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國家煤礦安監局召開汛期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視頻會,局黨組書記、局長黃玉治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認真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防汛救災和防災減災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強調要加強汛期煤礦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深入推進重大災害防治,統籌做好煤礦安全生產重點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為做好“六穩”“六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安全保障。
會議要求,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要求,全面開展汛期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落實“三專兩探一撤”措施,建立災害性天氣預警和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應急演練和值班值守,做好地方監管全覆蓋檢查和煤監機構重點抽查工作;要強化瓦斯、沖擊地壓、頂板等重大災害超前治理,實施瓦斯零超限、煤層零突出和零沖擊等目標管理,開展沖擊地壓和煤與瓦斯突出“兩類煤礦”產能重新核定工作,組織專項執法檢查,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加快推進采掘智能化,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會議強調,要以開展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為主線,加大對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開小灶”力度,繼續開展好“學法規、抓落實、強管理”活動,教育企業尊法守法,繼續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要嚴格規范精準執法,落實重大隱患整改督辦責任,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遠程監察,切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安全風險防范工作。要嚴格落實煤礦企業主體責任,推進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夯實煤礦安全基礎。
7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2020年能源迎峰度夏工作。會議全面分析研判了能源迎峰度夏供需形勢,抓住突出矛盾和問題,圍繞“改革、增儲、安全”,指導有關方面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供應保障。
會議強調,煤炭保供方面,一是深化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合同簽約比例,充分利用信用手段加強履約監管;二是深化煤炭儲備制度改革,將煤炭儲備責任與煤炭生產、消費、進口相結合,全力提高煤炭儲備能力;三是深化煤炭交易制度改革,有效發揮全國煤炭交易中心作用,促進形成統一規范的全國煤炭交易市場;四是強化重點區域協同保供,推動建立煤炭主產省份與主要消費地區的協同保供機制,形成跨區域保供穩價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7月17日,國家能源局舉辦三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發布全國能源生產消費有關情況,介紹國家能源局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工作成效。
據會議披露,進入二季度,煤炭生產延續3月下旬以來良好態勢,日產量保持在1000萬噸左右。上半年,煤炭產量18.1億噸,同比小幅增長0.6%。會議指出,要充分發揮項目投資拉動作用,督促各地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要求,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組織相關企業加快煤礦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動在建和新開工大型煤礦項目建設。組織重點地區建立工作聯系機制,匯總建設煤礦復工進展情況,及時研究協調煤礦復工存在的問題,目前復工復產率達92.1%。
7月15日,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印發《加強和規范煤礦安全事中事后監管監察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加強和規范煤礦安全事中事后監管監察的重點任務是嚴格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實施計劃監管監察執法,健全監管監察執法規則和標準,健全完善煤礦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監察”,提升信用監管監察效能,實行煤礦安全重點監管監察,對煤礦安全領域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依法嚴厲打擊煤礦違法違規行為,落實煤礦安全監管監察責任,督促落實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規范對煤礦企業的行政檢查,規范對煤礦企業違法行為的描述和處罰,全面推行煤礦安全執法“三項制度”,建立健全盡職免責、失職問責辦法。
7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關于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申報的“恒阻大變形纜索及其恒阻裝置”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國家能源集團申報的“一種脫硝催化劑的再生方法和一種再生脫硝催化劑及其應用”榮獲中國專利銀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一種用于測試錨桿綜合力學性能的試驗臺及測試方法”等12項獲專利優秀獎。截至目前,煤炭行業共獲專利獎98項,其中,金獎7項,銀獎2項,優秀獎89項。
7月27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20年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考量了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中國上市企業在過去一年的業績和成就。據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分行業榜顯示,煤炭行業有15家上市公司入圍,比上年增加1家(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國神華、兗州煤業、中煤能源繼續位列三甲,排名入圍前100名。
7月1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召開《智能化露天煤礦建設標準體系與驗收要求》研究工作啟動會。此項研究工作包括智能化露天煤礦建設標準體系、制定智能化露天煤礦驗收要求2項內容。此項工作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國家能源集團牽頭,組織煤炭生產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高技術公司等共同開展研究工作。目前,露天煤礦智能化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開展《智能化露天煤礦建設標準體系與驗收要求》的研究工作,對于推進露天煤礦智能化建設、加快我國煤礦智能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智能煤礦建設規范》省級地方標準。該標準在研究和分析山西省煤礦基本情況的基礎上,考慮了山西煤礦煤炭生產技術條件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提出了智能煤礦的架構和建設要求,具有較強的先進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該標準的出臺為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提供了技術依據,填補了標準空白,對加快煤炭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具有重要意義。
7月13日上午,山東省省屬企業改革工作推進暨干部大會在濟南召開。會上,宣布了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聯合重組方案、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集團聯合重組方案;宣布了聯合重組后的企業領導班子。按2019年財務數據測算,重組后的山東能源集團資產總額將達到6379億元,營業收入將達到6371億元。新山東能源集團定位為山東省能源產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鞏固發展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三大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積極打造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7月22日,中國煤炭行業煤礦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京能集團召開。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劉峰宣布中國煤炭行業煤礦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據悉,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是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根據行業科技創新發展需要,以健全行業科技創新體系,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依托具有較強研究開發能力的煤炭企事業單位所設立的產學研用平臺。中心將積極構建煤礦生產關鍵技術智能化設計與機器人智能化核心技術體系,進行煤礦機器人研發與試驗應用,為推進我國智慧礦山建設及煤礦智能化安全高效開采貢獻力量。
7月18日,由中國煤科沈陽設計院和新疆疆納礦業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的國內首臺(套)國產輪斗連續工藝采煤系統在疆納興盛露天煤礦成功實現系統帶煤裝車試運行。該系統以國產全液壓輪斗挖掘機裝備為核心,實現了多項配套設備技術創新,采用輪斗挖掘機+轉載機+懸臂受料車+帶式輸送機+裝車倉的連續開采工藝,集控室可遠程控制采場所有設備。輪斗開采出200mm以下的原煤,經皮帶機運輸后可直接在裝車倉裝車,省去坑下汽車運輸和初級破碎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