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琴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職業高級中學
中職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大陣地,也積極借助校企合作實現學生專業教學素養和技能的提升,但是在實際開展中也存在一些制約問題,急需重視與解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以保障其落地,以其教育實效的發揮帶來中職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中職院校重視職業人才的培養,教學及人才培養中積極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讓教學與生產、學生實習鍛煉相結合,讓學生在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崗位,融入社會,積極就業。而校企合作或者訂單式的人才培養也將帶動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提升,幫助其有效積累實踐經驗等。中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大陣地[1],其也面臨著生源不佳、教學實踐落地不足等現實教育困境,而其培養出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實踐能力突出,創新能力突出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并確保其實效發揮。以校企合作育人帶來中職學生專業知識基礎的夯實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強化等。現有的教育部關于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意見指出,必須著力打造開放性、實踐性與職業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體系,關注到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從知識為主到能力兼顧,鼓勵中職院校各專業教學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之路。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有必要探討中職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模式,探索其主要出路,以保障其實效發揮。
雖然當前中職院校積極響應國家職業教育變革的號召,積極走校企合作育人之路,但沒有經驗,加上理論研究不足,各職業院校情況不同,在校企合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而本文主要將這些共性的問題梳理出來,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中職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優化探討,解決這些棘手問題,讓校企合作育人更富實效。常見的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一政策扶持有限,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國家教育部門雖然大力倡導深化產教融合,走工學結合之路,但現有的政策法規對校企合作的指導不夠理想,且沒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這使得部分中職院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教育實效[2]。現有的勞動準入及勞動保護保障不足,使得校企合作淺嘗輒止。其二校企雙方缺乏正確認識,沒有達成教育共識。思想上的重視才能帶動行動上的落實,對于中職院校校企合作來說,無論是學校方還是企業方都沒有有效深入溝通,合作興趣也不夠濃厚,更多的是學校派出學生去企業參觀學習,且實習時間短,限制約束太多,學生無法真正融入企業中。其三教育資源利用不足,合作模式單一化。當前中職院校校企合作中,也面臨著資源利用不充分,合作模式單一化等問題,學校統一部署,學生被動地到企業學習,而交給企業后,學校方沒有后續的跟進,學生的實踐鍛煉效果不佳,也限制了校企優質教學資源的利用,學生對這種被動性的安排和無人管理等模式不滿意。
中職學校應該立足學校教育實際,基于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和導向,堅持因地制宜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重點關注自身的地域特色、生源實際、辦學實力等要素,多種校企合作模式靈活選用。例如處于城郊位置的某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受當地教育條件的限制,無法及時接收到新的教育思想,也無法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鍛煉實習,但考慮到其處于城郊位置,交通便利的特點,可以組織學生乘坐高鐵等到就近的大城市進行實習鍛煉,邁出了校企合作育人區域限制的第一步,其跨城市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中職院校的學生相繼走入集團性質的大型民辦幼兒園、規范化的公立幼兒園及各種類型的輔導教育機構等,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通過立足自身特點進行跨城市的校企合作,讓學生了解到專業的發展趨勢[3],接收到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育人因地制宜,效果理想。
在學生實習鍛煉中,企業起主導作用,學校也不能缺位。堅定不移地校企合作育人之路,必須堅持職業導向,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最理想的育人方案,使得人才培養始終以職業為導向,讓學生在學習與實習的兩大環節中自覺向崗位靠攏,做好就業的積極準備。了關注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也關注學生的活動組織能力培養,增加了崗位職責、政治覺悟、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內容,讓學生專業知識基礎夯實的情況下,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為見習鍛煉做準備,而見習鍛煉則是其日常專業學習的升華。
在人才培養中要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除了按照教學大綱設置課程外,也根據工作過程和工作崗位要求設置課程,讓學生進行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訓練、專業拓展訓練等。且基于學生未來就業需求和崗位需求,增加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學,面向專業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開設職業培訓,增加相應的培訓項目,指導學生資格證書的考取、技能大賽的參與等,讓“賽、學、做”一體化,使得學生在畢業時競爭優勢更明顯,而這種課程設置也使得校企合作更深入。學校和企業基于能力培養的導向,共同發力,讓彼此教育優勢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基于校企雙方的需求,走校企合作之路,必須關注師資建設,重點建設高素質的優質師資隊伍。一方面是積極地請進來,可以聘請優秀的教師、專家等,參與學校課程設置,指導其實踐鍛煉活動。種請進來的師資隊伍建設使得學校現有的師資資源得到有效的補充。另一方面要堅定地走出去。教育教學不能局限于自我的小天地,必須鼓勵教師外出學習,或者去企業掛職鍛煉,參觀體驗等,讓教師了解企業運營實際,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學。而企業方面,也應派骨干人員到中職院校的課堂上補充學習,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使得其專業認知學習更系統,好地處理日常中的問題。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基于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教育政策與文件,必須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明確人才培養方向,校企達成人才培養的共識,發揮教育合力,讓教學優勢相得益彰,教育價值最大化,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