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利
又到一年總結時。從2019年春拍到秋拍,拍賣行推出的精品多得讓人眼花繚亂,所求不過是一個“穩”字。樂從堂、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玫茵堂、云中居等頂級私人珍藏依然發揮主力軍的作用,重器大部分在估價范圍內成交,但對比此前的市場預期,稍有遺憾。
2019秋拍瓷雜板塊基本面雖略顯平淡,但有一些品類依然向好。比如符合現代人簡約審美的清三代御窯之單色釉、顏色釉成為本季秋拍的一大熱點;明清黃花梨古典家具總體行情“穩中有升”,北京保利秋拍“逍遙座——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重要明清家具”再獲白手套,尤其是首次現身拍場的“海內外孤品”明萬歷孫克弘制黃花梨四柱架子床以5002.5萬元成交,成為拍場上最貴黃花梨床王。
從數據看,2019年秋拍瓷雜市場仍在負重中前行。以雅昌藝術網所統計的香港與內地12家指標拍賣公司的成交數據為基準,2019年秋拍瓷雜板塊共上拍了6592件標的,其中4421件成交,成交率為67%,總成交額為35.57億元,同比2018年秋拍下降5.4%。(截至發稿,華藝國際2019秋拍瓷雜尚未結束,因此本季數據不包括在內)。
再單獨抽取佳士得香港、香港蘇富比、中國嘉德以及北京保利4家主要指標拍賣行數據看,瓷雜板塊2016春至2019秋總成交額在20億到26億元之間波動。2019年秋拍中,4家上拍總量為2636件,成交額為23.44億元,同比2018年秋拍,上拍總量縮水近8.2%,成交額卻增長7.18%。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香港地區成交也略遜以往,香港蘇富比與佳士得香港瓷雜板塊收獲逾10.68億港幣,同比2018年秋拍的12.6億港幣,降幅度達到18%;不過2019秋拍超5000萬成交拍品,內地與香港各5件,可謂平分秋色。
2019年秋拍瓷雜板塊共計22件拍品以超兩千萬成交,當中1件過億,9件超5000萬元,香港和內地各占5件。從品類上來看,明清瓷器共14件以超兩千萬成交,清三代瓷器占11席位,乾隆瓷依舊為拍賣市場重中之重,占據5個席位,并包攬瓷雜板塊前兩名。此外,明清古典家具4件,佛像、紫砂壺、玉器和青銅器各1件。
首先來聊一聊稱霸秋拍的清三代瓷器吧。近年來清三代瓷器一直是市場寵兒,特別是乾隆瓷幾乎成為高價瓷、天價瓷的代名詞。主要原因在于當前藝術市場投資成風,在藏家心目中,買中國藝術就要買頂級的,買有來路的,買有品相的。清三代瓷器這3點都具備,因此對新買家而言,清三代很容易入門。
2019年10月香港亂局中,香港蘇富比秋拍上,樂從堂主曹興誠珍藏的清乾隆料胎鳳舞牡丹包袱瓶以2.07億港幣成交,時隔19年增值8倍,成為2019瓷雜板塊最貴拍品,亦是2019年度拍場上最貴中國藝術品。
過去收藏界對清代琺瑯彩的宮廷御用琺瑯彩器物需求越來越多,但對料胎(玻璃胎)琺瑯了解甚少。其實,料胎比瓷胎更珍稀,更難燒造。這件包袱瓶和一般呈獻在宮殿里的陳設品不同,它是一個很私人化的禮物,意義比較特殊。根據張榮的研究,它應該是在乾隆三年到五年之間做成的,從瓶上的鳳凰牡丹紋飾判斷,可能是乾隆為他的后妃或者是母親祝壽用的禮物,再加上流傳有序,名人遞藏的附加分,包袱瓶以2.07億港幣成交,實至名歸。
再細看瓷器以超兩千萬成交的榜單,有8件拍品出自保利拍賣,7件是北京保利秋拍。北京保利2019秋拍古董珍玩板塊共13個專場,總成交額高達11.63億元,超越春拍總成績10.86億元,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再創歷史最佳戰績。尤為難得的是本季高估價拍品均順利成交,雍正時期單色釉深受藏家歡迎。
北京保利中國古董珍玩部總經理李移舟在拍后談到:“這一次買家都很開心,包括清乾隆御制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明宣德青花云龍紋十棱葵瓣式洗、清乾隆粉青釉鏤空雕牡丹蕉葉如意紋長頸套瓶的買家,因為這個價格其實和他們的心理預期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如果當時有更激烈的競爭,相信還是會有藏家積極出價。從成交結果來看,重器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這樣的好處可以調動很多新老買家的積極性,提高對中國古董珍玩市場的參與度,而且未來也會有更強烈的購買欲。藏家對于高精尖拍品都在積極競爭,特別是一些單色釉精品,比如清雍正粉青釉弦紋荸薺瓶、清雍正粉青釉浮雕菊瓣弦紋瓶等成績都很不錯。”
古往今來,單色釉屬于一種高階的審美,更是跨越年代的極簡美學。從某種程度上說,單色釉甚至是比青花或者彩瓷更加風靡全球的中國瓷,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近代以來單色釉瓷器的藏家主要在日本和歐美,日本人的傳統美學受宋代風尚影響甚深;而歐美藏家鐘愛單色釉瓷器,或許和他們的現代美學教育有關,單色釉的美,追求釉色與線條,與現代主義中的簡潔、色塊主義對造型和色彩的取舍,頗有共通之處。

那么,該如何收藏單色釉呢?
藏家馮瑋瑜認為:“清三代單色釉市場價格基本上穩定,但器型、釉色、來源均好的價格也不便宜。總體來說,清三代單色釉瓷器比不上琺瑯彩瓷器的價格,但比普通的彩瓷、青花瓷價格又要高些,處于一個中間價位,它有向上爆發的種種條件和可能,卻又不知何時才爆發。如果個人喜歡,則不必考慮過多,可以入藏自己喜歡的。如果作長線投資,現在當然是入手的時候。如果是短線考慮,頻繁買進買出的,一般不適合于藝術品投資,真的要這樣操作,則非常考驗投資眼光。清三代單色釉瓷器以雍正朝最為精美,水準最高。但瓷器是手工燒造,每一件都有不同,同一窯出來的效果都有差異,而且差異還不小,所以入藏清三代單色釉瓷器,首選是雍正朝的,但還要看那件器物的品質,不可一概而論。”

令人感慨的是瓷器榜單第三名清康熙御制胭脂紅地琺瑯彩千葉蓮紋碗,這只琺瑯彩碗是康熙執政最后一年燒造的圓夢之作,以8720萬港幣成交,位居琺瑯彩瓷器榜第五名。要知道,琺瑯彩深為收藏家所青睞,拍賣成交價可高達1億、2億港幣。可惜今次的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未及行方拍前預期的1億港幣,令人頗感意外。
上次交易是2013年,張永珍委托蘇富比拍賣琺瑯彩碗,以約7400萬港幣易手,當時刷新康熙瓷器的拍賣紀錄。今次在佳士得上拍, 5500萬港幣起拍,獲現場7口叫價至7000萬港幣。電話席上雖然有五六個電話在聽著,但一直只是作壁上觀,未參戰。最終,唐晞殷(Sherese Tong,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專家)電話委托8000號牌出價7500萬港幣投得,加傭金以8720萬港幣成交。
“你看上一個姑娘,哦不,準確地說,你是看上了很多漂亮姑娘,她們一個個明眸皓齒,顧盼生姿,而你攬鏡自照,自慚形穢,徒增哀傷。更重要的是,你囊中羞澀啊,偏偏趕上了這么個經濟不景氣的時代!這或許是很多行家本季面對眾多心儀瓷器想買又買不了時的心情寫照。
如果僅僅從這季秋拍各家呈現的瓷器精品數量來看,你幾乎感受不到行情的冷落,這么多精彩拍品的集中呈現和拍場上高價頻出,確有“傾盆而下”之勢。如果你身在現場,你則會感嘆,真實購買力的脆弱,兩級分化嚴重,行內普貨出貨困難,行業信心主要靠一兩家頂級公司的超級夜場盛況和幾個橫掃各場的超級買家在維系,拍賣從業者們為壓力所迫,爆發出驚人的能量,上窮碧落下黃泉,才征到這么多重器擺到臺面上來,最后也僅是幾個人買、一堆人看。從這個角度說,今年的大買家真是太賺了,只要花錢,就能買到無數精品,還有這么多行業精英簇擁著你為你服務,真是太合適了!正應了那句古話:易尋無價寶,難覓有情(錢)郎。”著名瓷器鑒定專家劉越向雅昌藝術網表示。
明清家具最初得到西方藏家和博物館的關注,是因為西方的傳統中是以藝術品的眼光看待家具。最近10年中國人開始重視傳統和文物,發現明清家具超過了實用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境界,家具市場幾乎被中國藏家壟斷。最初大部分是以投資為主,在收藏的過程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古典家具不僅有一般收藏品的投資及保值功能,還是極好的室內陳設,特別是在可靠的古代藝術品日益難尋的市場背景下,傳承清晰的家具更顯其珍貴之處。
例如,來自北美的著名私人藏家“十面靈壁山居”已經成為當下古董收藏界的新標桿,其明清家具主要是由英國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購入。2019年北京保利春拍“逍遙座——十面靈璧山居甄選重要明式家具”、秋拍“逍遙座——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重要明清家具”,兩場39件全部成交,總額逾1.5億元,6件以超千萬元成交,九成有溢價成交,自2018秋拍起連續收獲3場白手套。

不過,本季最貴黃花梨出自中貿圣佳。12月1日晚,中貿圣佳“斫木——明清家具專場”之“海內外孤品”明萬歷孫克弘制黃花梨四柱架子床以咨詢價形式上拍,1800萬元起拍,經過20余口叫價,10多分鐘激烈競爭,以4350萬元落槌,加傭金最終以5002.5萬元成交,1979號牌藏家競得,拍場上黃花梨床王誕生。
此床特殊之處在于上附孫克弘、宋旭、葉崐、黃樞、張琨5位書畫家題銘,俱是當時名流,它見證了一段文壇佳話。再者,孫克弘為家具史上少有的參與木器制作的文人,此床之罕,不言而喻。當然,在贊嘆銘刻之外,其古樸優美而稀有的造型,亦是出類拔萃。
總之,2019年受全球經濟下行影響,市場熱錢退卻,基金、機構等投資性資金減少,使得收藏重心逐漸回歸到真正的“收藏市場”,屬于那些不為短期所誘惑的終極藏家。“藝術品收藏的目的不能是為了投資和獲利。任何一個行業都有高低起落的時候,對藏家來說,當下是采購的好時機,只要東西夠真、稀有,大可入手,‘量力而為也很重要。”藏家陳仁毅先生說。
