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 年7 月,針對A 公司某螺絲釘采購價格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審計部迅速成立了審計組對采購部門物料采購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審計組采用穿行測試、訪談、數據分析等審計方法細查深究,通過分析近三年來螺絲釘的采購數據,發現部分螺絲釘采購價格虛高,進而發現了公司采購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執行風險,非招標物料詢比價、價格審批環節把關不嚴、歷史采購數據橫向對比分析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問題。
2016 年10 月,A公司產品需使用某一品牌螺絲釘,采購部門選定D 代理商供貨,首批樣件測試驗證后,A公司改變螺絲釘的性能指標,且仍選定D 代理商供貨,由于指標發生變化,D 代理商對螺絲釘的價格提高一倍。
2017 年初,螺絲釘批量需求增加,A公司成本居高不下,采購部門的議價效果未達到成本管控的要求。為實現產品降本目標,切實把“螺絲釘”制約公司成本管控的問題查清,經公司高層批示審計部門對螺絲釘的采購情況開展專項審計。
審計組依據以上事實情況,查閱A 公司采購部門相關制度文件,深入學習物料采購和價格審批的各項業務流程,通過仔細研究和分析,結合此次事件,發現了諸多疑點,作為本次審計調查的切入點:
疑點一:螺絲釘采購過程一直由唯一代理商負責采購,該代理商的選定是否符合制度規定,是否存在管理弊端?
疑點二:螺絲釘改前改后,規格材料均一致,但價格差別大,且此報價通過了審批并執行,相關部門均未提出異議,不符合邏輯。制度規定的物料采購目標價是如何執行的,有沒有發揮出目標價的作用?
疑點三:審計組發現同種物料指標更改后價格隨即變動,價格變化是否存在標準?規格大小變化后價格又會如何變動?同類物料價格在規格、材料、性能之間是否能制訂出合理的變化區間?
疑點四:在A公司引入新供應商后,重新進行詢價,D 代理商明顯改變前期強硬態度執行降價,既然引入新供應商能夠促進采購物料價格降低,為何采購部門仍然允許唯一供應商的存在,而不積極引入多家供應商參與供貨?
以疑點為突破口,審計組收集資料、整合信息、匯總數據的同時,借助公司ERP 系統數據庫信息對近三年各類螺絲釘的采購信息進行了分析對比,逐步理清了問題線索:
1.采購管理制度要求“物料采購必須由三家供應商進行報價比價”,審計組對采購部門的螺絲釘報價資料進行審查,發現該螺絲釘的歷史采購過程均由一家供應商(即D 代理商)報價,無其他供應商參與,該情況明顯違反制度規定。
2.制度規定“價格管理部門必須提前制訂出物料的目標價,供采購部門詢價比價過程參考”,審計組查閱價格審批資料及目標價制訂的記錄,發現目標價滯后于供應商報價時間,且目標價與最終審批價格一致,不符合制度要求。
3.對公司數據庫中近三年的各類螺絲釘采購信息進行分析,利用數據透視將螺絲釘按照規格、材料、價格進行分類制作出價格趨勢圖,價格與規格呈現出正相關性的關系;而該螺絲釘的價格放入同類螺絲釘價格趨勢圖中出現異常波動,價格明顯虛高,不符合變動規律;同時也發現了其他類別的螺絲釘采購價格存在價格虛高情況。
審計組在材料收集充分、數據分析清晰、問題定位準確的前提下,分別對采購部門、審價部門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內容如下:
審計組:制度要求了三家比價,而你們的資料中僅提供了一家的報價資料,你們為什么確定了D代理商拿到螺絲釘的供貨資質?
采購管理員:該進口類螺絲釘一直由D 代理商供貨,且是國內授權代理商,按我們的了解和以往經驗,我們默認了該品牌螺絲釘只有通過代理商進行購買一種渠道,并且申請了一次有效的價格,向D 代理商詢價采購。同時也由于產品交付壓力大、周期短,需盡快采購,所以沒再繼續進行談價。
審計組:公司客戶提高螺絲釘性能后,D 代理商提高價格,有沒有提供漲價的驗證資料和情況說明?
采購管理員:沒有提供任何說明,但是需要解釋的是性能更改后,研發部門申請了新的物料,按照制度規定,新的物料重新進行詢價報價進行采購,跟改前的螺絲釘價格沒有必然聯系,所以不屬于物料漲價的范疇,這是兩個物料的概念。
審計組:采購部門有沒有參考過同類物料的價格,進行詢價比價?
采購管理員:上面已經說了,公司制度規定未采購過的物料均為新物料,新物料按照詢價比價制度重新進行采購,按照制度每一種螺絲釘都是單獨的物料,制度未要求進行橫向對比詢價,也未這樣執行過,所以不了解相似物料價格存在相關性的問題。
隨后,審計組又與價格審批部門人員進行了訪談:
審計組:制度規定你們在物料采購前需要制訂出合理的目標價格,而該螺絲釘的資料顯示,目標價時間制訂有問題。
價格管理員:制度是這樣要求的,但考慮實際情況,價格不能合理定出來,只能等供應商的報價,再結合公司產品成本來確定,基本上都是報價后確定。
審計組:這樣處理的話,價格審批環節就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你們可以參考同類物料的采購價格呀。
價格管理員:目前公司還沒制訂這樣的機制,每個價格都這樣去數據庫對比,工作量大、效率低,但這個數據確實對目標價格的制訂有參考意義。
審計組:剛和采購人員交談,他們說的一次采購價格有效是什么意思?
價格管理員:這個在制度里有說明,就是針對無法滿足三家比價的時候,針對這一個采購訂單申請一次采購價格,價格只能使用一次后失效,如果下次采購同種螺絲釘,就要再次申請。
審計組根據多方搜集的信息資料,結合現場訪談情況,確定了公司的采購環節存在較大問題,具體問題如下:
1.部分管理人員不嚴格執行公司詢價報價制度,經驗辦事,造成了A公司的成本增加。
2.A公司部分采購物料單一,供應商較多,原因在于制度既有三家比價的要求,又有不滿足三家比價時可以申請單批價格的要求,兩項規定存在沖突,導致唯一供應商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
3.A公司缺少相似物料橫向價格對比機制與制度規定,目標價制訂不合理,價格審批流程簡單,未利用好公司系統大數據,管理者對新物料價格所處水平不清晰。
基于本次小小“螺絲釘”采購的問題,從中發現了A公司其他類別物料采購過程也存在價格虛高、無法有效監管和控制的管理漏洞,審計組出具審計報告后,A 公司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舉一反三進行整改。
1.修訂了采購管理制度價格審批制度、采購詢價比價制度,對制度進行嚴格評審,杜絕制度中自相矛盾的情況,同時A公司也加強了制度建設工作中其他制度的審批評審要求。
2.利用公司ERP 系統構建了物料采購價格的數據庫,建立物料橫向對比機制,為物料采購的詢價、比價、議價過程提供有效依據,為最終的采購價格審批提供標準,避免相似物料價格虛高問題出現,降低公司生產成本,確保采購價格均在合理范圍內;價格橫向對比機制的引入僅螺絲釘采購即為公司節約成本100 余萬元。
3.采購部門和審價部門也對違反公司制度的員工進行了警告處分。
回顧審計過程,有兩點經驗可供審計人員借鑒:
1.該審計信息來源于基層反饋,充分體現出了審計工作中上下聯動機制的必要性,審計人員利用基層管理中發現的小小“螺絲釘”問題,深入調查分析后發現公司管理中存在的大問題。
2.認清大數據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審計組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的數據平臺,在審計過程構建數據分析模型。不僅完成了事件的分析調查,還同時給公司提出構建物料價格庫對比機制的建議,進而節約公司采購成本,充分發揮審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