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平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大學物理課程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對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問題方法、增強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性、提高人才的科學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工科大學生的物理基礎會影響他們日后工作的適應能力和發展后勁,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受2020年疫情的影響,高校延遲開學,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對教學的影響,教師們紛紛將教學重心轉移到線上教學,既不降低教學質量和標準,又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約束、自我管控能力。
線上教學是以網絡為介質的教學方式,借助網絡,教師與學生即使相隔萬里也可以開展教學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改變了傳統的教室授課方式。目前的線上教學方式主要有三種:直播、錄播和在線一對一模式。網絡平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虛擬教師,通過不同模式對比,經過一周的摸索、測試和探討,在參照線上教學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教學效果、學生的課后反饋和學生特點,最終選擇借助第三方平臺超星泛雅(電腦端)和學習通(手機端),以推薦優質資源為主、附以部分自建資源的雙資源建設。
為保證線上教學的順利進行,2020年2月1日我開始參加了超星集團組織的網上《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根據培訓的講解,邊學習、邊了解超星學習通平臺中的模塊,主動摸索具體操作過程,快速建起了大學物理網絡課程,并按照章節、知識點建立了目錄,同時對所授課的2019級三個本科專業:工業工程、工程造價、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建立了對應的班級,并邀請所授班級的學生全部入班學習。為保證學生能及時接收最新課程信息與教學安排,保證備課質量和進度,方便與學生的溝通和即時答疑,還建立了相對應的QQ答疑群。
在教學視頻資源上,我選用了東南大學馬文蔚、周雨青老師團隊在愛課程平臺開發的大學物理課程。將視頻從愛課程平臺中導出,結合我們的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按照知識點的分類,通過剪輯軟件進行整理、合成、導出,爭取對每個知識點的講授控制在15 min左右,避免長時間的講解使學生乏味。
以往,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容易出現“聽得懂、學得會、做題難”的情況,根據授課的具體內容,在重點和難點知識上補充了例題,錄制相關速課,分別傳至學習通平臺,作為學生們線下學習的任務。
除了視頻資源以外,我們還準備了相應的電子課件、電子教案、章節自測、作業、參考書目、擴展閱讀等多種教學資源。
按照本學期所承擔的授課任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日歷,通過學習通平臺提前一周上傳教學資源,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和QQ公告下發學習通知,合理規劃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
在播放每章節的視頻之前,對學生發布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了解學習重難點。由于學生是在家自學,手里無教材,我們在每節課后給學生發送電子參考書,方便學生記錄筆記,老師不定期抽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各章節內容還進行了測試,主要是設計一些概念性知識,既考查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也復習和鞏固了所學內容。
線上學習大部分是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僅有學生的線上學習,缺少師生互動,再好的線上課程也無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為保證線上線下等質同效,在授課過程中及時督促學生學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線上學習習慣,同時,根據學生在章節測試、作業和課代表收集到的學習問題,通過個別答疑、騰訊會議和學習通里班級群聊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解答。
章節測驗和完成作業可為教師掌握學生的知識提供第一手數據,對答疑環節提供更為直觀的依據。通過對章節測驗的得分數據分析和作業批閱,清楚地了解到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失分點或易錯點較多的地方,除了在互動答疑環節對學生們重點強調之外,還制成了例題PPT,錄制成速課發送給同學們,供同學們再次學習。
在開課第一節,就將本學期線上教學的考核方案告知同學們,考慮到直播易出現卡頓的現象,我們在設置成績權重時只考慮了作業、視頻、章節測驗、訪問、討論這5項內容,各項占比分別為20%、40%、20%、10%、10%,考核形式豐富多樣。超星平臺強大的統計功能能有效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我們直觀地了解到課程的運行情況,甚至精確到每一次測驗、每一道題、每一位同學,很方便地監測到學生的其他學習動態,包括課堂的參與情況,若學生什么也不參與,那么他線上學習的分值就為零。過程性考核應貫穿整個教學始終,即使疫情防控結束之后,教師和學生回歸傳統課堂,也會繼續進行線上教學,教師們也會以新的感受和動力來憧憬和面對未來的教育教學改革[1],線上學習的得分也會作為一部分計入同學們的平時成績中,為后期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奠定基礎。
從前幾周的統計數據得出,本門課程線上教學運行總體平穩,學生到課率達96.7%,章節測驗和作業完成率為95.3%,這期間,共舉行了314個教學活動,其中105個視頻,32個作業,83個課件,24個公告,70個章節測驗,部分學生還根據自己的情況主動學習了拓展部分資源。說明大多數學生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逐個完成相應的任務,從側面反映出學生還是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我們會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考察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接受度和滿意度,調研學生參與活動的意愿,為下一步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線上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和激勵、線上教學答疑環節的設計、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刺激、引導和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及學習模式等都有待于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我個人認為,教師應該更注重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拓展學生學習的廣度、深度和維度;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與日常生活或與現代科技相關的思考題和討論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的參與度;在師生互動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升線上教學效果。
在課程設計時,還要考慮到在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教學不僅要傳授系統的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從大學物理課程的特點出發,闡述物理知識在唯物主義觀、實事求是科學觀、人民觀和愛國情懷國家觀、積極上進、團結協作的人生觀等方面的滲透路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