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保陽,王曉玲,滕 強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a.船舶工程系;b.食品工程系,山東 威海 264300)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來一系列問題,如資源設備浪費、教師隊伍技能不足、教材實踐不配套等問題逐漸突出。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時期,“合作協同、謀求共贏”的意識逐漸被認同[1],學校和企業之間交流合作不斷深入,改變了原有的校企合作僅僅停留在表面,逐步實現了減小教育資源的投入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高效利用教學設備和人力資源的目的。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解決了學校實訓基地投入建設資本過大、使用效率不高的現象,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對企業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思路。
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極大地促進了校企之間產教融合深度,為雙方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臺,提升了企業的辦學質量和水平,順應了新時期經濟轉型發展的大背景[2]。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為社會提供職業技能的訓練及技能鑒定。為社會提供服務,進行職業技能鑒定,且所需時間較短。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通過培訓獲得技能鑒定,并得到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可完成標準化設備的建造、場地的建設及教師的專業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理論和技能的綜合培養,成為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實訓基地是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教學新模式,理論可轉化為實踐,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幫助學生由理論轉向實踐場所,加強學生對企業產品、生產工藝、技能操作的深入了解。
二是進行社會再培訓。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力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但科技技能掌握不足。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將剩余勞動力轉化到城市,可提升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可以對失業或下崗員工進行再就業的短期培訓和技能指導,實現就業崗位技能需要和培訓內容的完美銜接,促進我國的城鎮化建設。
三是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往往不是很充分,需要通過技能鍛煉來加強對知識的認知。目前,很多高校通過共建共享實訓基地,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以扎實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素養,不斷提高學校的職業教育功能,加深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四是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借助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校企合作不斷加強,學校教師和企業組成科研團隊,學校提供師資力量,企業提供財力支持,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優勢互補,不斷研發出新工藝、新方法,加快產業的縱向深入發展。
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目的是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平臺,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企業的生產效益,利用自身專業性、科研能力雄厚的特點,將基地有形的先進設備資產和科研、技術力量這些無形資產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進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學校的辦學水平,進一步盤活職業教育。
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將深化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是將教學、生產、科研、管理和公共服務融為一體的教育行業組織,具備了“主體多樣性”、“合作多樣性”、“投資多樣性”等特點,通過集結各方的優勢資源,深化職業教育企業化辦學的理念。
平等協作、謀求共贏。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將企業和學校聯系起來,以不斷加深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企業可以利用學校的科研力量,不斷發展產品的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能;學校可以利用企業的財力,不斷提高設備的先進性,掌握先進方法,讓學生學到最新的工藝,為學生的技能水平提升提供一個鍛煉的場所,將理論和實踐融為一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消化理解能力。不斷提高學校的培養質量和能力,可使學校和企業與時俱進,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3]。
監督體制不健全。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應首先考慮監督體制,如果監督體制不完善,那么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運營將會變得非常困難。應成立專門的機構,來平衡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盡量使企業和學校達到共贏的目的[4]。日常管理過程中,建立完善的、有效的監督機制,不能因為企業利益化而忽視了教學,這樣就失去了建立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根本意義,所以,企業和學校應提供雙方人員,形成一個監管機制,來維護基地的正常運營,使基地共建共享變得更加完善,不斷推動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這種模式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建設方式,主要由職業院校自身負責設備的采購和場地的布置,完全按照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需求進行布置,這種方式有利于教學,會減少與企業之間的矛盾[5]。但這種方式面臨一個問題——設備的更新換代煩瑣。后期的設備更新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院校不同于企業,資金條件有限,所以,學校應從自身優勢入手,發掘自身活力,加強學校建設,以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
按照國家發展要求,政府會重點對一些職業院校進行投資建設,政府會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這種辦學模式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充分體現了政府的主導作用。相應的設備投入力度會不斷加大,學生的技能水平也能不斷提高,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還能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但是政府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需要院校自身想辦法解決發展問題,盤活教學模式,我們應鼓勵學校多元化發展,加強與企業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引企入校是目前非常普遍的一種校企合作模式,將企業的管理理念引入學校,不斷加強學校的辦學水平,提升學校的辦學素養。學生還能使用最先進的設備,掌握與時俱進的先進技能。企業還能借助學校的力量進行產品生產,提升企業的效益,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校企合作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既能提高學校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增強企業和學校的知名度,還能為社會培養所需的技術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