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1901年清廷下令推行新政,將練兵擺在要位?!败婈牞F代化的必需條件是部隊的技術教育,尤其是官佐的技術教育?!比瞬艆T乏成為制約軍事近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培養合格軍事人才迅速被提上議事日程。四川開始籌建各類軍事學堂,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下幾所。
武備學堂建于1898年,系四川總督恭壽仿照湖北武備學堂而建。雖然武備學堂只招收了1屆學生就停辦了,但卻首開風氣之先。
1901年,清廷下詔停止武舉,稱“因練兵必先選將,而將才端由教育而成,自應廣建武備學堂。”1902年,四川總督岑春煊恢復重建武備學堂。1903年,新任總督錫良模仿日本士官學校擴建武備學堂。
武備學堂分為速成、次課、本課3科。速成科面向軍隊招生,吸納被保送的中低級軍官入學,1年畢業。次課科和本課科面向平民招生,入學考試合格者獲得就讀資格。文化基礎較淺、年齡較小者被編入次課科,文化基礎較好、年齡較大者被編入本課科。次課科學制5年,前2年學習中文、算法,2年后升入本課科,學習軍事相關科目。本課科學制3年,課程分為中文和外國功課兩大類。中文功課包括修身、經、史、輿地、諸子、詞章6門。外國功課分為學、術兩科?!皩W”是課堂講解內容,包括戰術、兵法、地形、測繪、兵器、軍糧等?!靶g”是操場演習內容,包括各種體操、陣法、槍炮演放、測準、騎馭等。
武備學堂先后畢業200余名學生。多數畢業生進入新軍擔任教習和低級軍官,部分本課科學生被選送到日本士官學?;虮6戃姶髮W繼續深造。1906年,陸軍部統籌全國軍官訓練計劃,武備學堂因此停辦。
軍醫學堂建于1903年??偠结红映鮿撧k時,軍醫學堂規模很小,學生僅有10人。1904年,陸軍部頒布《營制餉章》,規定軍隊中設立軍醫官、軍醫分管衛生。根據每營配1名軍醫的比例,錫良擴建了軍醫學堂,學生增加到30人,聘請外國醫生任教習。
軍醫學堂的教學內容以醫學為主,側重西醫,包括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藥物學、內科、外科等科目,此外,還要講授物理、化學、英語等基礎知識,訓練軍事體操等。
四川軍醫學堂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近代中國開辦的第二所軍醫學堂,也是清朝僅有的4所軍醫學校之一。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新軍充當醫官。
官弁學堂建于1904年。1901年,清廷頒布改革上諭,要求各省裁汰綠營等舊式軍隊,精選練成常備軍、續備軍、巡警。為裁撤綠營,四川總督錫良創辦了官弁學堂。
官弁學堂的學生主要是綠營將領,最初對入學者的品級作了限定,只有品級在正七品把總以上者才有資格入學,后來逐漸放寬,凡是武官子弟均可報名。
官弁學堂的課程主要是基礎文化和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語文、修身、歷史、地理等。官弁學堂也講授軍事知識,但只有操典、射擊、野外勤務令,沒有戰術、兵器、地形等。因此,官弁學堂不能算是一所完全意義上的近代軍事學堂,只是過渡時期的綠營將領及子弟的補習學校。官弁學堂學堂共辦了3班,每班60人。學生畢業后分派至新軍中任下級軍官。
1911年春,四川還在官弁學堂旁開辦了官弁小學堂,招收武官子弟60余人入學,但該屆學生還未畢業,辛亥革命爆發,因而停辦。
陸軍弁目隊建于1906年。1906年,四川總督錫良委任陳宦等負責常備軍招募訓練?!氨鄤t弁增”,為了解決軍官不足的問題,陳宦建立了陸軍弁目隊。
陸軍弁目隊以培養新軍的上、中、下士為目標,面向全川各地招生,收取中學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因招生時宣稱畢業后享受士官生待遇,所以報考者踴躍,共錄取400余人。但開辦不久,學生不滿意待遇,紛紛請假退學,一部分進入鐘穎開辦的軍事講習所,其余學生進入陸軍速成學堂。
陸軍小學堂建于1906年。練兵處成立后,規劃了編練新軍的長遠目標,制定了各類陸軍學堂章制,規定各省設1所陸軍小學,全國設4所陸軍中學、1所陸軍軍官學堂、1所陸軍大學堂。1906年,清廷下詔停辦四川武備學堂,總督趙爾巽隨即在原址上開辦了陸軍小學堂。
陸軍小學堂學制3年,以“養成陸軍將官之初階”為目的,品行端正、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少年均可報考,擇優錄取。陸軍小學堂的課程分為教授課目、訓練課目兩類。教授課目講授普通中學程度的課程,包括修身、國文、外國文、歷史、地理、算學、圖畫等。訓練課目教授軍事學內容,包括訓誡、操練、內務、槍法、槍炮原理、辨別號聲等。
陸軍小學堂每年招收一期,每期100人,共辦了5期。因西安第二陸軍中學尚未成立,第1期畢業生改入南京第四陸軍中學繼續學業,之后第2、3期均按規定升入西安第二陸軍中學,最后兩期恰逢辛亥革命,未能未畢業,全部轉入四川陸軍軍官學堂學習。
陸軍速成學堂建于1908年。因陸軍弁目隊學生掀起退學風潮,軍事講習所無法全部接納,加以編練新軍需要大量下級軍官,總督趙爾巽開辦了速成學堂。
速成學堂招收陸軍弁目隊退學學生和經考試錄取的平民子弟。根據學習基礎情況,速成學堂將學生分為兩班,已有一定普通學科基礎的為第一班,主要學習軍事,1年半畢業;其余歸入第二班,先學習普通學科1年,再學習軍事1年半,2年半畢業。速成學堂分步兵、馬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五科。普通學科包括數學、國文、品行等,軍事科目包括戰術、地形、交通、兵器、馬學等。
陸軍速成學堂共招收了兩班,學生畢業后大多在新軍中擔任下級軍官。
陸軍測繪學堂開辦于1908年,創辦者是四川總督趙爾巽。
陸軍測繪學堂學制2年半,以培養新式地形地圖測繪制圖人員為目標。學堂面向社會招生,凡18-22歲、具有中學畢業或同等學力者均可報考,入學考試科目有國文、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等。擇優錄取考試合格者。學生入學后,首先學習與中學課程類似的數理化科目,再通過甄別考試,進行分科教育。學堂有三角、地形、制圖三科。三角科學習大地測量學,地形科學習地形測量學,制圖科學習科學制圖學。制圖科分為繪圖、雕刻、電技、攝影、印刷5個班。學習時間為2年半。
陸軍測繪學堂一共辦過3期,每期78人。
陸軍講武堂建于1910年。趙爾巽來川就任總督時,隨行一批東北任職時的故舊。為將這批人生地不熟的故舊安插進新軍,趙爾巽開辦了講武堂。
講武堂只招收軍隊中的武職人員,優先錄取東北來川的將領,也吸收四川新軍中的下級軍官。講武堂分步、騎、炮、工程四科。步兵科學習野外勤務、槍劍術等,騎兵科學習騎兵操法、馬術、軍刀術等,炮兵科學習炮兵射擊、野外演習等,工兵科學習架橋、筑城、爆破、捆包等。
陸軍講武堂辦學時間很短,只辦過1期,為期半年,學生畢業后仍回原軍隊任職。
晚清時期四川還開辦過其他軍事學堂,因資料有限無法一一詳述。僅就以上幾所概括四川軍事學堂的特點:
第一,學堂創辦時間晚,辦學時間短。除武備學堂外,其余學堂都創辦于20世紀初,與清廷制定的練兵政策密切相關。1903年練兵處成立后,四川軍事學堂先后創建。期間恰逢清廷政策調整,部分學堂被關停。陸軍弁目隊草草收場,陸軍講武堂更是因人而設。1911年辛亥革命后,還在開辦的學堂隨即關閉或被四川軍政府接收。在文中列舉的幾所學堂中,辦學時間最長的僅8年,最短的不足1年,不免有虎頭蛇尾之嫌。
從鴉片戰爭開始,清朝一直受到列強侵略,遂陸續興建軍事學堂。四川地處西南腹地,幾乎從未遭受列強的戰火,缺乏危機心態、改革意識,軍事學堂的創辦較晚。盡管近代之初全國各省軍事學堂教育都處于同等落后狀態,然而長期的固步自封,使四川逐漸落后。雖然20世紀初軍事學堂的開辦對四川軍事近代化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其效果、影響卻難與開辦于1866年的福州船政學堂、1885年的北洋武備學堂相比。
第二,學堂數量較多,辦學級別低。晚清四川軍事學堂包括軍事技術學堂、部隊學堂、普通軍事學堂三類。軍事技術學堂包含軍醫學堂和陸軍測繪學堂兩所。部隊學堂有兩類,一是對在職官弁進行培訓的學堂,如陸軍講武堂、官弁學堂,二是對士兵開展教育的學堂,如陸軍弁目隊。普通軍事學堂按照陸軍部的《陸軍學堂辦法》分為正課學堂、速成學堂、速成師范學堂三種,除了軍事師范學堂外,正課學堂、速成學堂四川都已經開設,但四川僅有四級正課學堂中最低級的小學堂,相比直隸、湖北等具有兩級或者兩級以上的軍事學堂的地區,四川普通軍事學堂的設置還比較初級,能為學生提供的教育程度不高。這也是造成四川新軍高級軍官職位幾乎被外籍軍人占據的原因之一。
除了學堂級別低以外,同時,四川軍事學堂還存在某種程度上的隨意性,如教學模式的隨意,武備學堂一開始進行德式操練,后來又模仿日本;又如辦學目的的隨意性,陸軍講武堂是為安插趙爾巽的東北故舊而興辦的,因人而建,只辦了一屆;再如招生宣傳的隨意性,陸軍弁目隊招生時宣稱畢業后享受士官生待遇,但未能落實,釀成學生退學風潮。諸多隨意不僅浪費了辦學資源,也使多所四川軍事學堂處于不斷變動中,難以集中精力建設成更高質量、更高層次的學堂。
第三,師資參差不齊,辦學規模小。軍事是一門特殊的學科,需要系統、專業的學習培訓,軍事學堂離不開充足的經費保障和強大的師資支持。20世紀初,四川財政收入不過1600-1700余萬兩,需要上繳、支付的各項開支與收入基本相當,勉強維持收支平衡,再加上當時受過軍事教育、具備教師資質的人并不多。既急需大量軍事人才,又需要控制財政支出,四川無力高標準辦學,只得采取折中辦法:既錄取官費生也錄取自費生、既聘請外國教員也聘請畢業于中外軍校的中國人。
以陸軍小學堂為例,根據練兵處章程,學堂學生定額為90名至300名不等。陸軍小學堂學制3年,每年可招收30至100名。四川陸軍小學堂每年頂格錄取100名官費生,同時錄取40名自費生,通過自費生增加人才培養總量,盡力擴大學堂培養規模,減少學堂支出;學堂總辦周道剛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提調黃冰如畢業于武備學堂,教員有官員、留日、留美學生,還有外籍教員。一般來說,四川的軍事學堂教員中外各半,軍事或相關技術方面的課程多由外國教員講授,普通學科多由本國教員講授。既節省了外籍教員的薪金,也防止外籍教員把持學堂。
第四,制定考核淘汰制度,辦學模仿日本。國防是國家政治的重要環節,軍事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四川軍事學堂的名稱中多數帶有“軍”字,意味著學員畢業后會被分派到軍隊中。因此,學堂必須保證學生的學業質量,才能為新軍編練輸送合格人才。20世紀初,清廷將日本軍校作為借鑒對象,從學校設置、課程安排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模仿,并制定了嚴格的考核制度,包括年齡出身、文化基礎的初選、入學考試、定期考試等,執行獎懲、淘汰制度,此外還大量聘用日本教員。
以陸軍測繪學堂為例,學堂面向社會招生,凡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青年均可報名,報名后參加入學考試,擇優錄取。學習期間,學生要遵守學習紀律和生活紀律,否則就會受到禁足、記過、禁閉、開除、賠學費等處罰。畢業時還有考核評估,將畢業考試成績與實習、操行等項計算平均,根據分數確定職位等級。大多數面向社會招生的軍事學堂都擬定了較為完善的招生、獎懲、淘汰制度,不僅限定了考生的年齡、品行,還對學業、實踐作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規定擴大了學生來源,為社會底層少年提供了上升機會,保證了學生質量,是四川軍事學堂教育走向正規的標志。
四川軍事學堂既是晚清軍事改革的產物,也是清朝命運的縮影。列強的侵略帶來近代軍事科技,促進晚清軍事教育革新。但推動晚清四川軍事學堂教育發展的不是內生動力,而是清廷的諸道改革詔書。由于清政府對改革的懷疑、拖延,使軍事改革也缺乏周密統籌和系統計劃,四川表現得尤為明顯。除武備學堂和陸軍小學是由清廷統一規劃建立外,其余學堂都是由四川地方興辦,對建立學堂的成本投入、能否產生相應的社會效應等問題考慮甚少,建立、關停學堂的隨意性都較大,甚至為了某些群體而專門興建學堂,學堂曇花一現,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雖然上述軍事學堂開辦時間先后不一,存在時間長短各異,受時局影響時辦時停,但它們還是為四川培養了一批新式軍事人才,他們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登臺亮相,在四川以至全國這個大舞臺上演出了五光十色的一幕。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區域文化研究中心項目“晚清四川軍事改革研究”(編號:QYYJC17010)、西華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資助專項“近代四川軍事變革研究”(編號:17D018)成果。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