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芳 張 莉 尚明玉 孫永健 鄧興照 趙恩澤,4
(1 中國奶業協會;2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3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4 全國畜牧總站)
奶山羊是我國重要的奶畜品種,羊奶和羊奶粉是競爭力較強的國產乳制品。近年來,我國奶山羊生產方式加快轉變,羊乳制品產量和質量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但仍然存在良種化率低,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不高,科研基礎比較薄弱,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消費市場較小等問題。
全世界奶山羊品種有60 多個,包括起源于歐洲的專門化品種,如薩能奶山羊、吐根堡奶山羊、阿爾卑斯奶山羊等,我國培育的西農薩能奶山羊、關中奶山羊、嶗山奶山羊和文登奶山羊等,以及許多國家的一些改良群體和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種。薩能奶山羊和吐根堡奶山羊年產奶量最高可達1 200 千克;我國培育的西農薩能奶山羊年產奶量800 千克;關中奶山羊、嶗山奶山羊、文登奶山羊為600 千克。
2017年,世界奶山羊存欄2.2億只,山羊奶產量1 888 萬噸,占奶類總產量的2.3%。亞洲、非洲奶山羊數量占世界總量的95.0%,產量排名前三的國家為印度、孟加拉、蘇丹,產量分別為617 萬噸、111 萬噸和111 萬噸,中國列第四位。中國奶山羊存欄約500 萬只,山羊奶產量107 萬噸,占全球山羊奶產量的5.7%,占全國奶類產量的3.4%。
我國奶山羊養殖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和云貴高原,以陜西省、山東省、云南省、內蒙古自治區、河南省、貴州省等為主,其中陜西省奶山羊存欄200 萬只,年奶產量57萬噸;山東省存欄60 萬只,年奶產量19 萬噸;云南省存欄48 萬只,年奶產量8 萬噸;內蒙古、河南省、貴州省各有存欄約10 萬只。
我國奶山羊養殖模式主要有公司養殖、養殖小區、專業合作社養殖、家庭牧場養殖、農戶飼養等,以小規模分散養殖為主。陜西省存欄30 只以下占比為61.0%。散戶養殖的奶價為5.0~6.0 元/千克,規模養殖的奶價為6.0~7.0 元/千克,1千克利潤在1.0 元左右,加上羊糞收入約為200.0 元/只·年,經濟效益較高。
歐洲的羊奶主要用來加工奶酪,亞洲、非洲則以加工奶粉和液態奶為主。我國羊奶主要加工奶粉,少量生產液態奶、酸奶、奶酪等。據初步統計,全國羊乳制品年產值近100 億元,羊奶粉產量10 萬噸。其中,嬰幼兒配方羊奶粉4 萬噸,品牌90 個,年銷售收入60 億元,占全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份額的3.0%。陜西省是羊乳制品的主產省,年加工羊奶能力達到100 萬噸,生產羊奶粉8 萬噸,其中嬰幼兒配方羊奶粉3 萬噸。近年來,國內羊乳加工業發展迅速,有47 家規模企業,其中澳優乳業年產值超過20億元,百躍羊乳、和氏乳業均超過10 億元,優利士乳業、紅星美羚乳業、關山乳業等均在5 億元左右。
隨著牛乳制品消費滿足程度不斷提高,羊奶作為乳制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其發展前景日益凸顯。一是營養物質有特點。與牛奶相比,羊奶蛋白質不易過敏、脂肪更易消化、含鈣量更高,基本不存在乳糖不耐受的問題。目前,乳制品消費中羊奶與牛奶的比例僅為1∶50,隨著人們對羊奶營養功能認知的提高,羊奶消費增長潛力較大。二是國際競爭力較強。與生鮮牛乳價格高于國際價格不同,我國生鮮羊乳平均價格為6.0 元/千克,等于甚至低于歐洲6.0~10.0 元/千克的價格。大包羊奶粉出廠價格4.5 萬~6.5 萬元/噸,低于歐洲一些國家(意大利、荷蘭、法國)7.5萬~8.5 萬元/噸的出口價格,受進口沖擊影響不大。三是養殖投入相對較低。奶山羊養殖具有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優勢。按照市場價格計算,農民購買1 只成年母羊需要2 000 元左右,加上飼料及養殖成本,約4 000 元/只·年;而飼養1 頭奶牛包括購牛和相應設施投入,需要4 萬元的成本,是奶山羊投資的10 倍。四是環保更容易達標。與奶牛相比,奶山羊產尿少、糞便顆粒干燥,不易造成污染,單位體重的甲烷排放量僅為奶牛的1/4。陜西省乾縣乾首奶山羊場,加工成裹包羊糞,50 天發酵后即可銷售,羊糞價格150.0~200.0元/立方米,解決了環保和運輸使用難題。
有關行業專家和企業預計,未來我國奶山羊綜合生產能力將大幅提升,100 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每年將增長3.0 個百分點,羊乳制品消費額每年增長30 億元左右,有望用10 年時間達到300 億~400 億元的市場銷售額,市場份額將占到乳制品的10.0%。
在看到奶山羊產業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要認識到,與奶牛產業鏈條比較完善,科技研究推廣較為成熟,市場份額大相比,奶山羊產業基礎還很薄弱,全產業鏈不夠健全,科技研究推廣還處在初級階段,市場份額較小,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現階段的生產水平相對較低,產業提升仍面臨不少問題,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把奶山羊產業作為奶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創新方向,借鑒牛奶產業發展的經驗與教訓,支持陜西省等優勢產區發展,從種料病管和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力,在規劃、政策、資金、科技、宣傳等各方面給予扶持,實現到2025年羊奶產量達到150 萬噸,羊乳制品產值達到200 億元,初步建立現代奶山羊產業體系的目標。
優化產業布局,支持陜西省、山東省、內蒙古自治區、河南省等具備產業基礎的省份建設奶山羊產業基地。著力培育一批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養殖戶以代養、托管、入股等方式轉型為標準化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總結推廣一批“農戶+合作社+公司”的奶山羊產業發展模式,推進產業集聚,打造一批山羊奶優勢產區。推動乳品企業與養殖場(戶)簽訂和履行規范的生鮮羊乳收購合同,規范購銷行為,促進養殖與加工均衡發展,保障養殖場(戶)利益。
大力推廣良種、良法、良料綜合配套技術,提高奶山羊標準化養殖水平。發揮龍頭企業、產業體系、行業協會、技術推廣機構等作用,加強技術指導,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補齊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短板。推進奶山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品種選育與改良,提高生產性能。大力發展奶山羊優質飼草料種植,示范推廣精準飼喂技術,提高飼料轉化效率,推進養殖節本增效。加強奶山羊口蹄疫防控和布魯氏桿菌病、乳房炎、羊痘監測凈化工作,做好奶山羊常見病防治,提高羊群健康水平。
在現有奶業支持政策中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奶山羊產業發展。支持陜西省等奶山羊養殖大省利用好中央下達的涉農統籌資金,在完成規定的約束性任務指標基礎上,可傾斜用于奶山羊產業發展。統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糧改飼等資金,支持奶山羊養殖的標準化圈舍改造、機械購置、糞污處理和飼草料生產。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和境外資本投資奶山羊產業。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創新奶山羊金融產品和服務。
支持羊奶加工企業采取自建、收購、合作、控股等形式,加強機械化擠奶站、奶山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確保原料奶質量穩定可控。大力培育乳品加工龍頭企業,支持企業開展產品創新研發,增加研發投入,優化加工工藝,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支持企業開展山羊奶脫膻技術的研究,提高產品可接受度。加快羊乳制品市場營銷網絡建設,推進農村超市、農村企業、農村合作社對接,構建完善的市場流通體系。
大力推行機械化集中擠奶、定點收購和質量可追溯制度,加強生鮮羊乳生產、收購、運輸、加工等重點環節監管,嚴格養殖環節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使用和監管。加強對養殖散戶的監督管理,特別是生鮮羊乳層層轉手以及冷鏈保障、質量衛生等環節,查處非法收購生鮮羊乳和各類違法添加的行為。支持乳品企業建立健全標準化生產體系,規范生產流程,細化生產標準,在原料奶收購、樣品檢測、產品加工和包裝、運輸、銷售等各環節嚴格把關。
開展公益宣傳活動,倡導科學飲奶,積極宣傳普及羊奶營養知識,培育消費羊奶的習慣。大力開展羊奶品牌建設,推介羊奶公共品牌,擴大羊乳制品消費范圍。堅持市場導向,加快豐富并優化羊乳制品結構,支持乳品企業開發羊酸奶、羊奶酪、羊乳餅和羊乳清粉等新產品,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拉動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