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曦 中國傳媒大學
電視紀錄片以記錄為核心,是傳統媒介下的電視專題報道節目,節目采用跟蹤記錄的拍攝手法對文化、政治、經濟做出紀實報道。對視頻鏡頭進行組合應用,可以讓紀錄片客觀的展現人類的真實生活,透過內容了解生活細節,使電視節目形態更好的反映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紀錄片可以與媒介信息更好的融合,為拍攝與布局建立邏輯關系,拓寬紀錄片的發展視域。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紀錄片已經在傳播方式上做出改變,跳脫出原來的傳統媒體,開辟了網絡化傳播途徑。用戶上網瀏覽并發布視頻,提高資源傳播效率,讓不同題材和類型的紀錄片一度成為網絡熱門。互聯網視頻媒體的發展主要以數據流量為前提條件,傳統電視紀錄片借助視頻網站能夠拓寬自身發展領域,提高傳播效率[1]。
當前新型社交平臺獲得人們的廣泛關注,比如騰訊微博、百度貼吧、抖音視頻已成為紀錄片播放的重要平臺,無論是播放形式,還是紀錄片互動性能,眾多論壇中各檔紀錄片播放存在相似性。每集紀錄片的播放都會引發受眾熱烈討論,由于關注該紀錄片的受眾群體基本一致,所以人們的興趣與愛好大致相同,受眾在平臺中參與探討,無形中加速了紀錄片口碑的傳遞。
互聯網的發展使電視紀錄片的創作技術載體日益豐富,無論是前期拍攝,還是后期制作,都離不開視頻處理與編碼技術、網絡通信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為紀錄片信息傳輸提供了載體。在媒體傳輸方面,移動主題讓紀錄片拍攝角度更加新穎,隨著智能設備拍攝系統的優化,手機已成為紀錄片的拍攝方向,以往的紀錄片是官方記錄,如今是全民記錄。這期間,紀錄片視頻素材不斷更新,依靠新媒體語境,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上傳素材,讓紀錄片以微視頻的形式出現,降低了以往的傳輸成本。比如抖音短視頻,用戶利用手機拍攝視頻,再將其上傳到平臺中,這樣的紀錄片更具有商業價值[2]。
當下新媒體的發展使媒介傳播渠道逐漸多樣化,微信、微博已成為紀錄片播放的重要渠道,轉變了紀錄片以往只能通過電視播出的單一模式。受眾對信息的檢索和接收方式也在改變,優質紀錄片擁有網絡傳播途徑,人們也會在知乎、豆瓣中分享紀錄片,將紀錄片創作與營銷模式相融合,突出其商業價值,同時也意味著紀錄片傳播渠道多樣化。
新媒體語境下大眾的審美水平不斷提升,數碼產品已成為生活必備品。無人機、單反等設備的應用使紀錄片創作群體逐漸擴大。創作理念上,紀錄片改變以往的創作方向,轉為平鋪直敘的記錄生活方式,深入挖掘生活細節,帶領受眾以感性的目光看待問題。與此同時,紀錄片與短視頻相融合,在故事情緒的感染下使更多人去體會紀錄片的創作意圖。
從群眾角度出發,結合受眾生活和需求確定紀錄片選題。在側重細節的同時關注民生,拉近節目和受眾間的距離,使受眾對節目產生更多關注度。比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選題上就源于生活,展示中國傳統美食,反映時代的變革,這也是新媒體語境下為紀錄片提供的新思路。建議將人文與生活充分結合,讓紀錄片內容充分突出人文元素,使其成為節目創新思路,轉變單一的主線式敘事方式,采用多元化藝術表現形式,使紀錄片特點鮮明。《舌尖上的中國》向受眾展示美食和民族飲食習慣的同時,也表達了食物中隱含的親情、愛情等感情元素,突出了節目的人文特色。建議更新紀錄片創作思維,在制作中融入營銷思維。從紀錄片選題階段開始,關注群眾生活的熱點話題,以此作為節目策劃主題,從而吸引大眾關注。比如《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 周年》的主題紀錄片,迎合社會發展現狀,以社會變遷中的經典故事作為切入點,向大眾展現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3]。
真實反映人類社會的美是紀錄片的一個功能,選取素材時應借助新媒體,通過互聯網吸納多元化素材,從而表達出具有社會屬性的事物,通過對美的挖掘,尋找寫實與寫意的平衡,將不同素材用于紀錄片拍攝中,促進作品內容的多元化,以此滿足不同受眾的審美需求。主題策劃也可以實現多元化,比如《舌尖上的中國》是節目組輾轉多個地區拍攝的,以多元化題材吸引人們注意。再比如《大視野》和《航拍中國》涵蓋了多樣化的場景主題,使新時代紀錄片更好迎合新媒體下的收視需求。
紀錄片在播出時可以剪輯出不同版本,比如按照時長分為長視頻與短視頻,不同拍攝與剪輯方式所呈現出的藝術效果也會不同。建議綜合應用延時拍攝或定格拍攝等手法,讓紀錄片的制作更加精良,使作品更具美感。比如美國紀錄片《伊卡洛斯》進入我國后被多個視頻網站推廣,騰訊視頻在商業策劃中引入BBC 和國家地理頻道等國際紀錄片,聯合拍攝推廣紀錄片,讓受眾通過平臺看到了不同的紀錄片拍攝手法,也讓優酷、愛奇藝、騰訊等視頻網站成為電視紀錄片重要的傳播平臺,在擴展紀錄片推廣平臺的同時,培養出了一大批高素質創作型人才。
電視紀錄片編排工作中,應從細節入手,做到精益求精,迎合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潮流,創作出現象級紀錄片作品。編導人員應引入先進的編排手段,強化文案編寫和視頻制作,提升現階段受眾對電視紀錄片的認可度。與此同時,還要保障編排節奏流暢,紀錄片內容情感表達順暢,強化紀錄片的層次感,引導受眾從外到內的融入紀錄片故事場景,從中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提高紀錄片對自己的影響作用。為了更新編排方式,需要從策劃階段入手,樹立互聯網思維,借鑒國外優秀紀錄片的編排方法和拍攝方式,創新思維,比如《手術兩百年》大型紀錄片是我國首部全景拍攝的科學紀錄片,講述了人類和疾病之間的抗爭故事,采用歷史與現實相融合的回環結構,讓受眾了解外科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僅如此,多元的編排制作方式給受眾帶來更加新鮮的體驗,全實景拍攝的過程中,對無法視覺化的歷史或科學部分采用“劇場舞臺表演”和三維動畫演示的方式,幫助受眾理解內容,使紀錄片的敘事方式更加生動直接。
新媒體之所以可以更好的吸引受眾目光,是因為它的載體具有很強的交互性,能夠給受眾提供新鮮的體驗感。紀錄片創作時可以應用先進的技術提升內容表現力。應用先進的設備制作紀錄片,提升畫面精致度,使作品具有更強的觀賞性,比如應用航拍無人機讓受眾看到與以往不同的視頻視角。例如《航拍中國》紀錄片就是從空中俯瞰祖國山河,立體化的展現人文景觀和自然地理。采用先進的藝術表達方式使紀錄片內容更具美感,轉變人們對紀錄片刻板的印象,依靠技術手段對紀錄片視頻做好后期包裝,對于歷史建筑或場景等無法拍攝的畫面,采用3D 建模手法將場景還原,豐富紀錄片內容,強化表達效果。
總而言之,新媒體語境下的紀錄片擁有多元化發展形勢,向受眾呈現出的藝術價值不斷提升。電視紀錄片具有真實性特征,與其他紀實節目一樣,必須以真誠的態度剖析生活,這不僅是紀錄片的拍攝風格,更是一種創作手法。為了更好的迎合新媒體語境,滿足大眾多樣化審美需求,紀錄片應不斷轉變傳統思維與觀念,依靠互聯網搜集多元化素材,借鑒其他國家的紀錄片拍攝手段創新拍攝手法,擴展網絡推廣平臺,在更新編排模式的同時提升節目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