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建宏
豐富企業文化內涵,精準供給文化服務,構建疫情防控常態下群防群治煤炭企業文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煤礦工人上下一心,敢于擔當,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內防傳播、外防輸入,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保障煤炭供應,全力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形成了特殊時期群防群治煤炭企業文化。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思考如何創新企業文化載體,豐富企業文化內涵,為煤礦職工精準提供文化服務,對于煤炭企業更好地應對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陜西陜煤澄合礦業公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重要指示為遵循,豐富企業文化內容,在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上重點發力,營造了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1.開啟了線上文化供給新模式
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網絡媒體資源,開展了諸如“奮進之聲”抗疫誦讀云分享等多樣化的線上職工文化活動,利用新媒體平臺即時快捷、內容豐富等優勢,多措并舉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精神力量。
2.激發了基層文藝創作新活力
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和復工復產保供兩場戰役為核心,礦區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參與抗疫作品創作,抗疫保供主題有關的詩歌、散文等作品層出不窮,各類文字、音頻、視頻見諸各類媒體,激發了基層文藝創作積極性。
3.引領了職工健康生活新風尚
利用班前會、手機終端等途徑,對抗疫常識、形勢政策、安全作業規程等內容進行高頻度、新手段宣貫,倡導健康生活新風尚,促使職工形成安全規范作業、健康快樂生活的意識自覺,養成珍愛生命、安全生產的行動自覺,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互聯網的普及,讓高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越發緊密,學生通過網絡就能接觸到社會上的各種思想。但有些學生還未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容易受到社會上各種思潮的影響,尤其是一些負面的拜金思想、實用思想以及享樂思想的影響,這些不良影響極易將學生引入歧途。互聯網環境有著極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高校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發表言論較為自由,缺少約束,這種放縱的虛擬環境容易讓學生迷失方向,從而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疫情期間的文化云服務成功補位,為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的企業文化建設豐富了載體,有效滿足了職工群眾的文化需求。但與此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值得重視。
1.文化建設稍顯滯后
疫情突如其來,企業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在運行上還須進一步磨合,企業文化建設在跟進和圍繞突發事件發揮作用上,切入點和著力點還不準,跨部門協作配合及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
2.文化供給存在空白點
企業對于外地復工人員隔離期間的文化服務工作,跟進不到位,針對性也不強。此外,相關部門對企業困難職工的文化需求關注較少,企業文化服務覆蓋面不夠廣。
3.文化建設指導檢查力度較弱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企業機關對基層單位企業文化建設指導不足,基層單位文化產品供給的特色和亮點不多,企業文化建設規定動作完成質量不高。
4.與屬地管理體制存在矛盾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流的文化的持續感染和熏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煤炭企業要結合實際,豐富企業文化內涵,切實為礦區職工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1.精準對接文化需求,提升服務供給實效
一是暢通文化需求表達渠道,及時了解員工群眾需求。積極優化“需求征集—服務供給—意見反饋”良性循環模式,一方面加強實地調研,通過“企業文化基層行”“文化送一線”“群眾性文化活動”等形式,深入礦井一線了解群眾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常態化開展文化需求調研,定期開展服務質量評價。同時,及時對各類需求分類梳理,有針對性地調整文化服務內容和方式,讓職工群眾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文化服務供給的主動參與者,從而達到文化服務供需相對平衡。
二是完善文化服務配套設施,提升文化服務有效供給率。基層單位開展的職工露天影院,要加強科學排片,優化影院管理;職工書屋、讀書角等陣地,要及時更新圖書,豐富藏書種類,探索開展“書香潤澄合”系列讀書活動,推動全員閱讀,通過完善場館軟件設施,有效提升文化服務的供給率。
三是創新文化服務內容與形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認真總結服務職工群眾方面存在的問題,策劃開展“企業安全文化基層行”系列活動,結合安全月和百日安全等,持續開展好“事故案例宣講”“我身邊的安全故事”等活動。在精準對接基層需求基礎上,本著惠民、為民、樂民的原則,變“配送服務”為“點菜服務”,變“坐等服務”為“上門服務”,讓安全文化活動常態化。創新文化惠民品牌化打造,以“集中+常態化”“線上+線下”形式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2.注重文化產品創研,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以職工群眾為創作導向,打造澄合職工文化精品。要圍繞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傳遞出的人間大愛和高尚情懷,圍繞澄合人全力以赴阻擊疫情保障生產中彰顯出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澄合精神,進行文化產品創研。建立文藝指導員制度,在對各單位進行文體活動、文藝創作指導基礎上,深入一線進行采風創作,汲取養分,推出一批有地域特色、企業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澄合職工文化精品。
二是拓展文化產品外延,推動相關文化產品的打造。文化產品不僅僅是指文藝作品,它可以是一場匯演,可以是一場文化藝術節,也可以是一個閱讀平臺,一系列“公益精品微課”。基于這樣的思路,持續推出內容“微”、時間“短”、形式“活”的公益微課;深化電子閱讀平臺“職工書屋”的應用,推出系列讀書活動,打造“書香潤澄合”品牌。
三是積極搭建文化交流平臺,促進文化產品傳播。文化產品要通過展示、交流,才能更好地被群眾認可和喜愛。在開展文化作品創研的同時,要組織主題匯演、展覽展示系列活動,注重文化的傳播交流和豐富發展,有效地輸出企業價值觀。
3.發揮協同聯動優勢,凝聚文化服務合力
一是聯動文化服務優質資源,提升文化服務滿意度。要加強各單位、各文體協會的文化聯動,在實施文化惠民過程中,互相配合、協同聯動,實現“1+1>2”的文化服務效果。一方面,職工是文化服務的主體,必須將各單位聯動起來,優化應用各類文化服務資源,讓職工共享接地氣的文化服務。另一方面,各類文體、書法等群眾性文化協會不僅為培養職工興趣愛好,展示個人能力搭建了平臺,而且通過組織各項活動,能促使職工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凝聚職工為企業發展不斷創新的內生動力。
二是建立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做好安全文化宣傳服務工作。聯動礦嫂和各類文藝愛好者,建立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加強志愿者分類管理,落實志愿者積分管理辦法,充分調動文化志愿者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好企業文化宣傳服務工作。
三是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推動和諧礦區建設。企業在文化服務過程中要主動與地方政府溝通,探索聯合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共同推動礦區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積極營造文明和諧的企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