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鵬 上海體育學院 傳媒與藝術學院新聞系
體育新聞寫作不應隨意而為之,應當正視所寫的每一個字所傳達的價值意義。以下建議主要分為兩類——記者素質提升和寫作要求:
新聞報道素材來源離不開人,人作為擁有七情六欲的生物,對情感的感知具有強烈的敏感性。體育新聞的報道主體對象主要是運動員,也就是說,對運動員們的聚焦,是體育新聞工作者繞不開的工作環節。記者在前期采訪時用語言與人打交道,最容易體現人文關懷,而在寫體育新聞的過程中,卻容易忽視體育新聞當中的主體人物的感受。想要做到對關懷人文有所意識,就要理解其中的“人”字,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很多時候,曾經取得輝煌成績的運動員,他們現今的一次失利會成為體育新聞的由頭,這樣的由頭也就給體育新聞寫作定下了悲傷的基調。而新聞的主人公,既是運動員,也同樣是受眾。倘若,記者在寫作過程中,沒能把握好情感尺度,過悲的文字就會給當事運動員帶去負面心情,新聞也就失去了人文關懷。
現在的體育新聞,新聞由頭越來越傾向于,與目標體育事件有關的人口中或社交媒體平臺上所傳遞出的消息。為了尋求新聞的獨家性和及時性,很多體育新聞記者僅憑從一處聽來或看到的小道消息,就立馬以此為由頭進行體育新聞寫作。此時,記者往往想要在其他媒體同行前搶先一步,因而選擇不考慮或放棄對消息來源的多方求證和核實。這樣的結果導致,寫出的體育新聞簡短精練,但是之后當此前獲得的消息逐步在公眾群體當中展開全貌的時候,記者需要再次寫一篇甚至多篇新的新聞,來對此前發布的新聞進行補充或澄清。如此做法次數增多以后,受眾會懷疑新聞媒體的權威,甚至失信于其。所以,體育新聞記者在寫作前,一定要對信源進行多方求證,不能為求快速而忽視穩健,應避免欲速則不達,樹立媒體權威。
體育世界的邊界廣闊無窮,可以說只要有運動就會有體育,這也就意味著體育事件俯拾皆是,但并不是所有事件都值得作為體育新聞的新聞由頭。許多體育新聞呈現給受眾的價值觀略顯狹隘,常常只展現了片面單一的角度。比如當涉及男女權力的事件,記者缺乏充分考慮,通篇新聞寫作都只關注到一方面,而如今兩性權力為人民熱議的焦點,這樣的新聞事件在寫作過程中把握不當,容易讓受眾嗤之以鼻。而媒體的公信力是有限的,受眾對于體育新聞媒體的報道期待值也是有限的,體育新聞記者不應為了趕時效、搶流量,而一味地把一些并無價值意義的體育事件作為新聞由頭來進行體育新聞寫作。因此,體育新聞記者應當提升自身的鑒賞品味,在新聞寫作之前,要盡可能地多角度思考新聞事件,深入挖掘事件,全面剖析事件所蘊藏的正向價值。
體育新聞作為大眾傳播的產品,應當保證其整體帶給受眾的嚴肅性。雖然體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是高不可攀的活動,但是體育新聞也不應當因此而過于親民化、隨意化。為此,體育新聞記者應該要增強文體意識。新聞學視域里的文體意識則是指,記者對新聞報道的話語體式和結構方式(包括新聞報道的語言表達、結構方式、表現形式、體裁樣式、報道方法等)的一種鑒別和感知的能力。[1]需要體育新聞記者們明確的是,體育新聞的文體類型為認知類。認知類文體顧名思義就是,改變認識而傳遞知識的文體。恰好,體育新聞主要功能正是給受眾傳遞體育信息,這也就是為什么要求體育新聞記者要對信源進行證實的原因,為的就是讓受眾明晰體育事件,而非讓受眾產生誤解。所以,要以嚴肅的態度來寫作體育新聞顯得尤為重要。
閱讀體育新聞是體育受眾們了解體育比賽的主要有效方式。因此,體育新聞離不開對體育比賽的報道,離不開對體育比賽的描寫。受眾在閱讀體育新聞的過程中,需要把文字轉化成對應的畫面,才能在腦海中還原一場自己無法親歷的體育比賽。通常,為了細致描寫比賽,寫作體育新聞時會盡可能展現細節,而大量細節會使得整篇體育新聞篇幅過長,讀者容易缺乏耐心,產生“棄讀”心理。考慮到受眾的閱讀耐性與舒適度的匹配關系,體育新聞寫作可適當采用故事化的寫作方法,以增強新聞可讀性。具有故事性的文字方能流入讀者的心,體育新聞富有故事性才能不辜負體育比賽的精彩細節。但是,故事性并不意味著虛構,而是需要體育記者在體育新聞的寫作過程中,把真實的事件內容用生動有趣的詞匯展現出來。
作為一篇體育新聞的閱讀起點,標題和導語首先會被受眾關注。然而,在現如今的快節奏生活之下,人們很難用專門的時間閱讀新聞,碎片化閱讀方式使得新聞生產端和消費端都追求一個“快”字。千篇一律的體育新聞報道在一開始就給受眾制造了淺層新聞的印象,受眾習慣了用水過鴨背的心態閱讀新聞,當遇到一篇深度報道的時候,往往因為習慣而難以靜心閱讀。“萬事開頭難”其中的“難”不單指的是從無到有的困難,還提醒體育新聞記者們要以沉穩的心態來對待新聞報道的起點——標題和導語。因此,為了能讓受眾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正在閱讀一篇深度報道,體育新聞記者應該注重標題和導語的穩重性,以踏實的文筆來進行寫作,不應只注重正文部分的穩重,要在一開始就給受眾定下嚴肅認真的閱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