓寬電視媒體的發展道路。唯有如此,廣播電視媒體才能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進而在媒體行業中得到良好發展。
不斷發展的新媒體技術,促進了移動智能終端迅猛發展,因此,基于此背景,要有機融合兩者,在確保新聞信息傳播形式豐富性的同時,使全新發展目標順利實現。在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中,要立足于各個渠道,對信息呈現方式予以明確,不斷對工作進行完善與創新。特別是對傳播內容而言,要把個性化研究工作切實做好,保證信息傳播渠道合理,在促進自身影響力和范圍提高的同時,使發展目標順利實現。通過在傳統的廣播電視中引入新媒體,除了可以最大化發揮新聞的輿論引導作用之外,同時還可以第一時間上傳相關信息,使新聞信息的及時性得到保證[1]。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具備一定的群眾基礎,所以在新媒體環境下,要積極創新相關技術,在人才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與自身發展特點相結合的同時將自身優勢充分展現出來,組建一支高素質的運營團隊。在制作和開發節目的過程中則要從促進版權意識增強著手,在節目中引入專業人員,借助展開實時分析等引導廣大受眾。因此,只有和時代發展保持同步,才可以得到全面發展,所以在發展過程中要第一時間運用各種新興技術,以吸引更多受眾。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必須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借助自身優勢,將新聞信息的收集、選擇和編輯等工作切實做好,使現階段受眾對新聞更快、更新的需求得到滿足。特別要注意加大對新聞報道方式的創新力度,把新聞報道的角度找準,以和現階段受眾收聽、閱讀新聞的信息管理相適應,促進廣播電視新聞可看性和可聽性提高。此外,廣播電視行業要想得到持續、穩定發展,要糾正錯誤的思維模式,防止完全根據其他收視率較高的節目展開創新,而要和自身特點相結合,把發展重點準確找到,將社會輿論引導工作切實做好,積極主動抵制低俗節目,樹立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確保節目內容的健康積極,才可以更好地對大眾文化進行傳遞[2]。所以,廣播電視新聞在發展過程中要主動融合當地風俗和文化等,在對自身發展特點予以關注的同時積極做出改變,創建全新的發展模式,只有將資源整合工作切實做好,才可以把發展重點準確找到,進而才能和用戶展開有效合作。
新媒體環境下,各媒體之間的競爭實質就是新聞時效性的競爭。立足于此角度而言,沒有時效性便很容易變成同化的產物,從而收視率自然也就比較低。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具有新聞價值、重大的事件通常可以直接借助各種各樣的自媒體、新媒體向大眾傳播,而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缺乏時效性較差,同化性問題極易出現,也就是播出已經播放過的信息,進而嚴重阻礙了其新聞價值的實現,很難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力。為了防止出現此類問題,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必須在事件發生后快速采集相關信息,借助獨家報道的方式技術采集和報道信息,如此既能有效吸引民眾的目光,同時還能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整體競爭力。
新媒體時代,針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實際情況來說,當務之急就必須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給廣播電視新聞,廣播電視新聞必須對傳統的傳播機制加大改革力度,同時積極建立健全相關機制與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體系,使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同時還要積極和廣大受眾互動交流,借助微博、微信等廣播電視新聞互動平臺展開優化,把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的同時,讓其可以利用互動平臺將自身的觀點和想法傳達給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以此有效解決廣播電視新聞互動性不強的問題,促進廣播電視新聞良好發展。在節目結束前,就一些受眾提出的有意義的建議和問題做出正面回應,或在播放廣播電視節目的過程中,用滾動推送的方式把信息反饋給受眾,以此加大和受眾的互動力度,使受眾獲取信息的需求得到滿足。
總而言之,電視媒體的工作人員應和時代發展保持同步,第一時間革新經營手法和理念,如此才可以迅速與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態勢相適應,為百姓呈現更加優質的新聞節目,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大力運用新媒體領域中的先進技術,將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渠道有效拓寬,確保廣播電視新聞展現形式的豐富性,將更加優質的聽覺、視覺體驗帶給受眾,有效吸引其注意力,使廣播電視新聞在社會中的更具威信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