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成都 611731)
新工業時代,客戶對于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高度呈現出了個性化的特點,產品從研發、設計、生產到交付的時間周期大幅縮短。為應對這一局面,生產工廠需要對自身資源進行靈活配置和組合,以敏捷制造為基礎,進而實現多批次的定制化生產。這時,隨著工廠配套而來的智慧物流在行業上下游鏈條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產品在物流環節中進行迅速且有效地移動,變成了聯接供應商、制造商和客戶的重要紐帶。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因素逐漸衰退,企業發展不僅面臨著內部市場的強烈競爭,同時也面臨著外資工廠逐漸轉移到東南亞地區所帶來的外部壓力。供應鏈條的去繁就簡和數字化驅動是人口紅利減退下的必然趨勢。
第一,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電子商務物流學雖取得了一定發展,但與傳統物流教學的趨同化較為明顯,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置上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缺少自身特點及實踐教學經驗,不能緊跟行業發展步伐,無法適應大數據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電子商務物流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在目前的電子商務物流人才培養上,大部分學校都還沒有設定明確的培養定位。從課程設置上來看,絕大多數仍然以傳統的倉儲運輸教學結構為主,再輔以少量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內容。因為更加偏重于對基本物流知識的講解和教學,所以學生掌握的技能更多還是傳統的物流操作和管理技能,與未來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相關崗位關聯性較差,學生走向社會后還會面臨著企業的二次培訓和個人的再次學習。電子商務應打破原有傳統物流人才培養的模式,要在基礎物流知識內容教學的基礎上著重突出電子商務的特點,特別是要在供應鏈條中對不同地域、不同環節以及不同參與節點中所扮演的角色來進行針對性教學。
第三,電子商務物流教學專業師資力量有限。教授電子商務物流的教師絕大部分是之前教授傳統物流的教師,他們原有的知識積累也會在新電子商務教學條件下實現轉型。電子商務活動的一大特點就是數據和流量,整個鏈條中的銷售與后續支持都是基于這一特點進行的。因此,電子商務物流的教師需要對電子商務行業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知,可以將電子商務物流活動支持的大數據挖掘和應用能力與傳統物流管理相結合。
第四,缺少適合教學的電子商務物流大數據教材和軟件。不僅是電子商務物流,適合傳統物流教學的軟件都屈指可數,而且電子商務發展呈多樣性和快速化,這就使得數字化教學軟件更是稀缺,僅有的少數教學材料也與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物流匹配度不高。
第五,學生缺乏社會實踐場所。電子商務物流課程大數據導向實用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它需要技術含量較高的實驗室作為硬件設施,針對來自于行業真實數據的需求程度也更高。將大數據實驗室與電子商務物流教學相融合是此次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進行跨專業教學的有益探索,摸索行之有效的交叉專業構建道路;致力于電商物流專業和第三方物流專業大數據賦能型人才的培養;為大數據分析專業提供最前沿行業的實踐機會。
對教學設置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電子商務物流與大數據專業的交叉建設不是僅靠單一專業就可以完成的。這兩個學科之間具有較大的專業差別,需要兩個專業的教師共同協作和探討如何找到這兩個專業中具有粘性的交叉點。該課程的授課對象不是單一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或大數據分析專業的學生,而是需要兩個專業的學生共同參與相關課程的授課和實踐。一是專業交叉試驗。由單一的電商專業教學轉變為電商與大數據交叉教學,綜合大數據和電商物流教學的互補性課題來進行分析與實驗。二是交叉專業資源開發。兩個專業的學生在之前有著不同的學習背景和知識框架結構,所以在交叉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技能的雙向性與互補性,要在緊貼行業動態發展的前提下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穿插,并建立合理的物流實訓平臺。三是專業課程結構設置。交叉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打破傳統結構,要在體現通用知識基礎的前提下引入項目制度的教學管理特點,在課程設置上形成以項目結果達成的目標為導向的多內容搭配和實踐技能組合,進一步構建與電子商務物流分析與執行緊密結合的專業課程體系,讓大數據分析充分貼近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需要,同時設立專業性強的大數據電商分析數據庫。四是專業實施轉型。要把最前沿的行業導向及分析方法引入教學內容,在保證學生把握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統規劃構架、供應鏈的協調與集成等教學要求的前提下引入最新的大數據教學內容。
在校企融合下進行實踐性教學建設。專業課采用了項目導向、實戰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并以行業和企業的實際案例作為教學實踐基礎。要充分發揮數據挖掘與分析軟件和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作用,供學生進行體驗式實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強調的是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能性。在專業交叉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數據分析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可充分利用校企聯動來進行優勢互補,利己利他的將教學從校內導向校外,再從校外回歸課堂。
交叉搭建教師隊伍。此次跨專業教學是一次明顯的差異性跨學科試驗,交叉的契機來自于電子商務這一行業的特點,大量的數據信息和流量對商業活動產生了關鍵性影響。因此,在教師隊伍的搭建和組合上還是要考慮一主一輔的模式。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相對占主導地位,偏重關于經濟活動及物流的教學部分,而大數據專業的教師則側重于數據挖掘和分析賦能。
考慮到電商專業學生在編程和大數據專業的基礎知識方面相對較為薄弱,大數據專業教師便在課程構建和教材遴選方面打破了原大數據專業的框架,針對性地選取一些內容進行教學。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但仍需一定的時間和接受度來反饋進一步完善交叉教學條件下的內容匹配。經過一學年的教學調研反饋,要對后續的交差實驗班教學、教材的挑選、教學章節的編排進行重新安排,讓教學內容的貼切性和深度能更加適合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生。
在整個教學實驗過程中,經典案例占了較多的比重,但從電商角度來說,獲取行業前沿案例的機會和資源仍然相對有限,需要在后期進一步拓展社會實踐資源。經過一學年的實踐教學,已從橫向合作單位以及外延行業從業人員處得到了更多的實際行業及工作案例,并匯編成相應的教學輔材,將會應用于后續的交叉實驗教學當中。
目前的專業交叉是單向交叉,僅是把大數據方向教學引入到了電商專業。考慮到電商在目前社會經濟形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下一步計劃將電商專業的相關內容引入到大數據專業教學中,從而實現真正的雙向交叉教學。雙向交叉教學相較于單向教學會有更多的挑戰,但也會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向電子商務物流專業中引入大數據的概念,更多是對思維方式和分析工具進行介紹、認知和應用,從而在電商物流管理中建立大數據的管理和決策理念。而在后續展開的雙向教學,更多的是建立一種場景模擬分析,要向大數據專業引入電商條件下的物流行業發展特點,這時的行業動態前沿認知、教學導向和模式將會與之前完全不同。在兩個專業完成獨立教學后,還要打造一個互融互通的交叉團隊,這才是專業交叉的最終目的。
本次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和下一步最重要的計劃是打造一個以大數據實驗班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物流方向下的大數據分析團隊,不但可以在教學上進行案例分享和數據分析支持,更能夠面向社會和企業來開展對外的大數據項目分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