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長春中醫藥大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長春 130117)
大學是人生當中十分寶貴且值得珍惜的時期,處于成年初期的大學生將面臨自我成熟、學業任務、人際交往、職業規劃等新的人生方向。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才能順利完成這一階段的發展任務,平穩走進社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一直受到國家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2013---2018年,國家頒布了多個心理健康服務的相關文件,文件的出臺促進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但現階段,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定問題,如重視程度不夠、師資投入不夠、學生認識不夠、教學形式化、教師專業水平不足等問題[1-2]。
對吉林省某高校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重點調查學生對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部門的了解程度、學校對心理服務的參與程度、出現心理困惑時的應對方式、較為關注的心理教育服務內容、期望獲得心理教育服務的途徑、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建議這幾個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1)對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完全了解的學生為230人,僅占6.46%;大概了解,知道學校有心理健康中心的學生為1 966人,占55.22%;沒聽說過,完全不了解的學生為1 364人,占38.31%。(2)上過心理學相關課程,參加過學校舉辦的心理活動,進行過心理咨詢的同學為1 258人,占35.34%;沒有參加過學校相關心理活動但聽周圍同學談論過的為1 852人,占52.02%;從未參加過也沒有聽說過學校心理服務活動的為450人,占12.64%。(3)出現心理困惑時會向學校心理教師求助的為477人,占13.4%;找非專業人士如朋友、家人等求助的為2 203人,占61.88%;選擇自己默默承受的為880人,占24.72%。(4)學生最關注的心理健康服務內容依次是人際關系調適(77.56%)、學習壓力緩解(68.26%)、職業生涯規劃(58.06%)、自我情緒管理(57.36%)、大學適應問題(48.12%)、精神疾病預防(23.76%)。(5)學生最希望獲取心理健康服務的途徑依次是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科普宣傳(71.69%)、心理健康專題講座(42.42%)、心理健康課程(40%)、心理咨詢(33.34%)、團體心理輔導(27.64%)。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有12.64%的學生從來沒有參加過學校的心理活動;當出現心理困惑時學生們的求助方式依次是向非專業人士求助、自己默默承受、向心理教師求助,選擇專業求助的學生數量最少,且有超過1/5的學生在出現心理困惑時只選擇自己默默承受。這說明在高校中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薄弱,對心理健康服務存在誤解,比如有的同學片面認為“只要身體好就行,心理健康并不重要”,有的同學還認為“去做心理咨詢的人一定都是心理有問題”,對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認識不夠全面、不夠客觀,以至于不愿意或不會優先考慮參加相關活動。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學生中完全了解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僅占6.46%,沒聽說過的占38.31%;學生參與過相關課程和活動的人數僅占1/3,且僅有40%的學生希望通過心理課程獲取心理知識,這可能反映出:(1)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達到高度重視,在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宣傳方面有所欠缺,組織心理活動的頻率不高,以至于還有接近40%的學生不知道學校有相關服務。(2)學校心理健康課程和活動的內容及形式還不夠貼近學生,心理活動和授課形式單一,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設計活動,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強。(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缺乏專業性,直接影響了心理服務的質量。
第一,要落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相關政策文件。增加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確保各項心理服務的正常運作,保證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切實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第二,要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配足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最大限度讓學生享受質量優、數量足的心理健康服務。第三,要調動各方資源。強化育人合力,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咨詢師、學院輔導員、監護人的作用,在各方努力下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全面培養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的意識和能力。
第一,要充分利用多種傳播渠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通過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宣教活動、網絡媒體、紙質媒體等傳播形式來塑造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現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識。第二,要充分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節點,開展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宣傳活動。如結合“325(善待我)”、“525(我愛我)”、“125(要愛我)”等節點來組織形式多樣、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宣教活動,最大范圍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第三,要創新方式方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及形式的多元化。在教育內容上,可以加入學生更感興趣且實用性較強的內容。在教育形式上,可以通過心理講座、團體活動、情景劇、心理游戲、心理沙盤、繪畫涂鴉等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不斷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本著對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負責的態度來設計出能夠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的大眾化活動,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要加強對男生心理健康的關注?!澳袃河袦I不輕彈”,很多男生會壓抑自己的情緒情感。在組織活動時,要關注男生的心理需求,鼓勵其勇于表達和宣泄。第二,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引導。例如,大一學生剛離家進入校園,遇到的多是人際、學習和生活適應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可以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團體訓練、團體沙盤等,幫助其快速消除陌生感,融入集體。大三學生將面臨考研和工作的選擇,常常內心沖突大,因此,開展有關情緒調節、放松訓練、人生選擇等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非常有必要。第三,注意學生的專業差異。不同專業學生的心理問題類型不同,文科類和理科類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壓力相對較大,文藝體育類學生的技能練習及比賽壓力相對較大,應根據其實際特點分別開展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合作與競爭等相關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