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艷
(長沙幼兒師范學校,長沙 410000)
勞動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在強調的優秀品質,是個人道德品質的有效彰顯[1],也是新時代對人才素質品質建設提出的重點要求。在職業院校積極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實現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有效傳承,讓學生對勤勞奮斗、堅毅勇敢等優秀的文化品格有著更深的體驗和理解,進一步端正學生的勞動觀念,使學生在勞動體驗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和供輸更多的實踐型、技能型人才。而勞動則是實現學生實踐技能強化訓練的重要活動載體。通過勞動教育活動的組織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夠實現新時代背景下“做中學”教育思想的深入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熱忱和學習素養。
勞動教育的開展能夠支撐和促進學生各方面品質的優化塑造。在勞動教育的支撐下,能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保證學生所形成的專業素質更加貼近學校的育人目標,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順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從而為學生爭取更加優質的發展機遇。學校需要針對該教育項目加強思想重視,并根據學生的素質培養需求對具體的執行舉措進行創新,保證教育體系內部功能的完整性,進一步拓展教育的覆蓋面。
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課程內容的合理規劃[2],保證課程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一是要將國家在職校生素質培養方面所提出的政策方針與核心理念在勞動課程中進行有效滲透,讓學生清楚認識到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思想內涵,進一步端正自身的勞動觀念。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與熱愛勞動有關的傳統文化,實現在學生思想層面上的規范性教育,同時要加強與專業課之間的有效整合。二是教師應注重實訓活動的組織,可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來增強勞動體驗,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基礎建設。三是加強與雙創課程的結合,需圍繞職校生就業規劃來加強對創新創造性課程體系的建設,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所學專業積極參與實踐模擬創新勞動體驗活動,為學生的自主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
在開展勞動教育期間,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能力和素養方面存在的具體差異進行有效明晰,積極踐行分層理念,按照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規范性分層,并在此基礎上對具體的運行機制進行優化處理,保證圍繞職校生所開展的勞動教育更具有針對性。通常情況下,學校可以按照年級段將勞動教育分為三個階段,針對一、二、三年級的學生組織不同類型的勞動活動,分別為實踐基礎課、職業技能訓練以及頂崗實習,全面提高教育活動與學生需求之間的適應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成為了重要發展趨勢,教師需要注重對微課模式的落實,將符合職校學生素質培養需求的勞動教育素材整合成微課視頻,并在此基礎上構架資源數據庫,以便教師在進行課程規劃的過程中可以合理搜集和選擇微課內容,全面提高勞動課程的趣味性與直觀性。在微課資源的支撐下,教師可以合理開發線上教育平臺,為學生滲透與勞動主題相關的傳統文化,或開發和設計在線學習模塊、檢測模塊和交流模塊,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空間。
在勞動教育全面開展的過程中,要尊重職校生的個性發展,針對具體的活動形式進行創新,構建多元化的活動體系,進一步增強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體驗。教師需要注重常規教育課程的組織[3],可通過知識講座和情境創建等多種方式來讓學生對勞動理念和所對應的文化內涵加深理解。教師可以合理組織勞動周活動,引導學生在校園環境中積極參與勞動實踐體驗活動。同時,教師需根據學生所學專業以及具體的興趣需求來積極創新勞動主題,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和拓展勞動類型。
院校需要積極貫徹多主體教育理念,完善協同教育機制,加強與家長、企業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構建更加全面的勞動體驗空間,進一步規范學生養成勞動習慣。一是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引導家長針對學生的勞動行為表現給予正確指導,向學生滲透正確的勞動觀,為學生養成堅毅、勤勞的品質提供情感助力。二是重點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協作[4],在企業力量的支撐下為學生提供豐富且真實的頂崗實習機會,讓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完成相關的勞動任務,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化實踐水平,為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職場環境變化而奠定良好的勞動素養基礎。
院校需要圍繞職校生素質培養目標來重點加強師資隊伍全面建設和素質優化,積極引進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優秀職業素養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踐型教師隊伍,注重教師隊伍內部結構的優化,為實現勞動課程體系的合理規劃和創新提供師資儲備基礎。同時,重點加強教師專業素質培訓,圍繞學生所學專業的市場發展趨勢以及對人才素質提出的全新要求進行綜合調研,并以此為依據對勞動教育目標以及具體的課程方案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
教師需要根據職校生素質培養目標來對具體的考核與評價體系進行創新。一是積極踐行全過程思想,針對學生在勞動體驗活動期間所表現出的態度、觀念以及具體的行為等多個方面進行合理評價。二是全面踐行激勵體制,對學生的勞動學習和實踐表現進行考核,綜合學生在專業課實踐訓練以及企業頂崗實習期間的綜合表現來對具體的評價機制進行創新,精準判斷學生的勞動素養建設情況,并以此為反饋依據對具體的教育體系進行全面反思,有針對性地對具體的教育方案進行系統革新,保證今后所開展的勞動教育更具有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