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運吉
(山東省郯城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羊的消化系統是包括口腔、食道、前胃(瘤胃、網胃、瓣胃)、真胃(皺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器官在內的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與外界直接相通,外環境中的各種致病因素通過飼草、飼料能輕而易舉地進入其消化系統內,使羊體患病。所以,羊消化系統疾病最常見。在臨床實踐中,臨診人員應詳細檢查羊只采食、飲水、反芻、噯氣、口腔、食道、胃腸道及排便情況等。
檢查羊只口腔時,要注意溫度、濕度、顏色、完整性及舌和牙齒的情況。口腔溫度高,多見于熱性病及口炎;口腔溫度低常見于重度貧血、虛脫及疾病的瀕死期。口腔黏膜濕潤或流涎,應特別注意有無羊口瘡或口蹄疫流行,同時檢查口腔黏膜是否有異物刺入或潰瘍糜爛;口腔干燥,見于發熱性疾病、瓣胃阻塞及脫水性疾病。健康羊的口腔黏膜顏色為淡紅色,如果口色變為蒼白,是貧血的征兆;口色比正常紅,多見于發熱性疾病或口炎;口色發紺,是機體缺氧的征兆,多見于呼吸困難、中毒性疾病及某些疾病的瀕死期;如果口腔黏膜顏色快速變得蒼白或青紫,預示病情嚴重,大多預后不良。同時,要注意切齒是否整齊、有無松動,臼齒有無脫落、過長齒以及齒齦有無炎性腫脹等。
在正常情況下,羊用上唇攝取食物,靠唇舌吮吸把水吸進口內,完成飲水動作。
羊體的飲欲、食欲能反映全身及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通過詢問飼養管理人員,了解羊只采食草料的多少、飲欲的有無,或用幼嫩的青草及清潔的飲水當場試驗,以探尋羊只消化系統的狀況。若飲欲、食欲下降,提示消化系統功能降低;如果廢絕,說明有嚴重的全身性功能紊亂疾病;若羊只表現想吃而不愿或不敢咀嚼,說明病在口腔及牙齒。喜吃泥土、磚瓦或舔食其他異物,提示微量元素缺乏或慢性消化功能紊亂。如發現飲水增加或見水急飲,說明羊只患有高熱、腹瀉、大出汗、大出血性疾病以及滲出性胸膜炎的滲出期;飲欲減退,多見于伴有昏迷的腦病及某些胃腸病等。
健康羊在采食時,先經唇、齒和舌三者協調,將食物納入口中,而后上下頜閉合進行咀嚼并吞咽。如果采食方法異常,動作僵硬,食物難以入口,或食物剛入口即被迫強行吐出,多見于唇、舌、牙、頜骨的疾病及各種腦病,如腦炎、破傷風、面神經麻痹等。羊采食后如果上下頜不能完全閉合,咀嚼小心、無力、疼痛,食物常從口中掉出,多是口炎、佝僂病、骨軟癥、放線菌病等疾病的表現。經咀嚼的食團在吞咽時表現搖頭、仰頭、伸頸、咳嗽,飲水時經鼻孔流出,是口炎、咽喉炎、食道阻塞、食管炎等疾病的表現。
羊只的反芻,是食團從瘤胃返回口腔,進行再咀嚼并再咽下的過程,是羊只非常重要的生理過程。健康羊只通常在飼喂后半小時開始反芻,每次反芻持續時間為30~40 min,每一食團咀嚼次數為50~70次,每晝夜反芻6~8 次。如果羊只反芻次數減少,或每次反芻持續時間變短,每一食團咀嚼次數減少,多提示前胃、真胃等疾病。在羊只出現高熱、嚴重的前胃及真胃疾病或腸炎等,其反芻大多廢絕。
噯氣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羊只休息時可觀察到頸部食管有自下而上的逆蠕動波,即為噯氣動作,通常每小時有9~12 次,也可用聽診器在頸部食管處聽診。噯氣減少是瘤胃運動機能障礙導致的;噯氣停滯與食欲廢絕、不反芻同時發生,可導致羊瘤胃臌氣。
主要包括羊只腹圍與腹壁、前胃、真胃、腸道機能的檢查。
成年健康羊因主要采食草料,腹圍比較飽滿,左側肷窩部稍凹陷,飽食后則變得較平坦。母羊妊娠后期,腹右側擴大較明顯。如果羊的腹圍較平時明顯增大,左右兩肷窩消失甚至凸起,與髖結節同高,甚至和背線同高,是瘤胃臌氣、瘤胃積食的癥狀。羊只膀胱破裂或某些疾病引發腹膜炎時,腹腔內會有大量滲出液,也會導致腹圍增大,但肷窩凹陷不會凸起,腹部中下部位見鼓起,檢查者站在羊只后方視診時,腹部中下向左右兩側明顯擴展,用手進行腹部沖擊式觸診,能聽到明顯的響水聲。羊只長期采食不到優質草料、饑餓、腹瀉和患有寄生蟲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時,腹圍會縮小,甚至呈現腹部蜷縮狀。
健康羊的腹壁觸診反應比較敏感。用手觸診腹壁時,如果敏感性增強,多見于急性腹膜炎和腸套疊等疾病,腹壁的緊張度增高多見于破傷風等疾病。
羊只瘤胃占據左側腹腔的絕大部分,與腹壁緊貼。幾乎所有的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影響羊正常消化功能的疾病,都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瘤胃蠕動次數、蠕動持續時間、蠕動力量等正常功能,病情嚴重時,瘤胃蠕動完全消失。瘤胃檢查除了用視診看腹圍外,還可用觸診、叩診及聽診等方法進行檢查。
5.2.1 觸診
觸診時,檢查者把手掌攤平或半握拳用力緊貼或觸壓左側肷部,感知瘤胃內容物的性狀及軟硬程度,靜置以感知瘤胃蠕動力量并計算蠕動次數。正常情況下,羊在采食前,瘤胃上部有1~3 cm厚的氣體層,觸診時較松軟,而采食后肷窩部硬度如捏粉,用拳頭壓迫后壓痕能保持5~10 s不退;瘤胃的中下部內容物比較堅實,一般采用沖擊式觸診才能感知得到。
如果觸診時感知瘤胃內容物硬固或呈面團樣,壓痕久久不得消失,多是瘤胃積食的癥狀;若瘤胃內容物稀軟,瘤胃上部氣體層增厚,肷部鼓起,是瘤胃臌氣的癥狀。瓣胃或真胃阻塞時,瘤胃內容物停滯,并蓄積大量液體,此時觸診瘤胃松軟有波動,沖擊式觸診有響水聲。瘤胃臌氣時,用手掌拍擊右側肷窩部,可聽到類似敲鼓的聲音。
正常情況下,羊的瘤胃每分鐘收縮2~4 次,每次收縮持續15~30 s。觸診時,如果感覺瘤胃蠕動力量微弱,次數稀少,每次蠕動持續時間短促,或瘤胃蠕動完全消失,則預示瘤胃機能衰減,多見于羊前胃弛緩、瘤胃積食、熱性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瘤胃蠕動加強,次數頻繁、持續時間延長,見于急性瘤胃臌氣初期、毒物中毒或給予瘤胃興奮藥物后。
5.2.2 叩診
叩診時,健康羊左肷上部呈強度適中的鼓音,從肷窩向下逐漸變為半濁音,最下部完全變為濁音。瘤胃積食的病羊,瘤胃叩診濁音區擴大,有時叩診肷窩部也可呈現濁音;而瘤胃臌氣的病羊,瘤胃叩診時鼓音區擴大,有時可達肷窩下部。
5.2.3 聽診
健康的羊,用聽診器聽診左肷部,可聽瘤胃蠕動的沙沙聲,又似吹風樣或遠炮聲,每次都是由強到弱,由弱到無。可結合觸診綜合判斷。
如觸壓網胃區,或檢查者騎于羊背,用雙手從劍狀軟骨突起的后方合攏,向上猛然提舉,如羊表現不安、呻吟、咩叫,則是患有創傷性網胃炎。
在瓣胃阻塞時,一手放在瓣胃區,輕輕向對側有節律地煽動,借此來判斷肋骨內側瓣胃的硬度,也可用4 個手指從右側最后肋骨處向前內方插入,有時可觸到堅實的瓣胃。
健康羊的真胃不易觸摸出確切的輪廓,聽診時可聽到類似流水聲或含漱音。檢查人員對每只羊應至少聽取5 min,借以和瘤胃蠕動音及腸音區別開來。當羊只患有真胃炎時,觸壓時,真胃區敏感,羊只表現不安、咩叫。當真胃阻塞、內容物大量聚集時,觀察右肋弓區,真胃向外擴展,并可觸摸到堅實的真胃的前后界限,聽診時真胃蠕動音消失。
健康羊在右腹部可聽到短而少的流水聲或漱口音,即為腸蠕動音,一般不再區分小腸音或大腸音。當羊只患有腸炎時,腸音亢盛,呈持續而高朗的流水聲;發生腸便秘時,腸蠕動音減弱或消失。
健康羊的糞便呈橢圓形粒狀,較軟,顏色黑亮。臨床診斷中查糞便的主要目的是觀察羊排糞的動作、排糞次數與數量以及糞便的顏色、形態、軟硬度及混雜物,對胃腸道的疾病診斷有重要幫助。
羊胃腸蠕動遲緩或麻痹,多因發燒所致。在羊口蹄疫等發熱性疾病初期,有相當多的患病羊糞便都會過于干燥,且顏色發黑;羊腸梗阻、腸套疊時,糞便外往往會包裹一層膠凍樣物,且質地黏稠,而腸完全梗阻時,患病羊只能排出少量膠凍樣物而無糞便排出;瘤胃積食在病程的某個階段,可見到糞便中有未被消化的較長草段,糞便呈水樣,水草分離,惡臭;羊副結核在持續腹瀉階段腹瀉量大,嚴重時呈噴射狀,糞便質地均勻、細碎,呈稀面糊狀;水樣糞便中如果含有血液、黏液,多見于羊病毒性腹瀉、腸炎、食鹽中毒等;患有球蟲病的羊,其糞便中多含有鮮紅色血液、血塊;羊患梭菌性腸炎時,糞便黑色水樣、惡臭,有一定的黏度,有時便中混有少量血液;瓣胃阻塞的病羊,糞便干、少、呈球形或餅狀;飼養管理中因過食精飼料導致的腹瀉,糞便中含有大量末被消化的草料殘渣,氣味酸臭;糞便中混有蟲體,是胃腸道寄生蟲病。
新生羔羊出生排完臍糞后,正常的糞便顏色為蛋黃色或黃褐色。如果糞便顏色發綠、稀軟,是受涼的表現;糞便發白,是羔羊吃奶過足或胃腸道功能受損;糞便深紅色,說明消化道前段有出血,如胃出血、食道出血;糞便鮮紅色,腸道有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