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中華 湖北省鶴峰縣鐵爐白族鄉文化體育服務中心
文化始終是每個國家發展進步的動力之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日常精神生活,更為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就是新時期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精神和內容的重要方式。
基層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工作之余共同參與的一種社會集體活動,主要以豐富個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們綜合素養為主。通常由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或者社區管理人員組織舉辦,并且不是硬性要求每位群眾都必須參與的活動。但是,由于目前我國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通訊產品的智能化使得人們都成為“低頭族”,有些人還有提筆忘字的現象。因此,群眾文化活動雖然不是硬性指標,也還是需要相關部門為群眾宣傳其中的重要性,鼓勵群眾積極參與。以達到提高人們文化水平,從而更好推動城鎮社區文化建設的目的。
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市民還沒有意識到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認為網絡信息如此發達,自己在家就可以修身養性。這就給基層群眾文化順利開展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礙。同時,現階段許多群眾文化活動內容過于單一,且缺乏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導致無法對群眾產生吸引力。并且,參與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團隊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工作人員自身文化水平達不到要求,因而無法設計出對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有幫助的工作方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基層群眾文化設施也在不斷的更新建設中。但是發展不平衡也越來越突出,從整體出發來說,東部沿海地區和一些一線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整,有些新規劃開發的社區文化配套設施比較扎實,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還是有很多老社區基于各種因素,比如文化基礎設施薄弱,配套設施不健全等,都影響了其基本文化活動的開展。
基礎文化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很高:基礎文化中心要做好人才建設工作,首先要做好咨詢培訓工作,人才甄別工作必不可少,掌握基礎文化發展方向,為基礎文化建設提供專業服務。隨著文化改革體制的不斷革新,基礎文化人才流動量大逐漸流失,對基礎文化開展工作造成了重大影響。在基礎文化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創新性不強、內容形式比較單一、非常普遍的情況,這不僅影響了基礎文化工作的整體效果,而且增加了基礎文化工作的難度。因此,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要加大職工培訓力度,為各類工作提供人才支撐。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很重要。需要群眾文化工作不斷的付出和努力,因此,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到面向群眾,特別是那些參與文化活動較少的群眾,引領人群自覺參與進來,幫助其更好的感受文化,因此,在大眾文化發展中,注重文化資源的提取、培養文化骨干、提高扶持的實際格度、民間藝人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也非常重要。相關單位部門首先要認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其次是注重創新,還要完善人才隊伍結構和創新機制,提高人才素養。完善制度的同時也要注意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激勵制度,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還要注意規范和建立各種群眾文化協會,與之溝通合作。特別是要認清業余組織和戲劇團體的重要性,抓好基礎文化隊伍建設,真正發揮其在基礎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此外,還要重視文化活動積極分子,合理利用文化資源,確保群眾文化工作實現良性循環。
群眾文化工作的宗旨是“千方百計的使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熱鬧”。做好群眾文化建設。例如可以利用我國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根據節日特點、神話故事、歷史典故等有趣的話題開展活動項目,使全民參與,在享受闔家歡樂的同時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更好的挖掘文化的內涵,讓人們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弘揚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應該適時的無差別的開展文化活動,讓人們告別低頭族,走出宅生活,充分體現群文活動創新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新時期基礎文化工作的開展路徑具有多樣性與靈活性,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把握時代特征,確定發展方向,掌握核心要素,用專業知識指導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用熱情組織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在思想深處,認識到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對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