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慧
為促進工程項目開發建設更加順利,同時質量得到保證,本文對地質勘察工作對工程造價的影響進行分析。首先簡單介紹工程概況,其次,對地質勘察工作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列舉,如地下障礙物勘察不力、勘察數據不準確導致施工設計方案需要變更等。而后分析了問題出現的原因,最后,對問題解決對策進行了針對性解讀,以期在不增加工程造價的基礎上,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落實勘察工作時,針對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技術人員對初勘工作進行了進場次數的確定,共分為三次,同時為了讓勘察結果得到精確性保證,技術人員還進行了多次補勘。目的是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如改線、工作井方案調整、詳勘時征地完成等操作可以發揮出更為高效的作用。
位于某市的工程項目,在實際開發建設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難點,如盾構推進沿線環境復雜、土層結構脆弱、技術難度大等。不僅造成了工作面狹小、地下地上施工中會遇到很多障礙物,還讓勘察工作的開展遇到很多風險,這些風險因素如果處理不好,工程建設就需要變更,但無論是設計變更還是施工變更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做質量擔保。
如果在地質勘察工作進行組織、落實時,沒有對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質進行充分認識,就可能導致工程造價大幅提高,甚至出現安全事故。與此同時,在這種沒有得到充分認識的地質環境下,開展工程建設操作,還可能會影響到工程項目的竣工質量,甚至給工程建筑的后續使用帶來無限的隱患。為了將隱患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排除,項目管理人員還需通過后期維修與整治的方式進行處理,而這同樣會增加工程造價。如果能夠提前對不良地質現象進行科學勘測,及時發現問題,并配置更為科學的調整措施。如換填土層、夯實地基等操作,就可讓問題為有效解決,增加工程建筑的穩固性。但是,現實情況往往是工程項目已經進行到了施工階段,才發現地質不良問題較為復雜且不止一種。如此在對這些特殊地質進行調整時,不僅可能需要更換施工操作設備或是技術方式,還需要對其他組織工作進行更改,同樣會讓工程成本大幅增加。最后,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特殊或不良地質工程在實際的調整過程中,因為需要使用一些較為復雜的技術或高新設備,工程造價同樣會大幅上升。例如,巖土工程中的不良地質需要使用地質與土木工程復合技術進行調整,同時會占用較長的工期,這個過程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協調、細節需要處理,因此想要此項工作更為高效的完成,時間與資金的投入必不可少,工程的成本因此而大幅增加。
工程項目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3標段發生的拔樁有20根,2標段拔樁為14根,同時物探實測出的拔樁數量與投標時的標注的拔樁數量不一致,誤差較大,同時拔出的樁都是2截樁,這表明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而物力與人力都是依靠資金支撐的,因此施工單位需要花費額外的費用。
再有,工作井在進行樁位的實際勘測時,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位置變更、不符實際的情況,因此施工設計單位需要對設計進行變更,保證施工進程不受影響,因此保證工期與工作落實穩定性必須耗費大量的資金。
工程的勘察設計工作落實層面,占用的時間不可過多,因此會在項目決策后進行施工設計,此時勘察設計的時間將會被繼續縮短,這就會導致設計人員無法對各方案的細節進行科學比對,進而為了盡快完成任務而匆匆了事,那么很多細節問題就會被遺留到施工階段完成,勘察單位為了讓內部費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節約,可能會對外業操作進行大幅縮減,最終導致部分工程地質的勘察工作被遺漏,而工程施工進行到這個環節時,就需要進行變更,工程造價此時不得不增加,同時問題也會被轉嫁到施工單位身上。通常情況下,因為地址勘察測點的間距較大,因此會比較容易出現勘測遺漏問題。所以在對地下地質基礎環境執行物探操作時,如果遇到了埋設深度數值較大、環境復雜等情況,還可能存在人為操作錯誤或是儀器精度不足、漏勘等風險。同時,一旦出現勘察錯誤,線路設計與規劃就會出現失誤,進而導致施工過程出現各種問題,不僅可能造成線路設計、規劃失誤,還可能給工程施工的過程造成較為嚴重的效率阻礙,問題不僅僅體現在這一個層面,如環境遭到破壞、工程資金占用量增加、較為嚴重的社會效應等都可能出現。
導致勘察單位出現數據不準確問題出現,一般為勘察單位工期緊、職工技術操作水平不達標、勘察單位重視業內勘察、忽視外業勘察等原因,同時,如果出現勘察點離隧道軸線的距離過遠的話,那么勘察資料上的相關數據與信息就可能與實際工程勘察到的結果相去甚遠,這不僅可能導致設計與施工環節的工作落實中出現問題,同時還可能埋藏下風險。勘察單位在對深度與工作量進行確定時,不能拘泥于國家標準,雖然國家對勘察工作的工作量進行了順序與量級的規定,如每個階段的布孔原則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區域內的地質條件不同,如果直接照搬地區規定,那么就會導致設計、施工方案科學性出現不足問題,同時,不同階段的勘察精度與勘察工作量不同,因此在對這些工作進行布置時,要靈活、適宜,并參考適合本地區的勘察標準。
在實際工作的組織落實中,為了讓問題得到有效避免,施工技術人員應根據工程結構分析結果對勘察文件進行要求編輯,對勘察內容進行更為全面的信息總結與明確。同時,向設計、監理等單位進行意見征詢,及時對勘察要求文件進行審查。
其次,對勘察大綱進行審查。勘察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及時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與相關要求文件對勘察大綱上的信息或是相關內容進行詳細比對,不可遺漏的對比信息包括勘察人員的資質、設備的完善、勘察技術方法、勘察計劃、勘察安全質量措施等,經過審批后,勘察大綱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再次,現場勘察工作的審核。對現場勘察工作的落實進行關注,是保證勘察結果準確的有效輔助操作,對勘察現場的人員準備、技術準備、設備準備、芯樣錄入等條件進行分析、保存等。
最后,使用其他輔助勘察方法。在對土層進行劃分或是對勘察工作的風險進行描述時,技術人員除了要對鉆探、探槽、探坑進行性質描述以外,還要通過靜力觸探、標貫試驗、動力觸探等方式輔助勘察結果更加準確;同時,一些位于深層地下的障礙物或是不良地層,可以配合使用靜荷載試驗或是其他輔助勘察方法進行處理,保證結果的準確。
首先,注重交底工作落實,同時,對物探跟蹤服務的反應效率進行重視,撥正施工進度得到精確控制,并依此保證造價可以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同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地下的地質情況各不相同,加上物探行業技術水平有限,施工過程中還可能出現勘察數據與實際結果出入過大,進而導致工程需要停止。因此,勘察單位需要從成果交底環節開始,對探測成果進行標段、節點劃分,同時保證交底工作步驟擬定的更加詳細。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施工過程中可能會遇見一些突發狀況或意外,因此做好問題的提前防控非常重要。
其次,科學對應監理制度。勘察監理工作的作用非常突出,不僅可讓建設單位的勘察過程、成果報告等工作得到科學控制,還可讓勘察工作的落實的更加詳細。
再次,勘察成果報告的評審驗收制度確立。各個部門,如設計、施工、風險評估等部門的專業人員都要對成果報告上的信息進行驗收,保證制度的作用發揮完全。
最后,對勘察工作的精度與質量進行科學把控,尤其是城市建設勘察與隧道建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細部調整。
在對城區內的電力隧道進行勘察工作落實時,技術人員首先要重視城市環境勘察環節,保證施工操作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改造與破壞。其次,要加強對巖土工程勘察和設計工作之間的聯系,同時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對勘察方法、技術種類等進行科學配置。最后,保證勘察工作的落實有效性,盡量防止出現勘察工作的相關變更導致工程成本增加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