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強左曉彬王得運柏兆方羅光明
(1.江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4;2.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西醫結合診療與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3.江西中醫藥大學中藥資源與民族藥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4)
近年來,具有抗炎保肝作用的中藥及其制劑、處方等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并顯示出良好的藥效,從而逐漸成為肝臟疾病預防及治療研究的熱點,相關中藥化學及藥理藥效學研究也不斷增多[1-7],六味五靈片(國藥準字Z20060238)便是臨床療效顯著的中藥復方制劑之一。六味五靈片是經解放軍第302 醫院三代專家潛心研制的國家六類中藥。其處方由五味子、女貞子、連翹、苣荬菜、莪術和靈芝孢子粉6 味中藥組成,具有滋腎養肝、活血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氨基轉移酶升高、中醫辨證屬肝腎不足、邪毒瘀熱互結者[7-11],現廣泛應用于各類肝損傷的干預及治療之中,基于此,以“Liuweiwuling”“LWWL”“六味五靈片”“臨床應用”“肝損傷”等為關鍵詞,在PubMed、萬方數據、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中組合查詢2006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發表的相關文獻,對六味五靈片的臨床應用及藥理學研究進行歸納總結。結果共檢索到相關文獻140 篇,其中有效文獻43 篇。現對六味五靈片的藥理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進展進行總結,旨在為后續各類藥理學研究及臨床研究提供支持。
1.1 改善藥物性肝損傷 已有的藥理學研究表明六味五靈片對多種肝臟疾病均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研究發現,六味五靈片可改善對乙酰氨基酚誘導的小鼠急性藥物性肝損傷,其機制可能與抑制炎癥因子高遷移率族蛋白1(HMGB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表達,促進肝再生有關[11];賀蘭芝等[12]基于LPS 模型建立了何首烏致大鼠特異質肝損傷的動物模型,實驗結果顯示,六味五靈片明顯降低了肝損傷大鼠的谷草轉氨酶及谷丙轉氨酶水平,肝臟組織炎癥細胞浸潤及細胞凋亡壞死顯著減少,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NF-κB 進而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表達從而減輕免疫炎癥反應。
1.2 改善急性酒精性肝損傷 尹萍等[13]通過大鼠乙醇灌胃誘導急性酒精性肝損傷模型,發現六味五靈片可通過增強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減少肝組織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的生成,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減輕脂質過氧化程度,抑制氧化應激及各項炎癥因子過表達等多種方式,減輕急性酒精性肝損傷;與模型組相比,給藥后小鼠肝細胞腫脹明顯改善,水樣變性及脂滴形成等肝組織損傷癥狀減輕。
1.3 改善急性免疫性肝損傷 劉慧敏等[14]發現針對急性免疫性肝損傷動物模型,六味五靈片可通過促進Th1 相關的上游蛋白GATA-3 的過表達,維持Th1/ Th2 細胞平衡,抑制刀豆蛋白A(ConA)誘導的急性免疫性肝損傷。Th1/Th2 是一對活性相互拮抗的細胞因子,其平衡和調控對免疫反應至關重要。研究結果顯示,給予Con A 造模后,Th1細胞數量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IFN-γ、IL-12、TNF-α 明顯增加,Th2 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IL-4、IL-10 則無明顯變化,即Con A 能夠誘導小鼠肝臟中Th1/Th2 細胞平衡失調,從而導致肝臟損傷。給藥后,Th1 細胞及其所分泌的細胞因子明顯減少,Th2 細胞及其所分泌的細胞因子明顯增加,說明六味五靈片可抑制Con A 引起的小鼠Th1 細胞比例的升高,促進Th2 細胞比例的增加,從而恢復Th1/Th2 平衡,減輕肝臟損傷。
1.4 六味五靈片的其它藥理作用 六味五靈片在膽管結扎(BDL)和四氯化碳(CCl4)誘導的纖維化動物模型上被證實可通過減輕肝臟炎癥反應,抑制星狀細胞(HSC)活化與增殖,從而有效抑制肝纖維化,其機制主要是負調控TGF-β/Smad 信號通路,抑制其關鍵蛋白的表達,并促進該信號通路競爭性抑制劑Smad7 的表達,從而抑制其轉錄調控下游的促纖維化基因,同時六味五靈片還能通過負調控NF-κB 信號通路,抑制NF-κB 的激活,使其下游的炎癥因子表達下降,減輕炎癥反應,以此抑制纖維化的發生與發展[15-16]。
通過網絡藥理學的方法將藥物成分、推測的藥物靶點、疾病顯著靶點和相互作用蛋白結合起來構建“復合靶標疾病”網絡,預測六味五靈片的主要治療用途。網絡藥理學預測結果顯示,六味五靈片可能作用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在內的多種肝臟疾病;結合預測結果,在動物水平驗證了六味五靈片可通過干預經典凋亡途徑有效預防或治療LPS/D-GalN 和硫代乙酰胺(TAA)誘導的急性肝衰竭[17]。張靜等[18]通過網絡藥理學的方法預測六味五靈片可能是通過直接作用于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白細胞介素10、雄激素受體及腫瘤壞死因子等靶點蛋白,并調節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信號通路、惡性腫瘤相關通路和細胞凋亡等信號通路,達到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程玲等[19]通過構建其藥材不同組合提取物的指紋圖譜,以LX-2 細胞建立肝纖維化模型,評價各組抗肝纖維化作用,推測特女貞苷,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是其部分藥效成分。
2.1 六味五靈片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應用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持續復制誘導肝臟產生免疫反應,從而導致肝臟壞死是疾病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抗病毒和抗纖維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主要措施[20]。在抗病毒治療方面西醫療效顯著;而保肝抗炎、抗纖維化的治療方面,中醫藥則顯示出其優勢并在整體免疫調節方面療效格外突出[21-23]。
吳貽琛等[6]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臨床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中發現,經過3 個月常規治療期與3 個月減量治療期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均好轉,且治療組在轉氨酶等部分指標上優于對照組,停藥后治療組的反跳率較低,且各項安全性指標未見明顯變化。一項共156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中,分為六味五靈片聯合阿德福韋酯組、阿德福韋酯組,經48 周治療后,患者肝功能指標恢復情況、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低于檢測下限比例的比較中,聯合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7]。此外一項六味五靈片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 分析中,包含8 項RCT,共計728 例患者。聯合用藥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單用恩替卡韋組,臨床總有效率和HBeAg 轉陰率顯著高于單用組。2 組患者血清HBV DNA 轉陰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與單獨給藥組相比,六味五靈片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可顯著改善患者肝功能[8]。
六味五靈片聯合干擾素或核苷酸類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多項臨床觀察結果均顯示患者臨床癥狀有效改善,聯合用藥組的肝功能復常率及血清HBV DNA 及HBeAg 轉陰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且不良反應輕微。說明聯合用藥治療CHB 具有協同增效作用,且效果持久穩定,安全性好[23-27]。
2.2 六味五靈片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及肝硬化中的應用 肝纖維化本質是是肝臟受到各種慢性非自限性肝損傷后組織進行代償性修復的反應,其病理特征為細胞外基質過量沉積。當肝臟損傷程度不斷加深,進展至終末期往往出現肝硬化癥狀并常伴有肝功能喪失[9]。目前多項臨床觀察性實驗研究表明,六味五靈片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及肝硬化方面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趙玉倩等[10]的一項針對112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發現,對照組單純口服恩替卡韋,治療組加服六味五靈片,治療48 周后,治療組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ALT、AST、TBIL)水平較對照組低;治療組肝纖維化四項即III 型前膠原、層粘連蛋白、III 型前膠原、IV型膠原(HA、LN、PCIII、IV-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2 組血清單胺氧化酶(MAO)和轉化生長因子(TGF-β1)水平均明顯下降,且治療組下降更為顯著。六味五靈片與恩替卡韋聯合應用,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最有效的組合之一,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肝功能、肝纖維化等指標均得到有效恢復,二者聯用較單用恩替卡韋療效明顯優越。另有六味五靈片聯合阿德福韋酯片治療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患者被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2組各100 例,對照組應用阿德福韋酯片,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六味五靈片,總療程1 年,結果顯示,治療組肝功能和生化指標水平比對照組明顯改善,治療組B 超影像學結果顯示其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但是兩組乙型肝炎病毒DNA 改善情況無明顯差別,該研究體現了兩藥合用在治療肝硬化方面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28]。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出六味五靈片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及肝硬化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六味五靈片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化及肝硬化的治療中大多與核苷酸類藥物聯用,且療效顯著[25-30]。其中一項針對六味五靈片聯合核苷酸類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Meta 分析中,共納入9 項RCTs,包含1 319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Meta 分析結果顯示,六味五靈片聯合核苷(酸)類抗病毒藥對比單用核苷(酸)類抗病毒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可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在改善肝纖維、肝功能、降低門脈高壓有一定的優勢,其療效和安全性均優于單純抗病毒治療[31]。
由此可見,六味五靈片不僅可以明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臨床癥狀,同時還能夠明顯減輕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程度甚至逆轉肝纖維化,而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患者耐受性好。
2.3 六味五靈片在酒精性肝病中的應用 過量飲酒導致酒精在肝臟分解代謝的產物增加,有毒產物過多而不能及時代謝,轉化為致病物質,造成肝臟損傷。周利軍[32]的一項針對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中,對照組與治療組均給予戒酒以及營養支持,對照組患者加用水飛薊素片治療,治療組患者加用六味五靈片治療,治療12 周后,2 組患者臨床癥狀、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轉移酶(γ-GT)及影像學指標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榮義輝[33]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發現,以硫普羅寧片為對照治療酒精性肝炎(ASH),治療24 周后,六味五靈片治療組在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移酶等肝功能指標恢復和B 超影像學結果改善方面上均優于對照組。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六味五靈片對酒精性肝病具有較好的療效,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酒精性肝病的藥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2.4 六味五靈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應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IR)和遺傳易感基因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臟損傷疾病,其病理學改變狀況與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無過量飲酒史,該類疾病包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關肝硬化和肝細胞癌[34]。六味五靈片聯合HD-91-Ⅱ型肝病治療儀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研究發現[35],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硫普羅寧片聯合治療組與六味五靈片聯合治療組的TG、CG 下降比例與B 超示肝臟聲像圖改善狀況均達到治療有效的標準,同時六味五靈片聯合治療組各項指標水平均明顯優于硫普羅寧聯合治療組。提示應用六味五靈片聯合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療效較好,有協同作用且無不良反應,可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5 六味五靈片在藥物性肝損傷中的應用 藥物性肝損傷(DILI),指在臨床使用某些藥物的過程中,由于藥物本身或藥物中間代謝物導致的肝損傷或者由于機體對藥物發生超敏反應及對藥物的耐受性減低等原因引起肝損傷[36]。藥物性肝損傷是國內外常見且較嚴重的藥源性疾病,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一項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傷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37]中,治療組和對照組應用抗結核藥物的同時,治療組加用六味五靈片,對照組加用護肝片。治療組在治療及隨訪結束后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復常率與對照組比較,各組指標均明顯降低。表明六味五靈片可以改善受損肝臟功能,減輕肝內炎性反應,其治療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傷效果顯著。另有研究[38-39]發現,抗結核藥物聯合六味五靈片使用治療結核,肝損傷發生率由對照組的26.7%下降至6.7%,另一項臨床試驗中,聯合給藥組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及總膽紅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上述研究表明六味五靈片可有效預防和治療抗結核藥物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
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六味五靈片治療老年惡性腫瘤化療藥物性肝損傷的療效觀察結果顯示,在相同的化療方案基礎上,對照組單用還原性谷胱甘肽,觀察組在其基礎上聯合六味五靈片,治療兩周后發現聯合用藥能明顯改善老年惡性腫瘤化療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肝功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谷氨酰轉肽酶數值均低于對照組,同時較對照組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治療周期,上述研究證明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六味五靈片是一種安全高效的保肝治療方法[40]。綜上可知,六味五靈片可應用于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治療當中。
丁晉彪等[41]在六味五靈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中發現,受試者經臨床常規量治療12 周和減量治療12 周后,試驗組出現上呼吸道感染5 例、急性胃腸炎2 例、牙周炎1 例和左踝扭傷1 例,對照組出現上呼吸道感染1 例、腹瀉2 例和腰扭傷1 例,這些不良反應均與試驗藥物無關。提示試驗藥物六味五靈片安全性較好。此外,在另一項六味五靈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中,經過六個月治療后對照組與治療組的各項安全性指標均未見有臨床意義的變化[42]。六味五靈片聯合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療效的臨床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有3、2 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一過性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但均未影響治療[43]。綜上,六味五靈片在動物水平及臨床應用過程中未見不良反應發生和報道。
目前雖有大量防治肝損傷的文獻報道,且各類肝損傷的病理機制較為明確。但由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病理生理機制具有多環節與復雜的特點,因此單一環節或靶向的干預及治療很難取得預想的療效,所以臨床上仍缺乏特異有效的藥物。中藥具有多成分、多環節、多靶點的作用特點,針對病理機制復雜的疾病可發揮其綜合優勢。近幾年來,中藥臨床防治肝損傷優勢明顯,療效確切,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肝損傷防治的研究也已經深入到活性成分水平,其中部分成分已經用于臨床,另有部分活性化合物也已經實驗證明具有確切的保肝作用。經大規模、規范化RCT 系統評價及藥理學研究均證實六味五靈片具有較好的抗肝纖維化效果,亦可研制成藥效物質和作用機制清楚,療效優勢更為顯著,適應證精準明確、質量安全可控的抗肝纖維化組分中藥。六味五靈片防治肝損在動物水平的藥理實驗及臨床研究結果都展示了顯著的療效并未見明顯毒副作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并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