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常青
(山東省日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山東 日照 276800)
電子商務是使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和通信手段進行商務活動。農村電子商務的出現(xiàn),進一步促進了農村的發(fā)展,調整了農村的經濟結構,促進了農村經濟的轉型和進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農村人口的就業(yè)問題,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促進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1]。
一個商品的價值變化會導致市場上價格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價格規(guī)律。而網上交易的商品價格不定,無法更好地總結商品的價格規(guī)律,在農村電子商務中這個問題尤為突出。比如:交易中的食用油,由于原材料和加工手法的不同,導致價格上存在差異,而消費者無法更好地辨別商品的好壞,最終可能花高價卻買到了不符合標準的油。同時,網上交易會存在許多漏洞,導致監(jiān)督部門無法更好地進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商品的實際價格。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風險:首先,大部分農村電子商務的經營者為個體農戶,進行小規(guī)模經營,出售自己種植的農產品,但是在經營過程中缺乏安全意識和質量管理意識,無法更好地保障產品的質量,導致商品出現(xiàn)質量風險。其次,部分經營者缺乏道德意識,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缺乏責任意識,無法保障銷售物品符合標準要求。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無法營造一個良好的電商環(huán)境,可能會產生檸檬市場效應,進一步阻礙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
調查可知,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主體有:個體農戶、農民合作社、農村企業(yè)。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個體農戶所占比重較大。對于一個農村企業(yè)來說,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進行公司注冊,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而對于個體農戶和農民合作社來說,缺乏相關機制的管理,不需要進行經營者的注冊,只需在不同平臺進行售賣即可,在一定程度上無法保障產品的質量,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問題,由于不受法律制約,無法對個體農戶和農民合作社進行管理,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犯時,無法更好地解決問題[2]。
在2005年,我國頒布的《電子簽名法》中指出,電子簽名與紙質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而在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電子合同存在以下問題:首先,電子合同流于形式。即使相關規(guī)定中賦予了一定的法律權益,在實際交易過程中,由于產品的特殊性,導致在購買過程中缺乏購物憑證,尤其是相關平臺微商式的銷售過程中,缺乏對消費者的保護。其次,在農村電子商務中存在點擊合同的交易。點擊合同只能由商家或平臺制定,而消費者必須點擊同意才能進行購物。許多點擊合同可能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費者的購物權益,增加了消費者的購物風險。點擊合同缺乏一定的制度管理,不受法律保護,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無法維權。最后,在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許多條款缺乏真實性與安全性,無法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術支持,導致電子合同會被他人有意盜取并修改,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3]。
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進步和發(fā)展,必須不斷完善交易過程中的法律法規(guī),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銷售人員的法律意識,進一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要求相關部門必須出臺政策,保障農村電子商務的安全運營。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護消費者的購物權利,防止其受到侵犯。加大對交易過程中證據的管理,進一步提高交易過程的安全性,保障農村電子商務能夠在法律的監(jiān)督下,更好地進行商品售賣。
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村電子商務的交易安全性,政府必須加大管理力度,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電子商務行為,發(fā)揮法律的監(jiān)督作用和制約作用。不斷完善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大對銷售者、消費者、物流、平臺等多方面的監(jiān)督和管理,凈化農村電子商務環(huán)境。要求經營者明確自身的主體資格,并通過網絡對商品進行信息注冊,確立其自身的法律地位,使相關法律能夠更好地落實。相關部門要加大對經營過程的管理,保障商品的質量,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對出售的產品進行監(jiān)督,盡量減少糾紛,出現(xiàn)問題時應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只有不斷完善信用體系,才能進一步保障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安全環(huán)境。可以利用農村的風土人情,進一步發(fā)揮隱性信用,提高經營者的誠信意識和法律意識。相關部門必須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進一步提高經營者的信用度,進一步保障經營環(huán)境的安全與可靠。要建立相應的信息數據庫,將經營者的信用數據和信息上傳到數據庫中,進行存檔,消費者可以查看經營者的信用度,以保障交易過程的可靠性。除了政府加大監(jiān)督和管理力度外,還要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加大對經營者的培訓力度,提高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制定完善的信用標準,保障信用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對農村電子商務進行指導,并制定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注重對經營者的培訓工作,使經營者獲得更多的經營信息和經驗。在服務過程中,可以結合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更好地發(fā)揮政府職能。可以通過培訓班、講座的形式,向經營者講解相關基礎經營知識和法律法規(guī),不斷培養(yǎng)電子商務人才,進一步提高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專業(yè)水平。加大對經營產品的監(jiān)督和管理力度,不斷完善檢測體系。由于部分經營者在出售商品的過程中缺乏對商品的檢測,導致許多商品不符合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所以,政府部門必須重視對商品的檢測工作,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政府應更好地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打造農村品牌。農村品牌的打造,不僅能夠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當各個經營者確定自己的經營品牌時,將會減少銷售過程中的違法行為和侵權行為。
只有不斷提高經營者自身的法律意識和職業(yè)素養(yǎng),才能夠更好地消除經營過程中的法律隱患。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平臺對職業(yè)道德進行宣傳,使經營者認識到職業(yè)道德在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應開設相關培訓班,進行法律知識的宣講,提高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可以建立相關的懲罰機制,對銷售過程中存在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進行處罰,不斷加大管理力度,維護農村電子商務環(huán)境。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農村電子商務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但是農村電子商務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容易產生交易風險,應加強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管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