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蕓 福海縣第一高級中學
要想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情感體驗、全面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作為高中音樂教師,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理念,積極創新教育策略,并著眼于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授課方案。當學生能夠通過音樂欣賞,增強情感體驗,可以不斷提升自身藝術素養和綜合能力。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的他們情緒多變、情感豐富、內心敏感、精力充沛,不同的情緒特點呈現,能夠使其生活變得充滿樂趣和色彩,猶如美妙的音樂一樣,不同的旋律和節奏、調式和歌詞,能夠呈現出不同的情感狀態,從而為我們的聽覺、心靈感受注入美妙的色彩,帶來美好的享受。在高中音樂教學期間,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導學生對歌曲曲調和旋律進行把握,只能使其獲得淺層的樂理認知,難以調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也不易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在引導高中學生進行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滲透,使學生有效感受到音樂的內在魅力,可以幫助學生從深層次層面感受音樂的美妙,從而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欣賞過程中來。
高中音樂欣賞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需要學生們具備審美態度和審美理想,同時,要使學生們迸發審美想象和審美情感,只有綜合調動學生們的多項審美心理活動,才能夠切實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與把握。高中學生相較于中小學生而言,文化素養相對較高,在開展音樂欣賞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形成專屬審美感受。因此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全面參與其中,并點燃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的人格和情感得以完善和豐富。此外,教師還要通過多種方式,比如通過對歌曲的節奏、旋律、歌詞、思想情感加以品評感受,幫助學生感受到音樂之美,從而切實促使學生增強審美能力。
個性的養成和周圍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在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下成長發展,個性中會帶著優雅和隨和,以及對美好的向往。音樂中所迸發出的情感能夠促使學生置身于一個良好的環境下,積極體會周圍世界的豐富多彩,當學生身處于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可以有效促進自己個性得以發展和完善,比如通過音樂賞析,感悟音樂的舒緩、平靜、浪漫色彩,可以使自己處于美好的氛圍下,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從而形成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此外,通過音樂所傳遞出的思想情感,還可以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人生感悟,比如《獨特的民族風》這一節的音樂欣賞活動中,促使學生聆聽多種民族音樂,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民族意識,促使其能夠在正面的思想情感和音樂氛圍熏陶引導下,促使自身身心健康得以有效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地位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音樂欣賞的過程也是心理變化的過程。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從外部感知開始,欣賞者通過想象與生活經歷產生情感共鳴,最后真正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所以音樂教學也需要結合學生內心情感的變化。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無法把握學生的情感心理,不了解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情況。這種被動學習狀態,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欣賞,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應先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興趣愛好等。同時,教師還應該在音樂欣賞教學時進行互動。
一個“情”字包含了很多感情,父母的愛護、教師的關愛、同學的關心等等。高中時期的學生情感較為豐富,能夠理解這世間很多的感情。音樂是人類精神與靈魂迸發出的火花,人類可以通過自身發出的聲音,來讓自己得到享受與滿足。教師通過情感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個人情商。人們都喜歡跟情商高的人做同學、交朋友,高中時期的學生雖然已經對人情世故略懂一二,但是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欠缺很多。通過音樂欣賞,能夠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動聽的旋律除了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外,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個人情感。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本身對人類文化就有較大的影響,其不僅表現為具有強大的號召力,還表現為對生命的感悟。每一位學生都具有極強的感情色彩,不管是對同學還是教師,都表現出不同的認知。在音樂欣賞中融入情感體驗,能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個人情感,升華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和感悟。
感體驗能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產生情感共鳴,在教師的引導下升華情感認知。音樂除了能賦予人無窮的魅力外,還能賦予人無窮的力量。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應加入情感體驗教學,幫助學生感悟人生,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