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白 鵬
安全是煤礦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石。多年來,山西石泉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人身安全零傷害”為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守安全管理紅線和法律底線,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持科技引領安全發展,創新安全管控模式,全面提升全員工作效率和制度執行力,礦井安全生產、單產單進、工程質量、全員工效、經濟效益等諸多指標均達到國內同類礦井先進水平,礦井保持了持續安全穩健發展態勢。
一是實行OEC日事日畢管理模式,提升工作執行力。石泉煤業全面推行OEC日事日畢管理模式,對每日工作完成情況及次日重點工作安排進行細致梳理,確保大事不漏項、小事不缺項,通過日事日畢平臺對重點工作進行跟蹤督辦,實現工作日清日結、思路日理日明、隱患立行立改、信息共建共享。從推行之初在中層以上管理干部范圍內執行,逐步延伸擴展到每位基層員工;從日常事務管理,延伸到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從匯報每日工作進展情況,逐步延伸拓展到分享管理經驗,極大地增強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切實為領導干部科學決策提供了大量有效依據,為促進企業安全發展及業績考核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全面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充分激發班組活力。實行班組長管理考核辦法,對班組長實行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班組長的工作積極性;以量化考核為舉措,持續開展“崗位練兵”競賽活動,激發和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完善考核細則,加強班組建設,發揮班組長的前沿作用,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充分調動其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推動班組安全、生產、質量和員工素質等的提高,逐步實現“區隊自治、班組自主、個人自律”的安全管理格局。
三是實施“一人一策”安全管控法和“一線工作法”,杜絕事故隱患。緊緊抓住員工“感情線”“紀律線”“素質線”,以人為本“對癥下藥”,重教育、塑行為、強技能,有效杜絕零打碎敲事故;固化“一線工作法”,以礦長現場辦公會為依托,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現場辦公網絡管控模式,深度排查礦井各類隱患問題,并“五定”落實整改,利用“OEC日事日畢”管理平臺,形成隱患閉環管理。
一是完善安全培訓體系。堅持人本管理理念,加強全員培訓,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檔”管理模式,讓每位員工熟練掌握安全基礎知識,提高員工識別作業環境安全風險、發現安全隱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建立員工自覺提升素質機制,用精細化管理提高隱患源頭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形成安全生產管理良性循環機制。創新安全培訓方式,采取“個性+定制”培訓模式,應用“一崗三述”安全確認法,持續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二是抓好班前會安全預想工作。要求各隊組班前會所有上崗人員進行3~5分鐘安全預想工作,做好相應的記錄,對崗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預想、預排查,根據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作業前要根據辨識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進行逐項檢查,確保安全風險始終在可控范圍內。值班人員對當班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和相應風險的管控措施進行重點強調,做好相應的記錄,安全監察部做好日常的監督檢查,未按規定執行的,進行相應的責任追究。
三是強化“三違”幫教工作。堅持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嚴肅查處人的不安全行為,對于出現“三違”情況的員工,實行“親情幫教”,由公司及家屬聯合實施,共話安全,經家屬及單位負責人簽字后,方可上崗,提升員工“不想違、不敢違”思想,達到消除安全隱患的總體目標。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開展瓦斯治理技術攻關。石泉煤業現開采的3號煤層透氣性差、吸附性強、鉆孔瓦斯濃度和流量衰減快,瓦斯抽采效果不理想,瓦斯治理難度大。面對瓦斯治理難題,公司成立了礦井瓦斯防治技術攻關課題工作小組,以上率下開展技術攻關,實現了瓦斯排量及濃度的“一降一升”:通過引進高壓注水降塵快速消突技術、高壓二氧化碳預裂增透技術和“兩堵一注”帶壓注漿封孔工藝,降低工作面風排瓦斯量,同時,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礦井瓦斯抽采濃度和抽采純瓦斯量大幅度提升,基本滿足瓦斯發電需求,使瓦斯發電“變廢為寶”成為了現實,步入“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促安全”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二是創新技術工藝,加強瓦斯抽采管理。在保證鉆孔施工合格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兩堵一注”囊袋式帶壓注漿高效封孔工藝實施密實封孔、優化綜采工作面高位鉆孔設計等一系列工藝創新改革,全面提升礦井瓦斯抽采效果;改造抽采鉆孔與抽采支管連接,取消抽采水箱裝置,推廣使用瓦斯抽采鉆孔單孔放水器,以此減少抽采管路連接,提高單孔抽采負壓,提高工作面抽采效率。
通過多年努力,《上行抽采鉆孔干式施工高效除塵技術設計優化》《瓦斯抽采管網關鍵環節優化改造》《瓦斯泵減速機安裝水過濾裝置》等“五小”創新成果,解決了制約礦井發展的難題和瓶頸問題,帶來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是強化智能化科技人才培養。為適應煤礦安全生產新形勢,石泉煤業以實行“裝備機械化、系統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監控數字化”為目標,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和新技術引進應用,積極推進智能化數字煤礦建設。為此,堅持分層次培養智能化人才,注重培養一線和青年科技人才,打造多種形式的礦井智能化人才培養平臺,發揮創新工作室培訓作用,采取送出去和請進來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努力為智能礦山建設提供充足人才保障。
二是提升礦井生產系統的智能化水平。聚焦礦井智能化、自動化兩個關鍵環節,在集團公司系統內率先實現礦井提升運輸系統、排水系統智能化,實現礦井主提升系統、主排水系統,遠程操作、一鍵啟停,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及穩定性;通過集中控制,在線監測皮帶機和水泵運行參數,及時發現故障,減少維修成本;率先使用“二維碼”進行設備管控,結合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設備跟蹤管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對礦井安監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針對監測監控、人員定位、礦壓監測、調度通訊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新型監測監控系統,相比原系統更加便捷、抗電磁干擾能力更強,具備分級報警、區域斷電、自行診斷評估,緊急情況下自動與應急廣播、人員定位系統互聯互通,具備應急聯動、分站斷電數據續存等功能,為現場作業環境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